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黑讯 《行政与法》2007,4(3):117-119
法官伦理是伴随着法官职业的形成、发展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法官伦理和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相适应的一面;同时法官伦理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在很多方面又区别于一般社会伦理,具有自身的一系列价值特点和评判标准。法官的优良职业道德规范决非可以随意制定的,而只能通过社会制定其职业道德目的,从法官的职业行为事实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范梦衍 《法制与社会》2013,(20):180-18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已经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此引发的各类网络伦理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从当前中国网络社会存在的伦理问题出发,着眼于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分析了网络社会保护个人隐私不力的原因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网络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还网络世界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坐标,它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网络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网络技术及其运行的不完善有关,也与网络中人性的异化有关;既有网络伦理自身的理论根源,也有网络运行的外部根源。  相似文献   

4.
合同法是公民维权和司法实践的重要环节。从合同法多年实行情况分析来看,合同法的伦理问题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因此,站在伦理学角度对合同法进行研究是推动合同法发展完善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从深层次和司法实践上及时纠正合同法实行中存在问题偏差和伦理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下文将会对重点提出的合同法问题进行伦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还对人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具有互动、自由和开放的特点,突破了现实社会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人们的文化特质向着多元化和主体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和社会文化结合形成的网络文化,能够促进人的身心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网络伦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逐步普及,网络伦理问题已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意就新世纪以来国内有关网络伦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三个方面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7.
黎四奇 《中国法学》2022,(4):114-134
人类已在事实上步入一个无物不数据与无物不互联的时代。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与数字人生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技术特征。技术、网络、数据、平台等不仅革新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的模式,而且也正在重塑人们对自己及对世界的认知观念。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数据科技在促进创新的同时,也对自由、平等、安全、和谐等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冲击。新技术正使人类面临严峻的风险社会危机。伦理是人类共生共存的底线。数据科技治理中,除认真对待法律外,还必须从科技研发、推广与使用等环节系统性地植入伦理规则,使伦理成为法律创新的指南针,从而实现法律与伦理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8.
要敬畏伦理     
郭淑新、王建华在2007年9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著文《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说,大约在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2004年,郭淑新、王建华提出了“敬畏伦理”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对象时形成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玫  王小萍 《河北法学》2006,24(12):196-200
从法律的内在价值要求、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法律伦理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伦理包括蕴含在法律制度中的制度伦理与法律职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律行为伦理即职业道德两部分.法律伦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法律伦理人格,有助于法律终极目标实现的"社会医生".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法学教育理念的重构和法学教学方法的转变.目前,开展法律伦理教育面临的障碍主要有思想认识上的偏颇,社会"道德滑坡"的大环境以及法律国家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死亡标准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死亡是否可代替传统的心肺死亡 ,作为死亡标准 ,这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争议。因此 ,制定脑死亡法应严格遵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并且应当尽可能地取得公众对脑死亡内容和意义的充分理解 ,只有这样 ,才能使死亡立法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郭云忠 《法学研究》2010,(6):161-182
在刑事法律实证研究中,由于被研究者多为极易受到研究伤害的弱势群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又往往涉及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等重大问题,因而研究伦理亟需规范。实证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生产知识的方法,对刑事法律实证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是对研究权力的规范,目的是防止知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应当遵循自律、纪律和法律的总体思路,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依据尊重、保护、公正、全面的原则,规范我国的刑事法律实证研究。在规范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以解决实践中法律实证研究难以开展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目前国内外旅游热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被迅速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社会伦理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旅游发展带来的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注重生态旅游,合理规划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关于安乐死的争论入手,探讨了安乐死中伦理与法的碰撞,提出安乐死符合现代的伦理价值观,应对其进行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恶搞行为的“扩大化”,“恶搞”已不再是纯粹的幽默式玩笑或者是对生活的反思,它已经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本文分析了网络恶搞行为扩大化和肆意传播的原因,并指出应对网络恶搞背后的伦理危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实行网络实名制;严格网络“把关人”制度;完善网络传播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关系伦理的视角观照当今心理治疗领域几种主要的治疗范式,可以看到,产生于现代背景的治疗范式是利用治疗家本身的权威,按照"绝对正确"的行为范本,去改造与之不符的个体,来访者不过是一个被定义、被客体化了的案例,而非具有尊严的人格;后现代心理治疗范式视来访者为一个主体性的存在,试图通过语言建构一个可通约的故事,但治疗家在该过程中以自身的权力化约了来访者,对话成为某种权力意志的掩饰;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治疗范式强调治疗家对来访者的绝对尊重及其真诚和接纳的态度,而非治疗的方法.这一范式不但将伦理层面引入心理治疗,而且还在时时提醒着人们,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应无条件地接纳、尊重和关爱他者.  相似文献   

16.
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对于这一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还没有在心理上、伦理思考、法律建设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因此,法律应该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前瞻性,提前介入这一争端,对基因技术的使用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按照符合人类伦理、道德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一些危及整个人类的尊严、情感乃至生存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在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思想观点伴随着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时代背景、道德主题以及思考重点的不同,因而在伦理学的理论类型上出现了相应的对立。本文以对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关系分析为基础,论证了二者应该达到一种"调和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法官伦理的必要性分析,确立以国家伦理为基点考察法官伦理的建构。国家伦理是指一个国家作为主体所具有的道德性,对其全体国民及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伦理关怀。国家伦理为法官伦理提供逻辑前提和正当性来源,法官伦理为国家伦理的实现提供现实的转化途径。由此展开,法官伦理的核心内容包括司法公正、恪守良知、信守法律、中立超然、勤勉敬业和清正廉洁等具体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广告的概念和历史发展,以及目前广告中存在的历史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作品传播领域带来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有着三百年历史的版权制度,因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网络版权的一些基本规则不仅通过有关的国际公约得以确认,各国立法和司法机构也大都通过立法和实践活动给予贯彻.但是,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具体的国家实体,无论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还是使用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网络版权规则,而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版权保护制度.本文旨针对网络版权的基本法律问题作实证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提出网络版权法律制度的规范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