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性骚扰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处理性骚扰案件时采用的证明标准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其特殊性质,无法体现现代社会文明对于妇女权益的特殊保护,不利于纠纷的解决,甚至会由于不当判决的影响造成性骚扰的蔓延,并探究在民事诉讼中该类案件所应当采取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于洋 《法制与社会》2010,(36):142-142
我国立法对于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期限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导致受诉法院无管辖权的事实发生在答辩期满后无法救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有鉴于此,本文试通过对我国管辖权异议立法现状和国外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中,对承租人违约、出租人起诉但审理时租期已满的合同,司法实践有认为租赁期限已经届满、不存在提前终止租赁合同或解除合同的问题的,有鉴于租赁合同履行期限已经届满、视为出租人选择要求承租人支付合同约定的全部未付租金的,但我们鲜见在租期届满后请求解约并得到支持的裁判.实际上,司法实践并未清楚解决租赁期限届满与...  相似文献   

4.
王卫国 《法制与社会》2012,(19):120-121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后确定了一些特殊的民事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并对举证期限进行了规定。本文对此进行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和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明确将“当事人陈述”列为法定证据的一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就审判实务中具体运用当事人陈述进一步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7.
8.
我国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情况下的侦查期限,而没有对整个法定侦查期间作明确限制,为更好地保障人权,减少侦查的随意性,切实实现诉讼公正,应参考大陆法系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规定,建立疑案撤销制度,设置有关法定侦查期限的专门条款,并设置科学的超期侦查制裁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志刚 《特区法坛》2004,(5):25-25,29
审限问题一直是人民法院坚持“公正、高效”主题及时审判各类案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22日公布了《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2003年又部署了进一步清理超审限案件的专项活动。但是,人民法院案件超审限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清旧出新问题更是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我们不断加强审限意识,严格审限责任制及其健全审限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着重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管理措施,实现从“不得超审限”向“预防超审限”的管理目标转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判处死刑的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相似文献   

11.
《方圆》2020,(5):63-63
第87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相似文献   

12.
民事调解制度背离民诉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倡判决,还是提倡调解,实质上是对国家制定的大量实体法是否不折不扣地执行的根本性问题。民事调解制度是传统文化对公民权利与现代法律文化的漠视。民事判决的意义在于稳定民事法律关系,严格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国家的权威性判定,能起到教育公民守法,预防纠纷的产生,减少民事纠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能动司法,就是发挥司法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服务性、主动性、高效性,是能动司法的三个显著特征。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司法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转型和全球经济局势急骤变革导致社会利益冲突加剧的环境下,人民法官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楼秋然 《法制与社会》2011,(31):251-252
我国合同法对于合同解除权,无论是从行使条件、行使程序、效力等问题都做了较为完善的规定。但却对于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的规定发生了重大的遗漏。使得合同法第九十五条产生了明显的缺陷。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立法缺陷,提出了解决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少波 《特区法坛》2000,(7):38-39,34
  相似文献   

17.
18.
期限问题是仲裁程序中的大问题。期限设置的价值在于给各方当事人充分的时间展现实体争议问题,同时,保证仲裁程序的效率。在各方当事人高度合作的理想状态下,期限可以灵活安排。但是,在当事人拖延程序的情况下,仲裁庭对期限的理解与运用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诉讼实效,实质上是对民事权利予以适当限制的一种法律制度。其意义在于:一是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二是利于人民法院及时正确地处理民事纠纷。本文指出运用和把握好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诉讼时效的起算以及诉讼时效的中断在司法实务中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目前的民商事审判实践中 ,不少案件常常需要经过数次开庭方可审结 ,而每次庭审之间又往往间隔过长 ,由此造成了“审限内的诉讼迟延”并引发多种弊害。究其原因 ,乃是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未作开庭审理应连续进行之规定 ,法官在决定开庭期日及审理次数上的主观随意性过大。对此 ,有必要引入苏俄民诉法典中的不间断审理原则以作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