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主法治视野中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必定是民主法治社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主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和谐社会理念与民主法治在本质上是契合的。我们必须完善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刑罚的轻缓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不断发展,刑罚的轻缓化成为了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刑罚的适用在实践中也呈现出一种轻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呈现出变异性的。正如刑种的演变是时代的缩影一样,非刑罚处罚方法也是社会发展到文明时代的标志一法治社会赋予了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人性化特征.未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进步,文化国必将取代现在的法治国,公法私法化、刑法民法化将是法制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非刑罚处罚方法也必将成为主要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多元化的利益冲突和复杂的纠纷类型迫切要求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仲裁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其自主性契合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法律意蕴,保密性契合和谐社会安定有序的法律意蕴,公正性契合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意蕴,具有解决纠纷的多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社会主义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也高度契合了科学社会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在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以及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法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无论是刑事法学理论还是刑事法治实践,都仍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以便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刑罚是作为犯罪的对应物产生的,是社会对于犯罪的反应。自贝卡利亚以来,刑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学者对刑罚的根据、刑罚的功效和刑罚的目的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探究。而后出现的刑事近代学派,是刑法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学派。本文旨在通过介绍龙布罗梭、菲利等著名刑法学家的观点,提炼出其对于刑罚的观点,以期对现代刑法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产生缘于民主与法治的实践需要。它们是阶级社会的特有产物,自产生至今已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的日益成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新时期我国健全民主、实现法治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是绩效导向的法治政府评价,旨在追求政府法治建设的公信力,而评价指标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境)外代表性法治指数评价内容及国内地方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以法律价值、法制功能与法治实践为内容纲领,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经专家咨询论证,构建了包含法制建设、过程保障、目标实现、法治成本与公众满意五个维度共37项指标的法治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法治政府与绩效评价的内在要求,从法治政府评价向法治政府绩效评价过渡具有客观必然性,因为后者作为一种民主文化的技术工具,兼有了评价的技术功能与民主、法治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刑事立法呈现出以下特点:风险社会下的刑事处罚前置、特定犯罪刑罚加重及特定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限制。这种立法趋势是敌人刑法理论的反映。敌人刑法理论并不是对传统法治国的颠覆,而是对法治国的有益补充。学界应摒弃成见,承认敌人刑法理论影响的存在,这是研究并有效利用该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以实行三民主义作为法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孙中山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中国最完整、最科学的民治法制思想,主要可概括为倡导法治,反对人治;维护民权,重视法治;提升法治,创设宪政等。其民主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色彩,不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而且在社会实践意义上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民主与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有着许多共鸣,后者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法治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相关精神,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恢复性司法运动在西方如火如荼地进行。受到恢复性司法观念的影响,我国一些学者希望引进该理念以服务于我国司法。尽管恢复性司法观念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能否适应中国的法治环境、会否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诸多问题都使学者对恢复性司法产生"水土不服"的质疑。恢复性司法与中国公诉案件和解制度相比,其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若干方面都具有本土化的可能性,并能够在中国的刑事司法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罚告知制度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的一项行政处罚事先救济制度,是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使我国行政处罚程序具有更加完善的公正性和民主性。但是由于法律条文比较抽象,在事先告知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影响了这一法律程序的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3.
"社会服务令"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社会服务令就是指地方法院以判决的方式,判处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为社会提供一定无偿劳动。社会服务令在法律上的定位有多种模式,既可以作为附加刑,也可以作为法定的非刑罚处置措施。恢复性正义的复归,社区保护理念的确立是社会服务令的基础,实施社会服务令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有效力的法律出台以前,不宜扩大社会服务令的适用对象,建议对未成年犯罪人员尝试适用社会服务令。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因犯罪行为引起的被害人、被告人和社区创伤,恢复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模式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双保护”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是统一的。“双保护”原则是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首要原则,基本含义是未成年人司法既要注重社会的安全、秩序,也要注重保护失足未成年人,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未成年人犯罪恢复性司法矫治体现了刑法谦抑主义所提倡的“非刑罚化”的刑事政策。刑法谦抑主义包括:一是刑法的补充性;二是刑法的不完整性;三是刑法的宽容性。通过恢复性司法,犯罪人将不用承受牢狱之苦,而由其他方式如赔偿损失、社区劳动等来代替刑罚的执行。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刑事司法更文明、人道、民主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目的,尤其是无罪推定原则因其为国际刑事司法最低标准之一而成为诸多国际公约与法律文件所规定的原则,而这些公约与国际法律文件中,有不少是我国已加入或即将加入的,根据国际条约必须信守的原则,我国没有理由拒绝无罪推定原则。我们应当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确立完整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6.
恢复性司法研究始于1970年代,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展开了试点。它的起源带有基督教的宗教因素,其正义观带有自然法的色彩;并且,恢复性司法受1970年代西方被害人运动的推动,具有后现代主义法学的"解构"特征。本质上说,恢复性司法是"非法治"的,它是西方市民运动的产物,是对传统刑事司法的颠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市民社会还不发达,而且复仇主义和暴力文化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言,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可行性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刑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除了对被害人有利,还可以实现刑罚的报应、威慑和矫正目的.构建中国刑法的损害赔偿制度,应适当吸收恢复性司法理念,在补偿被害人的基础上,将特殊预防中的改造罪犯作为损害赔偿的主要目的,同时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兼顾刑罚的报应和一般预防目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营造良性司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司法监督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刑法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中.具有我国特色的刑法司法解释作为刑法解释中的一种,从其诞生起一直备受争议.现行刑法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司法解释存在就缺乏法律依据,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更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出罪功能,其应该退出司法实践活动,取而代之的应为司法刑法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5月间司法解释进行分析,发现重刑化的实体法与微罪处分的程序法共同构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架构。刑事政策重刑化使我国刑罚体系水涨船高;在此情境下,程序设计的严谨不过是出于对严罚的合理化,而社区矫正等微罪转介措施则促使更广泛入罪化。其解决方法是:重新提倡刑法谦抑;对首重严刑的民意进行理性审视;以及推行恢复性司法,通过沟通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