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计 《楚天主人》2008,(2):34-36
寄托着民众无限期望的物权法,正走在一条艰难曲折的赶考之路上。白2007年3月16日诞生后,物权法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最牛钉子户"事件到"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  相似文献   

2.
阿计 《公民导刊》2007,(11):29-32
自2007年3月16日诞生后。物权法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最牛钉子户”事件到“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物权“死结”。所有这一切,都以最直观的方式检测着物权法。也等待着法律更加明晰的答案。寄托着民众无限期望的物权法。正走在一条艰难曲折的赶考之路上。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效力问题是正确理解和适用《物权法》的基础,物权优先效力是物权效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厘清物权优先效力的内容是正确理解物权优先效力的前提.根据物权法定原则,将现行法上之物权进行一一比较是解决物权优先效力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部法律对于推进经济改革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政治文明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阿计 《公民导刊》2007,(11):3-3
与百姓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尽管社会对这部具有特殊意义的“大法”普遍寄予厚望,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凭物权法现有的制度设计,尚不能在细节层面彻底破解现实生活中的物权难题。  相似文献   

6.
【热点点击】2007年10月1日,全面体现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事关全体国民切身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物权时代。  相似文献   

7.
潘春玲 《前沿》2010,(24):81-83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确立的意义在于它是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对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给予平等保护,从而体现了30年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建设中对于公民个体财权物权的一种更为理性的保护和保障。本文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思考《物权法》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住宅改作商业或办公用房,即俗称的"住改商",是城市业主利益冲突的焦点,也是城市管理进退失据的难点。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试图理清这团乱麻,结果却力不从心。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的一条司法解释,为"住改商"打上了立法"补丁",但这个"补丁"却引发争议沸扬。考察物权保护的现实冲突、立法制度的深层困境等等,"住改商"或许是个最典型的标本。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17)
正从物权法到物权编草案,标志着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再度明确与不断完善。这样的立法方式也有利于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减少争议,提升立法质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物权编草案是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界人士普遍认为,从现行物权法修改而来的物权编草案,有助于强化保护公民财产权利,让有恒产者更有恒心。从物权法到物权编草案物权制度是产权保护的基石,物权法律制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举国瞩目的物权法.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从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制定实施物权法的重要意义,带头学习和实施物权法.  相似文献   

11.
策划人语:十三年酝酿,集思广益;七次审议,千锤百炼。物权法终于瓜熟蒂落。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并高票通过了物权法草案。作为此次“两会”的焦点之一,物权法自1993年开始起草,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12.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3.
物质条件是人们赖以生息的基础。保障物权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物权是财产权的泛化,是人权在对“物”的合法占有过程中的有机体现。如果公民的物权得不到切实保障,保障其人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句空话。有鉴于此,全国人大经过长达13年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反复平衡,终于在2007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倍受社会关注的《物权法》,该法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物权法是现代物权思维和古老物权思维碰撞的结果。在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物权客体、用益物权等基本问题上,中国物权法表现出了强烈的现代物权思维,但在许多物权法的具体问题上,中国物权法又受制于古老的物权思维。这使得中国物权法具有了复杂的意义。弘扬中国物权法的现代物权思维,克服古老物权思维对中国物权法的消极影响,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国物权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书《前言》中介绍说:“《物权法实务手册》一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物权法解析,对物权法的内容、原理做了阐述,对物权原理争论的问题做了剖析,可以使读者对物权有个全面了解。第二部分是名词解释。物权法是民法的一部分,人、所有权、合同是民法的三大板块,物权是其中最基础最复杂的内容,物权法涉及民法的各个部分,第二部分对民法的名词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 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物权法定的物权法基本原则指导下,物权的基本种类被框定,而对物权的分类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法定物权的范围内.但是,这种分类忽视了本属于物权的最基本的类别:事实物权和法律物权.两种类型的物权分类,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对于确定物权权属,促进物的流转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视窗     
视点物权法草案已基本成熟200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物权法草案。在审议中,委员们表示,草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国情出发,以宪法为依据,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遵循平等保护物权的原则,加大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反映党在现阶段的农村基本政策,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点解决了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红 《重庆行政》2007,(3):68-70
2007年3月16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物权法得以高票通过。这部法律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纪录。制定物权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物权制度,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制定物权法,又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阿计 《人民政坛》2007,(5):22-24
物权法的法理思想源自西方,但在民事法律体系中,与日趋国际化的合同法等相比,物权法却最具个性化。一部成功的物权法,固然需要移植世界先进的物权规则,但更需要立足本国的现实体制、历史文化、道德意识、传统习惯等等。有统计表明,中国物权法70%以上的规定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物权法。从宏大的立法原则,到细微的民生关怀,从果断的制度突破,再到谨慎的现实考量,在中国物权法中,处处可见“中国特色”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