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是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身份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党成立以后的最初6年中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曾对中国革命、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犯了右倾错误.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了总书记职务.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地为国操劳。而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和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职务称谓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创建以来,党内最高领导人职务的称谓,并不是一直都称为“总书记”的。按照党章的规定和有关文献史料的记载,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阶段,除了称为“总书记”以外,先后还有“书记”,“委员长”、“主席”等称谓。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被推举为党中央的最高领导人,是我们党的第一任总书记。但是在开始时,陈独秀的职务并不是称为“总书记”。他在党的一大至二大前称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二大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60多年的劳模成长史,虽然每个时期的劳模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成长中的每一步都尽享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呵护,都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正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关切,才使劳模这一群体迅速成长;正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倡导,才使劳模这一称号深入人心,才使劳模这一群体在社会上享有无上荣耀,使学习劳模成为全社会永不过时的风尚……  相似文献   

5.
<正>粉碎"四人帮"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邓小平和中共其他领导人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考虑,提出了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的问题。作为一位曾经主管过党的组织工作的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比较早地注意到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状况,他对推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年  相似文献   

6.
<正>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刘翔赴京出席"两会"。"哥俩好"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党政高官担任名誉职务的,集中在群众基础较好、竞技成绩理想的协会,其职务包括协会名誉主席、名誉副主席、顾问等。  相似文献   

7.
杨洲 《党史博采》2006,(3):42-43
在中国共产党光荣的革命斗争史上,记载着这样一群活跃在党的生命线上的勇士: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传递着革命的信息,为党的工作无私奉献,甘于寂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以及各级党和军队领导指挥机关的指示、命令、重要的请示报告等,都要经过他们的译发来传递,但他们却为了党的事业严守秘密,熔化自我,甘作"无名英雄",以至于他们的名字也多鲜为人知.他们,就是被誉为"党的红色传令兵"的机要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熊坤静 《湘潮》2013,(2):28-30
陈独秀,字仲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林伯渠,原名林祖涵,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们在我党建立、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9)
"中流砥柱"是党的领导人讲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作用时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党的领导人运用"中流砥柱"的比喻指向归纳起来有四种,而得到沿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人对"中流砥柱"阐述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所涉及的实质内容集中在五个方面。本文指出,"中流砥柱"已经成为比喻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历史作用的必用词和专用词。党的领导人对"中流砥柱"的运用和阐述,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历史上,早期领导人大都比较年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的不少人仍然长期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任职,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再加上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存在,使得曾经在中央领导机构任职的一些领导人的任职时间更加漫长。笔者就此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结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的任职情况,整理出一些领导成员的任职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基层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呈多发态势。犹如治病医人,只有准确把握基层干部队伍"病症"表现和"发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发挥从严监督作用,化解和预防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干部监督信息抽样数据显示,当前基层干部身上的"多发病"主要有五类:一是贪污贿赂类。部分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便利,涉嫌索取、收受贿赂或者取得其他非法利益,占42%。二是失职渎职类。一些党员干部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致使国家和人民利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一把手”即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他们不仅在党内担负重要职务,而且有的还在国家政权机关中担任重要职务。他们在党内监督中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是监督的主体又是监督的客体。对他们的监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研究和探讨党的“一把手”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对于加强党内监督,正确实施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党的文献》2016,(4):37-43
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都高度重视党史和党史工作。他们强调: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习党史国史是推进各项事业前进的必修课。要牢牢把握党史工作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对党的领袖人物的科学评价;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深化党史研究是做好党史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创新是党史工作发展的永恒主题;人才培养是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胡乔木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们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长达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胡乔木同志对党的理论工作、宣传工作、文化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他卓有建树和广为人知的是党史研究工作。他在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时,填写学术职务用的是"党史学者",这足以说明,在他的心目中,党史研究在毕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运动成功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的主要作用,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党的主要领导人重视和引导土改运动,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地方政府发挥具体执行机关的作用,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政策,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用",并身体力行;土改工作队积极开展群众动员工作,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宣传,主动参与土改运动;农村精英群体作为二次传播中的传播者,他们既是受众,也是传播主体。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2)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党员过组织生活的原因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  相似文献   

17.
清华百年,培养出了众多杰出人才。从清华大学走出的不仅有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在清华校友中,担任省部级及以上职务的干部就有300多位。他们在中国的政坛上大放异彩,也为清华续写了更多佳话。  相似文献   

18.
胡丽莉 《实践》2014,(12):13-14
<正>东河北梁棚户区,这个李克强总理先后两次视察的内蒙古最大棚户区,曾是包头这座城市的发展之痛。如今,它以"超过此前十年的工作成效"创造了"北梁棚改速度"的奇迹。走进北梁,了解北梁,倾听北梁,最让我们感动的是被群众称之为"北梁棚改干部"的这个群体,他们真心为民着想,真情为民服务,在北梁树起了一组硬朗的英雄雕像。他们职务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圆北梁居民的宜居梦"。当我们走近这个群体,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相似文献   

19.
正跑官要官,顾名思义,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到在选人用人上有话语权的人那里去"跑",请托他们为自己职务升迁打招呼;或明目张胆向组织去"要",通过摆功劳、比资历,理直气壮地与组织讨价还价。晋升职务本该凭德才、凭实绩,然而总有人企图投机取巧、"剑走偏锋",不在干事创业、为民谋利上下功夫,而是把心思放在了如何跑官要官上,严重违背党的组织原则和为官从政之本。跑官要官者看重的是职务升迁,追求的是权力待遇,全然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旦让跑要者得逞,将会打击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党的事业和干部队伍建设造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平正义"再次提出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和改革的攻坚期、克难期需要把握的重要核心。早在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阐述了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公平正义理论、科学处理好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