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石峰村古民居里的红军标语在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村民管南兴的祖厝——瓦窑头厝和村民管辉彩目前居住的老房子里,至今保存着一些红军标语。在瓦窑头厝客厅右边正间走廊的白灰粉墙上,用黑色毛笔字写着:(九)欢迎被迫加入大刀会民团的工  相似文献   

2.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该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要把仅有的一床被子留给老乡。但是  相似文献   

3.
正在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遵义市红军烈士陵园内,有一座"红军坟",坟的左侧有一尊红军卫生员给婴儿喂药的铜像。铜像原型名叫龙思泉,广西籍战士。1935年初,龙思泉随部队进入遵义。当时附近正在流行伤寒病。一位家住松木岭的青年的父亲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听说在遵义的红军医术高明,而且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就从20里外赶来请红军医生看病。龙思泉到他家后,立即为病人检查看病,次日老乡果然病情好转。消息不胫而走,寻找红军帮忙治病的村民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吴地村小吴地中洋自然村村民陈亨尧拿出了自己的传家宝——父亲陈海照的一张遗照和当年红军将领方方送给陈海照的一副绑腿。他告诉前来采风的记者:"我的父亲名字叫陈海照,9岁到11岁时经常给红军送信,被国民党抓去两次没有牺牲。当时的红军将领张鼎丞、方方等经常来到我的家里,和我父亲同吃同住。这副绑腿是红军留给父亲的作纪念。红军留给我父亲的还有一件棉袄。"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各地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然而在某红军纪念馆,却出现了这样的闹剧:村民缅怀革命先烈到革命纪念馆,烧香拜佛也到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正屋供奉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等9尊神像,偏房则挂满了红军的历史照片。据介绍,10年前当  相似文献   

6.
正在青海省循化撤拉族自治县最西部,有一处全国唯一的由西路军被俘战士创建的红色村庄、小学、清真寺。1987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为了缅怀西路军红军战士的不朽业绩将其更名为红光村、西路军红军小学和红光清真寺。走进红光村,仿佛走进红色家园、步入精神殿堂,处处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时时可接受到红军精神的洗礼:学校、清真寺、村委会和村民的院落里,插着鲜艳夺目的红军旗;房屋的砖瓦和围墙上,到处可以看到刻有五星、锤子、镰刀的图案和"红军"等字样以及书写着"继承红军遗志,当好红军传  相似文献   

7.
去年五月上旬,一位在江西兴国县民政局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苏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健在的不多了,特别是苏区战争年代红军宣传队的“红军女歌手”仅剩一人,她的名字叫谢水莲。一当我们到达兴国县长冈乡这块红色土地时,热心而朴实的村民告知我们:你们来晚了!“怎么回事?请快告诉我们!”“谢老太昨天去她女儿家了,在井冈山。”从村民口中得知:谢水莲已年逾八旬,身体不太好,目前,每月只有“家属生活费”108元、“苏区干部”补助费120元,因而,女儿们经常接她到家中去“保养”一段时间。乘京九列车北上,在井冈山车站下车,驱车4小时,我…  相似文献   

8.
正在瑞金市万田乡麻地村一村民家中,留存有两张红军借谷票。据保管者钟天连说,这是红军长征在第一个宿营地麻地村补充粮食时,红军给他爷爷留下的。这两张借谷票都是小型的黄色毛边纸铅印的。一张为粉红套红色,小长方形,横批上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干谷壹百斤",中间半圆形的图中是几个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图下三行  相似文献   

