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广元 《学理论》2010,(13):11-12
自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都在追求美好社会。尤其是近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建立在其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为黑暗中的国家和人民指出了光明之路。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建立,中国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核心领导下,根据中国所处时代特征和具体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系,带领党和人民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主要研究范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打造一个富有特色、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校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杨小冬教授担任基地首席专家兼基地主任,现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唐德武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把他多年研究思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取得的科学成果,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此...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权主体、人权权利、人权的经济基础、人权的民主法制保障和人权文明的多样性。其思想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国际人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建设时期的人权理论等。中国社会人权发展中的内外矛盾是该思想发展的动力,全面认识这些因素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在于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和谐社会理论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在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具体化"的进程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推动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验经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同民主革命时期一样,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经历了一个反复的艰苦过程,发生过右的特别是“左”的失误和挫折。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纠正了“左”的错误,使党的各项工作重新回到毛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正在实践运用的理论,她同时又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体系,及早思考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可以从认识论、范式理论和历史理论三个维度考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以期形成体系完整,视角宽广,分类科学,功能互补的协同创新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8.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就提出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人经过60多年奋斗,用成功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这世纪性重大课题。实践没有完结,认识没有穷尽,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这个理论主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带有普遍性的关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统认识与总结。对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通过形成的理论分析成果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  相似文献   

11.
方涛 《求知》2015,(3):7-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党在正式文献中首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和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提到过。这次全会正式确认了这一论断,并上升为全党意志,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这篇大文章的上下两篇,它们的时代背景不同,革命的内容不同,革命的性质、对象和方式不同,但贯穿一条主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才能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5,(23)
围绕主题抓本质──二谈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刊特约评论员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学习这个理论,要紧紧地围绕主题,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也必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是关于三大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三大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应用哲学,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实践哲学,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治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创新可概括为十二新,即:客观规律的新认识、思想路线的新表述、辩证法的新突破、社会主义的新视阈、发展意识的新思路、生产力观的新视野、时代脉搏的新把握、价值观的新命题、文明观的新发展、开放观的新思维、利益观的新表达、人的发展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对民生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要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基本问题不仅是什么是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包括为什么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规律,回答当代中国基本问题的观点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石是回答其首要基本问题的基本理论.应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使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先后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认识新成果表明,党对“三个规律”认识的深化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形成一个系统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纲领,找到了建设成熟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答案。它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再次实现新飞跃。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7·23讲话,一条贯穿其中的红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话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同时又用新认识、新概括、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原则性的构想。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运行,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