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永行  谭培文 《求知》2023,(5):35-3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共存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书写中。利益决定历史方位,决定民心向背,决定政策取向;制度体现道路,制度表达理论,制度承载文化;路径寓于世界历史,推动文明复兴,指向共产主义。利益导向、制度基础和路径依赖共同构成了文明转向的现代化逻辑。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利益导向,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制度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体制重大转变时期,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各种价值取向相互碰撞,各种价值观念相互较量。要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我们尤其应注重把握“价值导向”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摒弃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是要坚定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所谓价值导向,是一定的社会为实现其政治、经济目的,运用路线、方针、政策、法纪、舆论、教育等方式,对个人和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行规范、激励、调节和引导,促使个体、群体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唐志龙 《理论探讨》2006,1(6):12-15
利益协调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合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力量。表现在其时代价值:一是利益协调力可以科学整合社会关系,从现实价值上检验和确认着党的执政能力;二是利益协调力通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的协调,从根源上整体推动着执政党对社会关系的有效整合,促进着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三是坚持辩证结合原则,阐明了正确发挥利益协调力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当代路径,即客观正视利益差距与努力解决利益冲突的辩证结合、加强科学利益观教育与建构利益调节机制的辩证结合、坚持正确的利益原则与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辩证结合。  相似文献   

4.
道德价值共识根植于民族的文化传统,反映了社会的利益结构,维系着国家命脉。道德价值共识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于现实的交往实践中,并与人的需要紧密相关。构建道德价值共识必须立足中国国情,遵循道德发展规律,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秉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精神兼收并蓄并服务于社会的长远发展。道德价值共识的构建思路应充分考虑当前中国社会的国情,分层面构建道德价值共识体系,明确核心道德价值追求,以利益共享夯实道德价值共识根基,并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2,(1)
涵养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党中央科学施策、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和战斗性,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实效性与实用性,坚持价值引领与制度导向的有机结合,实现制度硬约束与文化软约束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承载了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考,也是对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包括价值共识、制度实践和文化认同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与西方全球主义的模式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共识上提倡真正的全人类价值,而不是所谓的普遍化的西方价值;在制度设计上尊重当前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秩序和规则,强调主权平等,反对帝国霸权;在文化上,主张尊重多样性,各文化间和而不同,包容互鉴,反对文明优越论和普世论。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展。它在发展阶段论中坚持了"变"与"不变"的统一,在观察坐标上注重"全球视野"与"中国道路"的统一,在解决矛盾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价值导向上坚持人民利益、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哲学意蕴。而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我们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凝聚人民大众的力量共识,并提升"中国方案"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改革是以民生为导向,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价值的人类实践活动,带来了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等的变迁与创新,应通过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合理的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及服务体系等的整体设计,以价值共识为基础、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为支撑与科学有效权力作用机制为关键等协同推进。一、教育改革的整体设计1.民主表达与集中表决:教育改革决策系统的张力设计教育改革是改革者首先依据教育科学原  相似文献   

9.
"四个全面"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战略布局,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紧密关联。当下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呈现积极的良性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利益认同、制度认同、意识形态认同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基于利益、制度、理念是政治认同达成的基础,必须注重以"四个全面"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实现利益认同;以"四个全面"强化制度公正与创新,实现制度认同;以"四个全面"引领价值共识,实现价值认同,以此来不断强化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整体性工程,需要多方位发力、统筹推进。从理论维度看,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力量;从实践维度看,要坚持赓续传统和善于创新相统一,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时俱进;从目标维度看,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涤除消极庸俗的政治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从价值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逻辑中发挥着价值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整体性工程,需要多方位发力、统筹推进。从理论维度看,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力量;从实践维度看,要坚持赓续传统和善于创新相统一,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时俱进;从目标维度看,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涤除消极庸俗的政治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从价值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逻辑中发挥着价值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开发现代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经济能量;开发转型期涌现的各利益群体的主体能量;开发现代文化能量,以现代文化取代传统文化;开发制度和法律能量。  相似文献   

13.
陈晨 《学理论》2013,(7):128-129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独立的体系,它强调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的非规律性;绝对的价值标准是不存在的,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坚持文化相对主义会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然而道德相对主义有其自身严重的缺陷。要避免这种缺陷,就要求建立一种公众普遍认可的道德共识。人类社会实践证明,在伦理观念上人们可以建立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寻求道德共识,是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心资源是中共执政的重要资源,利益则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转型时期,非直接利益冲突的频发显现民心资源的某种不足,这与利益单元个体化、利益需求切割性研判、利益实现合法性障碍及利益共享价值链断裂有很大关联,因而,要树立正确的利益价值导向,构造公正合理的政治参与激励机制,完善具有包容性的共享利益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权利保障体系.进一步使执政民心资源建构于客观合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反腐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健全的制度治理腐败 ,已成为当前社会共识。现存的反腐制度 ,在设置的指导理念上欠科学 ,内容上欠合理 ,体系上欠完整 ,运行机制上欠正常。这正是今天反腐的制度建设诸种着力点。要坚持理性化 ,确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等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指导 ;坚持系统性 ,从党内党外两大系统及其联结上编织严密反腐制度网络 ;坚持创新性 ,从反腐的组织、运作、保障等制度类型和方式上开拓创新 ;坚持重点论 ,从治本与治标两个方面加强对一把手的制度监督 ;坚持统一性 ,从反腐的教育、监督、处罚的三位一体的协调统一上 ,展现和发挥反腐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充分拓展网络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要尊重网络大众的主体性,同时坚持宣教者的主导性,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网络培育与践行相结合,以实践强化网络传播效果,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设置宣教者与网络大众"视域交融"的网络议程,使二者达成价值共识,在价值观共识与认同中实现大众化目标;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营造网络传播的良好氛围,保证网络传播向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良性路径依赖方向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宣教队伍,以适应网络传播新常态。  相似文献   

17.
形成和夯实道德价值共识,是预防和治理道德风险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社会道德价值共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价值信仰的缺失、价值理想的失落、价值标准的模糊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价值共识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内容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于现实的交往实践中,并与人的需要紧密相关。道德价值共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在实践中的推进需要以利益共享打造道德价值共识的物质前提,以民主法治构建道德价值共识的协商平台,以先进文化增进道德价值共识的社会认同,以社会公正凝聚道德价值共识的内核,以个体德性夯实道德价值共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纵观百年历程和实践,我们党在社会号召力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利益导向以争取人民群众,依托鲜活多样载体动员和引领社会大众,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以强化思想价值共识,紧抓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凝心聚力,不断提升政党形象以增强社会公信力与感召力。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同心同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按照这个新要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要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干部工作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真正把选人用人工作纳入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肖茂盛 《理论探讨》2003,42(4):41-42
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必然受社会价值导向的引导。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更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方向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理论原则 ,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指导 ,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基础 ,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 ,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导向的本质内涵 ,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导向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