9.
正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有个3平方公里的村庄叫"发坑"。别看村庄小小的,却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毛红军进驻这个村庄。当晚,毛泽东在一个贫农家里与村民们喝茶聊天,他随意问道:"到这里快一天了,还不知道你们的村名哩,叫什么?"谁知这一问,村民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不言语了。毛泽东觉得不对劲,追问道:"难道这里没有名么?"有个村民开口说:"有是有,太难听了,大家都不好意思讲。"毛泽东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1)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之后,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资兴村民为三名女红军扫墓八十四载》的报道,报道称这三位女红军牺牲地距"半条被子"发生地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不足100公里,牺牲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杨宇峰 《当代贵州》2022,(25):23-24
<正>走进余庆县龙溪镇红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线处理群众需求。“红军社区的基础政务服务在线办理已经好几年了,村民们基本上都熟悉了在线上办理相关业务。”龙溪镇副镇长张颖告诉记者,自从2020年初探索使用疫情防控二维码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龙溪镇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一豪  陈诚 《当代党员》2022,(16):25-26
<正>“村里陆续开了好几家餐馆,辣子鸡、粉蒸羊肉等美食让游客垂涎欲滴,我们还可以在红军路上卖茶叶蛋等小吃……”綦江区安稳镇崇河村村民讲述着近段时间村里的变化。近年来,綦江区保护利用长征红色资源,修缮打造了“枫香树下1935红军街”项目,吸引游客在徒步重走长征路中牢记初心使命。2021年,上万名游客来到崇河村,重走长征路、听长征故事、缅怀先烈。  相似文献   

13.
钱江 《党史博览》2007,(4):56-56
江西兴国县高兴乡有这样一个村庄,那里的村民几乎都姓邱,邱会作就出生在这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村庄位于红军的根据地内,数以百计的青年参加了红军.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战争中牺牲,活下来的几乎都成了高级将领.在建国后被授予将军衔的将领中,邱会作是中将.至今与乡人谈起邱会作,总会引来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苏区县-长汀县的四都革命老区,有一块镌刻有58名红军革命烈士英名的纪念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块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比瑞金叶坪的红军烈士纪念塔早9个月)。 被誉为“红色的土地、红军的故乡、红旗不倒之乡”的长汀县四都镇,是红军人闽第一站,  相似文献   

15.
红军文化就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的过程及其成果的总和。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愈益坚定的信念、愈益顽强的斗志、愈益牢固的决心,使红军文化演化为“苦干不苦熬,叩开幸福门”的老区精神,进一步得以弘扬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许顺富 《湘潮》2006,(10):43-46
红军长征队伍先后经过湖南42个县(市),足迹遍及三湘四水,湖南人民满怀革命的朴素情怀,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为红军带路,站岗放哨,洗衣做饭,缝制军衣,安置伤病员,还把大批青年送去当红军。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期间,全省参加红军的达1万人以上。他们不怕牺牲,与英勇的红军生死相  相似文献   

17.
红军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发展红色区域,闽西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反“围剿”战争中,大力开展扩大红军工作,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扩大红军热潮。为了更好地宣传红军宗旨,配合“扩红”运动,1931年红军政治部编印,闽西苏维埃政府翻印了大量的《红军行军歌》和《红军纪律歌》,在部队、地方和学校中广为流传。这两首歌歌词通俗易懂,贯穿了红军宗旨、任务和性质,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当时红军战士和地方上文化不高的群众学习。  相似文献   

18.
周铁钧 《党员文摘》2023,(16):54-56
红军怎样创造出长征的人间奇迹,从饮食里可以得到一些答案。20世纪30年代,英勇的红军将士在强敌环伺、环境恶劣,衣不御寒、食不果腹的处境下,走完了凶险重重的二万五干里长征。红军怎样创造出长征的人间奇迹,从饮食里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9.
田径 《世纪桥》2013,(7):69-71
黎平会议,党和红军确立了以遵义为中心,在川黔边界开辟根据地,创建新苏区的战略方针。红军进驻遵义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积极着手筹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红军之友社”的青年们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焕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成为红军有力的助手。关于红军在遵义期间红军之友社的活动,目前学术界的探讨还不多,本文试叙之。  相似文献   

20.
正老圩村位于兴国县高兴镇中部,东邻长冈乡,西至濊水以东,南接蒙山村,北到崇贤乡交界处,距县城13公里。全村面积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10亩,山林18000多亩,辖24个村小组,共有1219户村民,总人口4329人。红色突出:老圩村腊石寨是中央苏区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也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掩护红军主力撤退的地方,建有兴国县散葬烈士墓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