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尖锐地提到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设想。但这种设想不是、也不可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详尽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更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靠俄国人民自己在实践中探索。这一探索,就其艰巨性和历史意义来讲,都不亚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斗争。在达一伟大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列宁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列宁正确地回答了上述新课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辟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列宁关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光辉论断,是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最初几年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新生的“婴儿”在资产阶级的围攻辱骂中诞生了,经过第二次大战,众多的国家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制度。以往被视为异端邪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在全世界大放异彩,社会主义国家已经雄踞世界之林。而另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则由于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实行了一系列自我改造调整的政策,使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或环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缓和了它所固有的矛盾,逐渐从危机中再度堀起,出现了新的技术革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革命》是列宁在生命最后阶段从总体上对俄国革命道路的回顾与总结。孟什维克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出发,强调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条件,指责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他们主张先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条件成熟后再搞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列宁的思想是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发展,不仅对俄国革命做了科学论证,而且为一切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对一个多世纪来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勇敢的尝试伟大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先夺取政权为物质文明创造前提,还是俄国已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发展,两者都说明在俄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合理的。尽管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的产物,带有明显的特殊性,但它的成功以及苏联的存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5.
还在十月革命胜利前夕,列宁就开始探索在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终于开创出一条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一过程包括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4月到1918年春。这一时期,列宁清醒地看到,要将如此落后的俄国,过渡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虽然有足够的政治条件,但必须经过迂回的过渡时期。他当时认为,在德国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经济条件,在俄国却具备了向社  相似文献   

6.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资本主义只有中等发展的俄国,领导和组织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开始变为现实。十月革命以后,他又领导苏联人民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和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例的情况下,在国内外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和付诸实践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是影响20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发生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内在辩证关系:在革命特征方面,它体现了世界革命同一性与俄国革命特殊性的统一;在革命进程方面,它体现了政治革命剧变性与社会发展渐进性的统一;在革命条件方面,它体现了社会矛盾发展必然性和历史条件偶然性的统一。把握十月革命所蕴含的内在关系,对于正确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渐进性和曲折性、匡正西方学者对十月革命的歪曲以及指导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有两件震惊世界并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都发生在苏联。一件是世纪初的俄国十月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世界,开辟了十月革命道路,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80周年,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可庆贺、可纪念的光辉节日。 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重大的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新篇章,从此,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始形成“一球两制”的世界政治大格局,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因此,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具有的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已载入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在党的第十三次大会上指出:“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这是一个崭新的重要论断。为什么前者可以“不经过”,而后者则不能“越过”呢?其实这两者都是为生产力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一定发展和无产阶级在居民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就谈不到社会主义革命。但如果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这类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就可以而且需要通过走向社会主义来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道路。当历史的辩证发展把社会主义革命提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面的时,许多自命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仍然企图把西欧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这条固定道路搬用到俄国,否认俄国可以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主要论据是:俄国还没有成长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地步,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前提,列宁反驳道: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它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突出的标志。以至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它了。 西方有的学者说,科技革命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了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既具有资本主义特点,又具有社会主义特点,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的新阶段。社会进入了“单一的工业社会”、“技术统治的社会”、“后文明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不同的制度下,科技革命会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科技革命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很长时间了。它虽然使这些国家的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导致科技革命的发生,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它没有,也不可能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2)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之前学者主要归纳出两点原因。第一,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决定的。第二,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落后国家先取得革命胜利是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即:俄国的革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十月革命不是无缘无故地在俄国出现的、它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的基础上。在当时,俄国已经形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条件和前提。沙皇俄国并不是早期的帝国主义国家,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要比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晚得多。但自从一八六一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首先是工业资本主义,在俄国迅速发展起来。列宁曾多次谈到,俄国在一八六一年改革后几十年中所走过的道路,相当于欧洲各国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体系受到重创,也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带来新的机遇。然而,由于资本主义还有自身调整的能力,加之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准备不足,革命政党尚不强大,迄今为止危机尚未引发新的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面临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力量的整合以及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增强自身的发展并有效地与资本主义进行较量等挑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基于社会形态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延续了长期以来关于世界革命"寻找信号"和"两极相联"策略的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了俄国策略。俄国策略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世之时并未实现。到列宁开创十月革命道路,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巨变。列宁努力在理论和实践弥合俄国策略与现实发展的冲突,同时将革命的成功实践不断理论化。对马克思恩格斯俄国策略与十月革命道路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好地阐释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历史时代(简称“过渡时代”)。70多年来,过渡时代走过了一条起伏曲折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率先夺权政权,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建设和发展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模式,其能否取得成功,归根到底取决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由于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其固有的基本矛盾,“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已经走到历史尽头的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只有社会主义全球化代替资本主义全球化,才能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导致的人类危机。  相似文献   

19.
苏东剧变后曾有学者宣称"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对此,西方左翼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批判,既有对世界范围内当代资本主义民主现状的批判和对"历史终结论"的解构;也有从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出发以"商议民主"对自由民主制度的改良和完善;还有探索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复兴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此外,激进、多元民主作为新的社会主义策略,体现了后马克思主义者构想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20.
列宁对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批判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主张。具体包括:批判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强调俄国要通过发挥资本主义进步作用和清除封建残余走向社会主义;批判宣扬资本主义“永恒论”的“合法马克思主义”,强调俄国资本主义具有历史暂时性;批判普列汉诺夫等人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灾难论”“早产论”“经济决定论”,强调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夺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批判新经济政策问题上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主义”,强调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并保证新经济政策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