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乎"老有所养"的养老保障与服务均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突出问题,而国家与家庭人口结构双重变化趋向又使我国面临"老有所依"的新形势。新时代要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必须坚持养老保障与服务双轮驱动,其中养老服务应成为政策着力点。积极借鉴名义账户制核心思想,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适当降低缴费费率,同时鼓励和支持多层次补充性养老保障发展。促进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养老服务业分类协同发展与治理,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下加强专业化、规模化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倡导与推广"机构养老"模式。必须直面发展障碍,深化养老服务领域的"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2.
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财政赤字挑战是多个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二战后法国在建立普惠性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未能克服制度碎片化的痼疾,形成了不同社会经济部门养老待遇差异化和养老保险管理主体多元化等结构性缺陷。1993年以来法国政府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遭遇碎片化养老保险度背后复杂多元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进展缓慢。中国应当在迅速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克服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之间实现平衡,以正确处理养老保险改革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被征地农民逐渐增多,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显。河北省石家庄市为配合"三年大变样"工程的顺利开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制度本身的缺陷。为此,建议在养老保障标准、经费来源、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基金监管等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逐步提高企业年金的替代率水平,扩展养老保障空间以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挑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际上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经验,提出以合理的企业年金制度作为补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我国长期实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养老双轨制和城乡二元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群体间的养老待遇差距悬殊。改革开放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但由于政府行为偏离公平价值理念、既得利益群体利益壁垒牵制、原有政策惯性和惰性的影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打破路径依赖,坚持立法先行原则,归正公平价值理念,强化改革协同性以及搭建政策博弈平台,才能实现养老公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以及西方一些国家时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变革,其总趋势就是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私有化改革。在融资方式方面,实行个人帐户制度,逐步实现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模式向基金积累制模式的转变;在管理方式方面,建立私营养老基金公司,实现养老基金从政府机构管理向私营公司管理的转变。但养老保险制度私有化改革也存在着对养老保险制度互济机制的背离、私有化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通过部分地方的试点逐步推广建立起来了。十多年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已陷入困境,其存在的基础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从长远来看,只有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农村保障制度,才能彻底解决现存的养老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8.
养老问题在当今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法制建设滞后、保障水平低、基金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险需求,应该从合理构建农村养老保险法律体系、改革农村养老保险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加以完善,以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虽然是效率理念的产物,但已经被过去20年的实践证明是个无效的制度。如果继续将个人账户放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内,无论做实还是实行名义账户都不解决问题。本文认为,关于个人账户问题的思考必须以明确个人账户不是保险,更不是社会保险为理论前提,彻底的改革必须将个人账户从基本养老保险中分离出来建成自愿性的个人养老储蓄制度,如此"共有私有"产权明晰,"政府、社会和个人"责权分明,同时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带动以全民为保护对象的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体系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产生的,也是我国养老制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新农保的试点推广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实现了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发放,提高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推动了我国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也为农村居民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保障。但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立法落后,缺乏激励机制,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推动新农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须进一步探索完善新农保的立法体系,强化激励机制和监督监管机制以及探索新农保的地方特色,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更加适应我国现今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农村居民对养老和基本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在农村,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素的出现,传统的"社区养老"、"养儿防老"等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已难以为继,因此,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银色浪潮的迅速到来,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将会凸现。探索建立介于家庭保障为主和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之间的过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养老保障模式,如实物换保障、老年津贴、家庭养老院、养老基金会、责任田和时间银行,认为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应该建立与地区经济、文化相适应的多样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完成向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保障范围小、水平低的缺陷,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已难以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政府必须尽快出台与城镇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农村养老保险法规,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妥善解决9亿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老龄化浪潮的汹涌而来、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因素的出现,传统的"社区养老"、"养儿防老"等模式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已难以为继,如何实现我国农村老人的老有所养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依法建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是中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而该战略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制度阻碍.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应首先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的执行能力,填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历史债务,分析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并在精算的基础上构建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系统.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战略的过程中,应注意地方利益集团的影响并构建合理的省际利益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养老保障最大的问题是法治化程度低,法律法规缺少,法律规定不明确,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并存,政府义务履行随意性大。建议以创新性和实施性地方立法的技术形式,创制和完善政府义务履行、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服务需求满足、养老保险、法律服务援助、养老产业发展等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养老事业由特殊到普惠,养老产业由紧缺散乱到充裕规范,实现养老保障政府目标。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保险是为了解除农民的年老之忧,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于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集体保障"已不复存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土地保障"日益困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因素使得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日益力不从心.农村人口多,经济落后,国家没能力包揽所有农民的养老问题.因而,农村的养老问题正成为新世纪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现全国统筹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的既定目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功成 《理论前沿》2008,(18):12-15
我国目前实施的低层次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会导致各地养老保险费率负担轻重不一、损害市场经济公平环境、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亟需对其加以改革,以三步变一步的改革方式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19.
任实 《人事天地》2014,(9):8-10
<正>城乡养老一体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势所趋,更是打破城乡养老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养老的客观要求,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群众关心、政府关切的焦点问题。马年春节刚过,中央政府就在民生领域刮起了一缕"春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重要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此举标志着我国在破解社会养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法律制度立法不足且滞后,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亦不尽完善。为了充分保障社会养老,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养老保险、养老服务机构立法以及养老资金的支持和监管,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养老服务多方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