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从保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当时虽然国共和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日军、国民党军的特务经常潜入延安破坏捣乱,土匪地痞也动辄滋事,延安的社会治安秩序并不安定。  相似文献   

2.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从保安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当天延安各界群众代表在城内最好的“三仙园饭馆”盛情宴请了毛泽东、朱德和中央党、政、军领导人。不几天,毛泽东又代表苏维埃抗日民主政府回请了延安的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席间他鼓励延安人民借贷资金,发展经济,公平买卖,繁荣市场,把延安建设成和平繁荣的模范城。延安呈现一片祥和似春、人民安居乐业之景象。  相似文献   

3.
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这年8月15日至8月29日,在延安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会———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暨华北日本反战团体大会。这次大会轰动了整个延安,上自八路军总司令,下至中直、军直和边区政府机关干部战士,都为侵华日军中竟杀出一支抗日队伍而振奋。这场具有特殊意义的盛会,是由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和设在延安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本部组织、召集、安排的,虽然会议议程颇多,但开得环环相扣,周密紧凑。8月15日,大会开幕式在陕甘宁边区参议厅召开,与会人员超过3000人,印度、朝鲜等国均派…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8月14日,蒋介石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联络参谋,当面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强 《党史文汇》2008,(1):30-33
1939年11月12日,毅然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延安参加抗日的著名医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抢救伤员时不幸中毒逝世。毛泽东主席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而此后,还有经宋庆龄介绍来延安的印尼籍德国共产党人毕道文、由斯大林派来延安的苏联人阿洛夫、毅然串公谊会医疗队来延安的英国人叶彼得、新西兰人葛礼馥、英国人许岩礼夫妇、美国人斯坦莉小姐(护士)、  相似文献   

6.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4,(12):26-30
1940年10月,延安来了一位特殊的国际友人,他就是日共中央委员、共产国际执委,后成为日共中央主席的网野进。1940年3月到1945年9月,冈野进在延安工作了五年多时间,为中共对日斗争策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06,(3):55-55
1938年三四月间,延安气候寒冷,朔风怒号。人们活动不怎么多,一切显得平静。位于陕甘宁边区南面中部县的黄帝陵,属国民党统治区。4月4日,国民党决定派西北行营主任蒋鼎文主祭黄帝陵。张国焘想利用这个机会,脱离延安投靠国民党。经过精心策划后他请示毛泽东,并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的身份,于4月3日带着警卫员张海、陆秘书和一个警卫班乘一辆大卡车,从延安出发到达黄帝陵。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1,(2):43-43
"中共延安五老"这个称谓脍炙人口,已经流传将近70年了。"延安五老"的来由罕为人知。这个称谓来自朱德总司令的一首纪游诗。典故是这样的:1942年7月10日,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朱德总司令邀请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等革命老前辈同游南泥湾,作诗《游南泥湾》:“纪念七七了,诸老各相邀。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相似文献   

9.
5月26日至6月1日我们中青班的学员到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先从深圳坐飞机到西安,再从西安驱车三百多公里到达延安。虽然旅途很疲惫,但是到了延安我仍然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知道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0.
侯党生 《党史文汇》2010,(11):27-28
1973年6月9日,一架执行外事任务的专用飞机在延安飞机场降落。当飞机的舱门打开后,欢迎的人们惊喜地发现,陪同越南客人到延安参观的竟是深受老区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于是,周总理回到延安的消息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座高原山城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1.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召开,这距离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已经过去整整17年。  相似文献   

12.
70多年前的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西北中央局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召开了长达88天的高级干部会议,史称西北局高干会。  相似文献   

13.
王治国 《学习导报》2011,(14):38-39
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优势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我军主力,夺取延安。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制定了英明的战略决策,于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战争的气氛笼罩着整个陕北高原。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和欧文·拉铁摩尔等一行人于6月21日到达延安。毕森用铅笔在两个笔记本上记录了4天的延安之行,这些笔录成为《1937,延安对话》一书的最初手稿,这部极具史料价值的原始档案详细叙述了毕森等人在延安4天的具体情况,为我们了解七七事变前中共的抗战主张、延安的风土民情,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字、照片等叙事史料。  相似文献   

15.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邓小平生前曾四次回延安。第一次,1938年9月。8月15日,中共中央电告邓小平回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时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从华北前线动身,于9月回到延安。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项英、王明、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38人参加了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在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坐落着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党的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先后在这里召开,延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在这里酝酿和决策,著名的“窑洞对”也是在这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7.
在陕西三秦大地上,曾出现过两张《解放日报》,一张是大名鼎鼎的延安《解放日报》.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影响最大、贡献最大的机关报,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7年3月27日停刊,前后出版了近6年时间;另一张是在西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它前后只存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其影响虽不时与延安《解放日报》同日而语,但它的创刊时间却比延安《解放日报》要早4年多。西安《解放日报》是由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西安事变的第二天,即1936年12月]3日创刊出版的,报社地址在“西安五味什率”。它是由东北军、西北军共同接管《西京日报…  相似文献   

18.
<正>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广大海外华侨青年认定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成为海外赤子的共同心声。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歌:“一壶一钵去长征,不怕关山万里程,满腔热血去受训,不到延安誓不停!”为争取华侨支持和参加抗战,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团延安办事处的基础上,成立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简称“延安侨联”)。1940年9月5日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有170余名华侨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9.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一次文艺战线的专题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朱德参加了这次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是如何惩治贪污腐败分子的郭文军在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惩治腐败分子的基本作法,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党风和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后,同年12月初,就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