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加快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能够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发现,黔东南州农村中介组织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加快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能够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发现,黔东南州农村中介组织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正> 农业产业化是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中介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农业产业化的中介组织,是沟通市场与农户连接以及政府与农户连接的“载体”,并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有内在的经济联系,结成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经济实体。中介组织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与我国现实相适应的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这对于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程度是实现我国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重要条件。政府组织、中介组织和自组织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农村劳动力流动组织化程度低是不争的事实,但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农村劳动力流动组织化程度,需要健全组织系统,建立组织间的沟通、协调与衔接机制,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有体制放宽等多种原因;有效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积极建设小城镇,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规范中介组织,同时使农民工享有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积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农村土地流转因此呈现出一副蓬勃发展的景象,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也不断涌现出来.然而,在中介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随意设立、职能不清以及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当对中介组织的准入条件、职能和如何监管等制度作出必要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社会学对农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乡镇企业发展等方面,近十年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农户家庭、农民个人影响的研究,并强调了对农村现代化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发展,社会学更加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荆州市积极创新思路方法,着力打造"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互联网+金融+基地+农户"的"农村党建综合体",拓展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夯实农村基层党建根基。一、让党旗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飘扬。一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全覆盖。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领导机制,在各乡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组织部门协调、行  相似文献   

9.
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为农户尤其是弱势农户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从而保持了中国农村的稳定和安全。然而,由于物权化的承包关系、政治权力对土地权利的干预以及基层组织自身的不作为,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正在丧失。在这种条件下,土地制度必须从中国现代化实现的战略高度进行重新统筹和安排,避免制度本身的单一与僵硬,以给不同地区农户的土地承包留下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农村家庭经营体制的确立,使我市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以农户经营为主、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与旧体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实践证明,家庭经营是较为适合于农业特点和能够较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经营形式。但是,在发展家庭经营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土地的细碎化、牲畜的平均化、难以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和集体统一经营层次十分薄弱等等,这些都妨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一不与家庭经营体制不完善和集体经济实力削弱相联系。只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完善家庭承包责  相似文献   

11.
按照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我国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目标下,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加大政府支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着力点 1.变革农村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 变革农村经营主体不是简单的搞土地集中,“归大堆”。变革农村经营主体的过程应当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逐步细化的过程。在这里,农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和养殖,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巨大成绩,主要原因来自于持续的经济增长、城市化和市场化。中国设置了双重反贫困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含特困人群救助制度)和精准扶贫政策。前者是对所有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户进行无条件的"补差",后者则是对低于贫困线农户家庭进行的以生产为主的帮扶。当前全国农村低保制度已经十分完善,成为最大的惠民工程之一,扶贫政策成效却不能让人满意。造成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实践制度绩效巨大反差的原因在于扶贫政策本身的设计缺陷,包括贫困户识别偏差、数据库管理僵化以及目标错位和制度错位。在已经形成相对健全完善的农村低保制度的情况下,扶贫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区域开发,而不是具体帮扶农户。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需要强大的信贷资金支持,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户"贷款难"和信贷机构"放款难"的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贷款农户缺少合适的信贷抵押品,导致信贷机构无法通过抵押品进行风险转移。通过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引入保险产品,理论上能有效扩充贷款农户的抵押品,将贷款农户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能如期还贷的违约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提高农户的贷款能力和还款能力,降低信贷机构的贷款风险,实现农户、信贷机构、保险公司与政府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比较效益日益下降的情况下 ,农民外出务工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但是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几乎完全处于分散的、无组织、无秩序的状态 ,这既增加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 ,又给交通、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构筑劳务输出产业政策的平台 ;消除制约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各种障碍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农村劳务输出产业的开发力度 ;加强政府对劳务输出的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 ;建立规范的、功能齐全的劳务市场中介组织 ;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和层次 ,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载体建设是重要而且关键的环节,因此,为了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抓好四大载体建设:以星级文明家庭为载体,组织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建设村级文化阵地,改造村容村貌;以创建文明城镇活动为栽体,以城带乡,成区、成片地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以帮建活动为载体,组织社会力量共建社会主义农村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组织分散农户形成的新的市场主体,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注重引导、完善服务、加强指导和规范,促进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农户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效和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通过对贵阳市下辖清镇市、修文县、乌当区等地10余个行政村的调研,发现贵阳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村集体资源资产利用不足、经济组织运转困难、发展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基于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农村发展现状,指出从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分类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促进贵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发展壮大贵阳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在面貌和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迁,其间成功与挫折、发展与滞后并存。改革开放前30年,农民生活及发展问题的成功解决,关键在于土地使用权在农户之间均等配置同时又维持农户独立自主经营体制,而集体化运动却严重挫伤了农村发展。改革开放后30年,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农民自由地走出去,而城镇体制没有开放接纳农村劳动力则成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是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要解决流通问题关键是解决农产品和市场的有效衔接问题。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充当了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及时合宜地解决了农产品流通的难题。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5年江苏省苏南、苏北和苏中部分农村的实地调研数据,本文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过程中农户的垃圾分类意识、农村垃圾的治理环境以及农户对政府部门垃圾处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总体上江苏省政府对农村地区垃圾处理很重视,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意愿存在很大差异。此外,农户的垃圾分类意识与其年龄和学历水平成正比,农村垃圾的治理环境的改善需要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态度与投入直接影响农户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