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有6个弟妹,他的大弟、三弟和五弟即瞿云白、瞿景白、瞿坚白,都在他的直接引导下参加了革命,但他们的命运是不同的。瞿云白被捕变节瞿云白出生于1902年。在五四运动和瞿秋白的影响下,他和弟弟瞿景白都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在上海大学加入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和瞿景白、瞿坚白瞿秋白(1899—193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江苏常州人。因头顶上有两个发旋,母亲给他取乳名为阿双,上学时取名瞿霜,后改名为“秋白“。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同志有两个兄弟,二弟叫瞿云白,三弟叫瞿景白。大革命时期他们均在上海大学入党。云白在1926年去莫斯科,入中山大学。景白同秋白1927年武汉政府时期,均在武汉。秋白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景白在武汉搞文化工作。“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实行白色恐怖。此时,景白被派往苏联学习,也进入“中大”,与云白同学。  相似文献   

4.
胡均鹤,江苏甪直人,出身贫苦,又有点文化。1925年,他由瞿秋白的弟弟瞿景白和李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以后,胡均鹤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1928年还去莫斯科参加了少共国际代表大会,见到了斯大林。回国以后,他先在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很快又回到白区团中央局担任团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5.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瞿秋白因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迫离开党的最高领导岗位暂时避居上海,至1934年初离沪赴瑞金.在沪三载,是秋白展示文学才华和活动的黄金时期.他与鲁迅一道,为我国现代文艺特别是三十年代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秋白为人生知己.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他的学术名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把瞿秋白和鲁迅并尊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茅盾在一首诗中,也曾说:“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充分肯定了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6.
陈君邦在《瞿钬白被俘后化名辨正》(载《江西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一文中,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考证:瞿秋白被俘后的化名是林琪祥无疑。“由于周、陈两人的叛变出卖,始知林琪祥是瞿秋白”。文中的陈,是指陈秀英。陈秀英是梁柏台的妻子周月林的化名。确实,周月林曾于瞿秋白一起被捕,但幸免于难。解放后,她被疑为出卖瞿秋白的  相似文献   

7.
<正>《候补执行委员瞿秋白对于八月十九二十两天之中央全体会议议事录之声明》,是瞿秋白,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批评、反击国民党右派攻击的重要文献。杨天石《瞿秋白的〈声明〉与国共两党的"分家"风波》(《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2期;《党史纵横》2001年第12期),在中国大陆的刊物上第一次披露了这一文献较为详细的内容,并作了深入的解读。因不少大陆学者看不到瞿秋白的声明的原文,于是谈瞿秋白的声明只能引用杨天石的文章,如刘小中等《瞿秋白年谱  相似文献   

8.
在武安市管陶乡车谷村西的一处幽静的林地里,长眠过一位至今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革命烈士、伟大的革命先驱瞿秋白的胞弟——瞿坚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的一个重大历史成就是最终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这一历史成就的取得 ,与刚从苏俄回国的瞿秋白给予马林的理解和全力支持分不开 ;马林对瞿秋白的由衷赞赏 ,也就是对瞿秋白在中共“三大”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给予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5月28日至6月3日,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77周年前夕,我们一众史学爱好者组成考察团赴赣南闽西参观考察。笔者有幸随团参加了这次活动。在长汀,考察团一行向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并参观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走出纪念馆,左侧一方巨石泰然静立于草坪之上,其后是三棵长势正茂的木棉树。巨石撕裂般地交织着暗红色的纹线,正面上书"瞿秋白同志就义处"八个  相似文献   

11.
在武安市管陶乡车谷村西的一处幽静的林地里,长眠过一位至今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革命烈士、伟大的革命先驱瞿秋白的胞弟--瞿坚白.  相似文献   

12.
正青少年时期写的《咏菊》诗和《哭母》诗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母亲金璇出生于书香世家。在父母的影响下,瞿秋白从懂事起就认真学习。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3年,十四岁的瞿秋白见秋菊凌霜,即写了一首嵌入自己名字的五绝《咏菊》,诗曰"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在赞颂秋菊高洁耐寒,寄托高尚志向与情操的同时,又巧妙地在诗中嵌入了他的名字,即霜、秋白三字。瞿秋白出生后,因  相似文献   

13.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户官宦之家。因家道中落,天资聪颖的瞿秋白只读到中学就辍学了。1917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北京参加文官考试,但没有考取,随后到北京大学旁听。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相似文献   

14.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张亮、周月林三人被敌人包围。不幸被俘。敌军需官林绩轩上前搜身时,发现瞿秋白胸袋里有一支钢笔,笔杆上还有镌字,即占为已有。 2月26日,瞿秋白三人被押送到上杭县监狱关押。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同志在老区长汀县英勇就义80周年。80年前的6月18日,瞿秋白身穿对襟黑褂白裤,昂首挺胸赴刑场,沿途用俄语高唱红军歌和国际歌,在长汀县罗汉岭,面对敌人屠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奋力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相似文献   

16.
<正>瞿秋白和鲁迅在革命和文学的事业中,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瞿秋白曾先后三次避难于鲁迅家,遂成史传佳话。  相似文献   

17.
张培心 《党史纵横》2013,(2):60-60,53
张海鹏1878生于盘山县沙岭镇热河台村,别号连溪,绿林出身,匪号“大连字”,因额上有一大麻坑,绰号“张大麻子”。张海鹏只读了两年私塾,从10岁开始给地主干活,左撇子割庄稼,割得特别快,人称“张飞刀”。他家兄弟仨,他老大,老二早亡。有一年种麦季节,其三弟从热河台拉一车绿豆去盘山集市出售,行至中途,被本屯王财主劫住,说是偷了他家的绿豆,并告讼新民府(当时盘山尚未建县)。府衙逮捕了张海鹏三弟,并屈打成招,押入大狱。后因忧郁成疾,三弟死于狱中。  相似文献   

18.
<正>三、瞿秋白“推求”的特点和意义由于《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没有直接提供瞿秋白较为全面的“最终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过程,更由于一个人对一种理论的接受受制于众多因素,尤其对他这样富于理性的探索者来说需要在思想上廓清许多问题和疑虑,因此本文只能更多通过实践轨迹展示瞿秋白“推求”的客观性,而难以详细呈现他拉直每一个问号的思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是一位信仰坚定、贡献卓越的共产党员,同时又是一位开拓进取、学识渊博、心胸坦荡的文化人。杨尚昆曾经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然而在他短暂光辉的一生中,却经历过三次悲壮曲折的爱情。生活的落魄打碎了爱情初“梦”瞿秋白的初恋发生在他中学时代,初恋对象是“青梅竹马”的姑表妹———金君怡。那时,几乎每逢寒暑假秋白都要随母亲去贤庄探视大姑母和外祖家。大姑母家在贤…  相似文献   

20.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张亮、周月林三人被敌人包围,不幸被俘.敌军需官林绩轩上前搜身时,发现瞿秋白胸袋里有一支钢笔,笔杆上还有镌字,即占为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