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文学科课程改革成效仍存在不足,本文以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为例,从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建设的目标与任务、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材料、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试对课程改革从自身过程到内容形式的行动导向的实现作思路提供.  相似文献   

2.
叶康涛 《小康》2012,(4):117
不久前,一则关于部分学者发起针对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的抵制行动,认为爱思唯尔在网络期刊收费涉嫌利用垄断地位恶意抬高收费标准的报道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据悉,世界各地已有近4000名学者和研究者在www.thecostofknowledge.com网站的请愿书上签名支持抵制行动。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由于不了解实践的意义,在关于自由观问题上均陷入唯心的泥坑,"把自我解放的特定的历史行动变成为‘自由’的抽象范畴。"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实践上的自由,是历史的、具体的自由,具有阶级性,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是人类的最高理想,人的自由与解放必须建立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由和解放程度取决于现实的物质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行政不作为已成为行政审判领域、法学研究领域乃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行政不作为性质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关于行政不作为的理解放在同一层面上,确立行政不作为的违法性质,促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出台前后,转让股东是否具有"反悔权",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反悔权"的法理基础进行了梳理,认为"反悔权"不宜直接否定或不加限制,并进一步从股东已履行通知义务征求意见;未通知情形下股东可否放弃转让;章程另有规定或全体股东另有约定三个方面分析"反悔权"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6.
再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阳 《前沿》2003,46(9):18-24
人类历史已经清楚地证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关于这一问题,1995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这一问题,但是,它还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关注,人们仅仅看到了自然科学的生产力作用,却看不到社会科学的生产力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对这一重大问题加以阐释,以期引起人们的共同关注,在全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正"2018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评价内容方面,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考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被将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元思维与多元创造力的“催化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新东方》2009,(9):57-59
现阶段在推进学习型社会的热潮中,我们引进了一种先进的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法。在这个新的学习模式中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催化师或促进师。最初,人们关注的是这个学习模式中的程序与环节,而对这个模式中的催化师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只是将其当作行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联络员而已。随着行动学习法的深入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多元思维与多元创造力的“催化师”对于这个学习模式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催化师在行动学习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要有效实施行动学习法,就必须充分发挥催化师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凡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人,皆知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这一命题,然而,对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它是与理性思维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有的认为它是政治和道德的方式。笔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实践精神掌握,顾名思义,是对事物给予实践掌握精神形式,或对事物给以精神掌握的实践形式;是对实践中的事物的精神掌握,或是对精神中的事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体验学习论揭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它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并与参与者知识观、缄默知识以及学习与适应三个方面紧密相联。参与者知识观是对知识求索者的解放,我们应该以参与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学习者应该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由于知识的默会成分,学习者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的领会和掌握,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学习者必须参与到真实的情景中,这样才能较系统的发现问题,自我调整,不断地创新知识和技能,使改造环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并成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必须经过真理内化为知识阶段、真理作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阶段、真理变为行动的指导阶段这一转化过程。实践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解中的种种困惑,都与忽视这一转化过程或过程中某一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2.
闫美丽 《前沿》2007,(6):70-71
行动研究是教师研究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改善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教育实践研究形式,这种研究形式使幼儿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育工作。这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静态的教师专业化来理解,行动研究可以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从动态的教师专业化来理解,行动研究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知识观念的更新及其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康德在论述实践理性时认为,道德领域存在一个德性与幸福的二律背反.要想解决这个二律背反就必须为实践理性"公设"--"上帝"是存在的,它是道德的一个必然要求.于是在批判了传统先验神学理论之后,康德认为,宗教是道德的铺陈演绎,如果没有道德,上帝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该类犯罪的犯罪构成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不仅会影响对此类犯罪的打击,也限制了对此类犯罪研究的深入开展.对计算机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是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政策科学研究与现代社会发展──论政策分析的意义陈振明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和以行动取向的新学科领域。它是适应解决人类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的需要并在政策实践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它被应用在政策实践或社会问题的解决之中,为各国...  相似文献   

16.
是否需要取消"农民工"称谓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应当取消;而另一些人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必然存在的社会等级标志,"农民工"的存在也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因而完全没必要取消。应当注意的是,"农民工"称谓的社会身份标识意义与社会歧视含义表现得非常突出,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正在消失,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矛盾。因此,取消"农民工"称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刘璐 《前沿》2013,(15):68-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出台,标识着干涉性规则不仅在我国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已经得到重视,而且首次具有明确的实体法依据,使得干涉性规则这一国际私法论题愈发地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对干涉性规则的名称与性质的界定各执己见.干涉性规则所涉列的范围在我国虽然得到了立法确认,但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仍然使得干涉性规则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瓦房店市委党校多年来致力于送教下基层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针对我校送教下基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做好送教下基层工作有些许借鉴. 一、送教下基层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基层党校存在师资力量缺乏,骨干教师后备储备不足,教学资源单一等状况.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党校教师进修机会过少,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形势,面对信息化社会,显得力不从心,针对基层的教学也往往难出效益. 2.培训实效性不强.基层党校在送教下基层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存在三点不足:一是重理论,轻实践.送教下基层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最需要的是能指导实践的知识和能力,而基层党校举办的绝大多数下基层培训班多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缺少或很少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二是重抽象,轻实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未遂。但是近年来,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人们对传统的观点产生了怀疑,于是引起了间接故意犯罪有无未遂的争论。笔者认为,间接故意犯罪中存在着未遂,是客观事实。问题并不在于承认不承它,而在于如何从理论上去说明它。  相似文献   

20.
一、克服五种倾向,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员、干部素质始终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应该说,我们的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是经过了实践锻炼和考验,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但也有一些同志在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上,在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在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面临一个“本领恐慌”的问题。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至今对学习还未引起重视。概括起来,学习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现在,一方面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