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动态     
劳动保障部:四大举措保大学生就业。一、大力发展适合毕业生求职特点的互联网就业服务。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确定专人与失业毕业生联系。三、未就业毕业生积压较多的地区要联系跨地区招聘。四、积极向教育、人事部门及高校提供市场分析信息。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12):36-36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一要落实现有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二要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基层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就业帮扶。三要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四要完善就业服务。各地可将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适当支持。毕业生异地求职,可按规定享受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五要开展就业帮扶。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今年起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适当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六要促进就业公平。严防招聘过程中出现性别、民族、残疾等方面的歧视。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切实做到招聘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鼓励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本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黄金季节,素有人才招聘"金三银四"之说。2020年,我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5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服务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近60.5万人,占总数的93%。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大局。但受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校园招聘需求下滑,线下招聘活动暂停,让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路更加"坎坷",就业压力陡增。  相似文献   

4.
兰秀英  赫兵 《求实》2003,(Z1):236-237
大学生求职与就业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由过去的“两包”到现在的“两自”,这是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及就业状况,特别是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思想动态,以便总结出规律性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们于2003年初对我校部分毕业生进行了择业方面的抽样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我们共收到有效卷410份,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呈现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诚信危机.为保证就业秩序的正常,有必要分析、探索毕业生诚信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6.
袁丽  王芳 《求贤》2009,(5):55-55
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的巨大压力.在本届津洽会期间特别举办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广辟就业渠道。有来自全市各行业近四百家单位入场招聘.招聘单位数量和规模均为历届之最。副市长张俊芳到招聘会现场视察。并亲切慰问了招聘企业和应聘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求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同时也是他们寻求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砝码。本文试图从提高大学生的求职能力入手,以探寻解决大学生求职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就业     
《求贤》2013,(5):54-54
国务院办公厅:不得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设置性别条件 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针对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基本能力较为欠缺、专业能力不够扎实、求职能力不强的现状,应通过优化毕业生就业环境、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等途径来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今年辽宁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求职人数增多,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亟待政府、学校、学生以及社会各方面合力攻坚。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未就业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指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求职有六盼,即,最期盼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全国大学生就业动态信息系统、提高素质能力、提供就业见习机会、转变就业观念和政府提供就业专项扶助资金。这份报告指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政策效果评价较低,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政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诚信失衡行为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丽英  刘波 《求实》2006,(Z2):232-234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过程中,受到了诚信危机的严重冲击。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诚信失衡行为,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信任度越来越低,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认真分析并审视大学生就业诚信失衡行为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显得非常重要。1.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失衡问题的表现特征及危害大学生就业诚信失衡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产物,随着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实行“统一分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大,高校就业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以人才市场为导向,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要的就业指导模式和服务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增强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设和巩固一个诚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愈加深化,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如何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一个诚信、公正、平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一)毕业生的诚信缺失:简历弄虚作假。在择业过程中,有的毕业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将本来不符合招聘单位要求的简历情况更改为适应单位要求的情况。例如,很多学生擅自对《毕业生推荐表》和《成绩单》中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心理压力增大,心理障碍学生增多,严重影响就业工作的实际,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对毕业生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毕业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好职业规划,已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浦文玮 《世纪桥》2014,(7):67-68
2013年被众多媒体与门户网站称为"就业最难年",这主要指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但同时也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知识的匮乏以及求职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有效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时,高校应注重在就业知识与求职能力上的培养与训练。通过这些教育措施,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招聘以其受众广、信息传递快捷、招聘成本低廉和良好人际互动性等优势特征颇受企业青睐,其对大学生求职策略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基于社交网络媒体的社会化招聘的兴起,对作为网民最大群体的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求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进入8月,复杂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最关键时期。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时透露,56万的数据是由学校毕业办收集并上报而来。"这个数据太笼统,并不能完全代表大学生就业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流向,考研、出国和就业,这7%只是毕业生在学校招聘会上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数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2,(2):29-29
目前,智联招聘薪酬数据中心通过对全国94609个类别项目共计3308418个毕业生求职起薪点的调研分析,盘点了2008年至2011年不同行业、学历、城市间毕业生的总体求职起薪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就业难”的状况,现今的大学生真是什么招数都使了个遍。从早些时候的“豪华简历”、“求职美容”,到最近北大研究生一掷万元的“天价面试装”,可无论怎样,这些招数好歹是奔着学成就业的“正途”。可如今在一些高校毕业生——尤其女大学生的眼里,这些传统方法早已过时。原因无他,盖因就业原来可以“曲线”,而人生也不妨“豪赌”一把。眼下正值求职旺季,然而在沪上的一些高校,不少面临毕业的女大学生却放弃招聘会,整日往来于各婚介所之间,或是到人气颇旺的“大学生征婚网”上“挂牌征友”。而面对各种质疑,这些校园“急嫁族”坦然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