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月玲  王秀阁 《理论导刊》2012,(8):42-43,4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及外部环境不断变迁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二者共同作用的逻辑进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经历了从"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向"人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这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的转换,尽管是为了克服与之对应的范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而建立的,然而其本身却又陷入新的困境而受到不同的批判和挑战。科学实践观研究范式,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扬弃"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和"人学研究范式"利弊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6)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实现其目标需要多要素的交集与整合,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内涵丰富,涵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科学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化等三个方面。与此相适应,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就大体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主客体的平等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化的价值观理论为导向以及要厘清学科体系构建进程中继承性与现代化的关系等三个层面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3.
“制度+科技”:提升廉政建设科技含量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升科技含量为核心,进而提高廉政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制度+科技"新范式廉政功能和核心理念的体现。"制度+科技"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不小困境。提高廉政建设的科技含量,不仅要完善体制和机制,更要转变思想观念,抓好程序运行,大力拓展和深化,掌握监督重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向全党提出了“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的要求。党性教育是领导干部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党性教育普遍存在针对性差、效率较低的状况。究其原因,与党性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党性教育资源开发人才短缺、党性教育资源重复利用率高、党性教育资源利厨方式单一等不无关系。为了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我们大致可以从研究、考察、力量整合,和转变观念、归纳提升、创新方式、健全机制等维度入手,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党性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5.
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工作,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三个发展"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应以提高科学化水平为着力点,为此,要通过更好地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要通过更好地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阐发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要通过更好地发挥党性锻炼熔炉作用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要通过更好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办好党校是党委的政治责任,落实这一责任就必须注重:有位置,带头讲,建班子,抓人才,多投入,交任务。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化是关键。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化途径是:不断增强和满足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内化的内在需要,不断增强和满足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内化的情感体验,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内化的体认度,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内化的固化水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内化中元认知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6)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硬核即社会哲学范式是不能改变的,人学范式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硬核"的新"保护带",因为它契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需要与满足需要正是范式转换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诠释范式作为一种理性认知结构,总是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反映着历史主题的凸显和转变,刻写着社会变革发展的逻辑演进。《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经典,自19-20世纪之交传入中国,其诠释范式几经转换扩展,必然地、合逻辑地展现出前后相继的四范式,即"政治-经济学"范式、"理论哲学-经济学"范式、"实践哲学-经济学"范式和"中特理论-经济学"范式。正是这四范式的依次展开、丰富发展、引领实践,彰显出《资本论》的真理光辉,引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尤其是"中特理论-经济学"范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指导着"两个百年"中国梦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1)
党性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党性教育的内容载体和实现形式。文章分析了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党性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性,对延安时期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和中国井冈山、中共延安干部学院党性教育的成功实践进行总结。最后,在历史经验和成功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从党性教育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形式五个方面对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5,(8)
<正>党性教育是指对党员、党的干部、党的领导干部进行的关于党性的教育。由于党性作为党组织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包含着诸多要素。其中,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经验是党性教育的基础,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道德品行是党性教育的核心。在党性教育中,政治素养规定着党性教育的方向,组织纪律性决定着党性教育的效果,而作风、道德、科学文化及其水平则是党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进行党性教育是新时期提高  相似文献   

11.
内容提要     
《党政论坛》2010,(17):1-1
杨俊一的“探索‘点评式’党性教育模式 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一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党·陛教育的规律,并使之与学员的学习、管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党校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文章分析了“点评式”党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教学模式的特点、“点评式”党性教育流程和实现机制、点评式党性教育机制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标志我国党校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次会议明确"党校姓党"主题下的"主业主课"要求,给各级各类党校教育指明了方向。就"主业主课"中的党性教育方面,习近平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党性教育单元要加大力度、增加分量,安排足够时间,形成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改进党性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总的来看,各级各类党校积极执行了党校工作会议要求,党性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由于党性教育内在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党校党性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断提升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正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的一贯要求,这不仅体现了党对党校教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而且开创了党校工作新局面。探索实践:深掘主业主课矿区在培训目标上,实现了由注重能力提升向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的转变。一是强调以"政治上忠诚党、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个性与党性既是衡量党内民主的两个维度,又是推进党内民主的两种资源。个性是保证党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党性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二者之间的抗衡与互补决定着党内民主的品质和速度。我们按照党性与个性的强弱程度做了四种组合,力图把握党内民主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其自身的困境和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从主体形而上学、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三个层面对现代性困境进行揭示,并通过对此三重困境的实质分析,指出形而上学同一性逻辑是导致现代性困境发生的内在逻辑支撑,将对克服现代性困境,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视野。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既要按照市场逻辑服从于经济发展目标,以确保自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又要服务于党和国家所赋予的各项政治与社会职能,以确保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走得稳、站得正。要以"党管干部原则"为引领,强化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塑造,以确保党在国有经济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国有企业企业家精神塑造相契合,赋予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内涵,体现企业家内置于国有企业内部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实施攻坚期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以党性培育为引领,唯此才能真正为国企铸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培育掌舵:促成国家制度层面保障激励与经营者层面内在创新的一致性,引领国有企业企业家精神培育的舆论导向;促成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培育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一致性,永葆国有企业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政治本色;促成市场内在机制与政府外在调控的一致性,实现国有企业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道德托底。  相似文献   

17.
陈国华  郑磊 《理论导刊》2023,(2):117-123
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塑造了全新发展图景。人工智能时代,立足话语描述、话语解释、话语建构层面的深度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成为可能。但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现实张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亦在间性、语境、交往、内容等维度面临技术力量“遮蔽”的多重风险。为纾解技术风险并推进话语转换,应从数据要素管理、智能场景治理、算法运转规制以及技术理性纠导等方面入手,多向度、多领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与人工智能内在运转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李国涛 《理论导刊》2022,(7):98-104
当代中国生存论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存论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形态。当前,当代中国生存论哲学研究面临着诸多理论困境,即研究视角有待拓展、研究范式有待突破、研究形态有待整合与建构。鉴于此,当代中国生存论哲学研究在宏观上需要秉承范式转换逻辑、场域转变逻辑、研究认知逻辑、研究层次逻辑;展现当代中国生存论哲学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需要立足“全球视野”、聚焦“当代中国”、着眼“时代发展”,在增加当代中国生存论哲学的理论深刻性和现实厚重感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9.
孔子和谐观遵循着由外在到内在的逻辑层次:差异是和谐的必然前提,礼乐是保证差异之间和谐的外在制度安排,仁德则是外在礼乐制度的内在道德理性。其和谐观的基本特征有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性近论的人性预设和家庭本位的伦理意识。在孔子和谐观的现代转换中,至少有三个可能的向度:在民族文化关系上,从"用夏变夷"到文化生态的范式转换;在社会存在结构上,从等级到阶层的形态转换;在人际关系上,从血缘到业缘的重心转换。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以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勃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研究范式的根本转换:从"实践唯物主义"范式转向"资本逻辑批判"范式。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为基础,经典再阐释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再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核,现实再研究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