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是加强自身监督、规范检察权行使、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后取得了强化监督的效果,但也暴露办案期限紧张、附条件逮捕缺乏法律依据、听取律师意见程序有待细化、不服逮捕缺乏救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立法建言和制度改进,使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在惩治腐败与保障人权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职务犯罪侦查领域不同程度存在有案不敢立、不破案不能立和过分注重初查导致滥用侦查手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职务犯罪侦查实践,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立案机制。  相似文献   

3.
构建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案件逮捕权上提一级是为了提高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和透明度,加强社会公信力,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新的《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与此相配套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阶段听取律师意见制度,不但能够促进和完善职务犯罪案件逮捕权上提制度,更好地加强职务犯罪案件的内外部监督,还能为建立新型的良好的检察机关与律师的关系奠定基础,对检察机关和律师来说是利益博弈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的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并以此为据,将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属于越权立法。初查中局限性的调查手段,根本无法适应查处职务犯罪的实际需要。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一种侦查制度,属于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须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8.
"以人立案"是我国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常用的侦查启动模式,在打击职务犯罪、惩治腐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职务犯罪日益隐蔽化、智能化、国际化,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增强,侦查难度增加,这种模式的弊端不断凸显。"以事立案"作为与此对应的一种侦查启动模式,能够扩大线索案源、排除外界干扰、减少办案阻力。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要尝试运用"以事立案",使其与"以人立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看,侦查程序的启动模式可分为随机型启动模式和程序型启动模式。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启动程序属于程序型启动模式,具有案件输入功能、屏蔽功能和分流功能等。但在实践中,由于立案标准的设置不符合认识规律,导致立案前行为性质不明确,侦查启动随意和大量犯罪黑数的产生。随着我国犯罪形势的变化和法制环境的优化,立案程序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总体看,完善我国侦查程序启动的思路有三种,即采取随机启动模式,实行司法审查制度,按警检一体化改造侦查启动模式,完善现行侦查启动程序,目前第三种方式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从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实践出发,对被调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十分必要,但是相关法律条文却对此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检察机关解决实践需求与法律禁止之间冲突的路径皆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职务犯罪“客观立案条件”思想的存在衍生了职务犯罪初查无法克服的缺陷。检察机关应树立正确的“主观立案条件”思想,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之后的初步侦查,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可以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应立足于职务犯罪侦查的法律监督属性,针对职务犯罪的现实危害性,树立“职务犯罪侦查权威观”,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对证人也可以采取强制到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案件批捕权由上一级检察机关决定,对加强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制约,确保检察权特别是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依法正确行使,提高职务犯罪案件办案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对的措施主要是:调整自侦部门侦查办案模式;建立自侦案件的报捕证据标准并探索确立职务犯罪案件附条件逮捕制度;规范自侦部门与侦监部门的配合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批捕诉讼构造、畅通侦查监督线索,提高审查批捕案件质量,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于2008年6月1日制订出台了<律师介入审查批捕程序办法(试行)>.在对该机制一年来的运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告知、申请会见、提交材料、审查核实、配套措施等五个方面对该机制的规范完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已处于瓶颈状态,表现出了一些失误和问题,影响了改革的继续深入。要打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瓶颈,其思路在于:将设定行政审批事项的"设计权、议事权"交由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决定;改变公务员职业管理方式,试行政府雇员制;强化政府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1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和抓手,对社会、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自2001年全面启动以来,从内在方面看,行政审批制度不断完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同时存在自身的劣势。从外在方面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道路充满机会,也面临威胁与挑战。本文结合SWOT分析方法,讨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以及不同因素组合情形下对应的改革方向,本着发扬优势、改进劣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态度对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已连续两次公布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195项,加上作改变处理的82项,共计1277项,占总数的28.7%。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各种资源分配的一种行政行为和手段,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共同遵守相应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它在协调平衡市场秩序、公共利益与市场主体的私人利益,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及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曾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强调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对行政审批实施正确有效的领导和管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建立规范运作的审批机制 ,完善对审批工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逮捕权是程序性裁判权,国外由法院行使,逮捕疑犯必须经过正当程序,而我国是检察机关以行政决定机制行使逮捕权,不符合逮捕权司法属性,改革的关键是由中立机构以司法审查方式行使逮捕权。改革现有工作机制,推行批捕听证程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既能实现刑事诉讼目的,又能实现权力制衡的宪法功能,在应然上具有合理性,在实然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其固有的许多问题和弊端逐渐暴露,必须要加以改革。广东省和深圳市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将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削减了有关的审批事项,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而且规范了政府的审批权。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的廉政建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