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教育伦理学在取得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视阈狭窄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试从此角度分析拓宽研究视阈应然之内在依据:教育伦理学应该具有自身的个性,教育主体多样性决定了教育伦理学应该具有广泛的研究视阈。同时提出拓宽教育伦理学研究视阈的三大要件:明确广泛的研究对象,确定多层次的伦理价值目标,功能向度在提升教育者的德性。  相似文献   

2.
政治权力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与伦理道德纠葛,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从道德视阈研究权力方兴未艾.从伦理视阈研究权力,内容和范围很广,因而必须抓住其研究的核心问题.学界对权力伦理的核心究竟是什么,争论较大,难以达成共识.事实上,权力具有两重性,即工具性与价值性.工具性解决的只是权力的效率,即"怎么办"的问题;价值性探讨的主要是诸如正义、公平、自由等政治价值范畴,即"为什么"的问题.从伦理学视角研究权力,价值性才是其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主席今年8月在会见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指出,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是二十一世纪人们应该注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把握"科学伦理"?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析。"科学伦理"的要旨包括科学伦理学的基点、科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科学伦理学的理论核心、科学伦理学的目的与归缩等四个方面。(一)科学伦理学的基点:科学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其中高校《伦理学》课是高校育人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高校《伦理学》课教学可以从课程的"体验性认知"功能出发,利用理论知识和实际学习生活的内在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经常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丰富有益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应用伦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来解决自身的思想道德问题.因此,在高校《伦理学》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由原始的知识传授型向实践体验型教学模式转变,我们将这种"体验性认知教学"模式也称为"境遇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周兰珍 《求实》2007,(12):51-53
西方生态伦理学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作为新兴学科迅速兴起并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中存在有过高估计中国的生态伦理资源、受制西方话语、纠缠于生态伦理"何以可能"等问题。中国的生态伦理建设应该从"何以可能"转向"何以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确立生态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晓娜 《世纪桥》2016,(7):73-74
社会实践的发展、公共生活领域的拓宽使公德及其教育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然而,我国仍存在公德心缺失、人情泠漠等不良现象,社会公德教育陷入困境。在社会治理视阈下,社会公德教育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主体主体性的发挥和社会治理环境的优化。要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强化社会公德教育的主体意识和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发展伦理学主要是以"整体真正发展"和以"自由"为价值取向;我国学者主要是以"类"的生存和发展利益为价值取向。要拓宽伦理学的研究视角,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批判。  相似文献   

8.
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已有的依据学生身心和道德发展的顺序和规律来进行教育设计的学校教育拓宽了视阈。他认为人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重视危机、遭遇、告诫与号召、唤醒等非连续性事件对人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既有的"政府中心论"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应从治理视阈更全面地反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参与机制和有效协作的治理机制,尽管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但依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从治理视阈看,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应该包括:一方面,通过强化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意愿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精准对接公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在完善基本财力保障的基础上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协作治理机制,有效实现公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生存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个人"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和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始终强调个体的首要地位,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服从与服务于"现实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红娟 《探索》2007,5(2):103-106
态度改变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类似性,我们可以运用态度改变理论来诊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态度改变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问题:教育内容的重复性,教育过程的单向性,教育方式的外在性。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提高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实现重复性与新颖性相统一;增强教育过程的对话性,实现主导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突显教育价值的本体性,实现引导性与自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孟永 《唯实》2012,(3):38-40
陈独秀致力于伦理思想革命,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陈独秀观察"中国问题"的视角从政治视阈转向社会视阈,由此开始关注劳工和社会革命。此后其对"中国问题"重新定位,并在寻求解决之道中走向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主办,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承办的第三次全国政治伦理学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全国的4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当代政治伦理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一、政治伦理学基础问题研究我国政治伦理学的研究已经由个别理论问题的分析论证投向了系统的学科体系建构。宋惠昌教授认为政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的政治伦理问题,它是政治现象或者政治家行为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认真总结当代社…  相似文献   

14.
"创新社会治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项最新成果。在"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政治人"、促进政治认同,运用"软实力"弥补"刚性"管理缺陷,引导社会舆情、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视阈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幸福与自由概念内在生成的逻辑研究,厘清幸福与自由的伦理道德意义的层次性差异,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理解其作为道德知识与理想的生成路径,从而为当下感性的道德言说与诗意的道德遐想提供理性的知识分析。在一种全球化的语境中,当多种遮蔽式的知识传统相遇,会通与融合的机缘只有重返生活世界的源头,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必须回归一种无本体的伦理学视阈。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伦理学     
新闻伦理学是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科学,它在我国是一新兴的边缘科学,形成于90年代。新闻伦理学,是新闻学和伦理学嫁接的结果。关于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见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余家宏等编写的《新闻学简明词典》和199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另一种意见认为,新闻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除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外,还应该包括新闻媒体的道德功能(见中国新闻学院周鸿书教授在1995年出版的《新闻伦理学纲要》)。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7.
牛俊美 《求实》2012,(3):29-32
伦理的生活世界转向不仅决定了当代伦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新旧规范伦理的"实践性"差异。作为一种新规范伦理学,科学伦理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特性,如果仍基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很容易对科学伦理的实践特质及其"匡正科学"的现实可能性造成误解。而回归科学伦理学的学理基础可知,科学伦理学不仅是一门以生活世界语境中的实践问题为导向的"无"原理可"应用"的"实践伦理学",而且是一门基于"生活世界"进行"意义构造"的、融"真"与"善"于一体的"规范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党校承担着光荣的任务。随着干部教育的正规化,在党校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了必需解决的课题。一在党校开展伦理学研究,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小题大作,而是时代的要求,干部正规化教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媒体因其即时性、多样性、互动性等优势,深受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和喜爱。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研究的课题,通过探索分析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球治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关于"全球治理"的研究概况,其次描述了当前研究的问题,最后对国内"全球治理"理论研究进行展望。"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研究范围和领域的拓宽,研究视角和方法的突破,这些都是今后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