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政环境是社会圈中与行政系统有关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就一国而言,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行政环境的变化会引起行政系统变革,传统的"行政区行政"模式已渐趋表现出不能适应行政环境的新变化,但目前区域公共管理的建构又不能脱离传统的"行政区行政",实现区域公共管理需要借助干"行政区行政"的推力和跨行政区间的协调与合作的合力,共同作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行政区经济表现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行政区经济反映了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的冲突.这一冲突,实质上是当代中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冲突,由此,当代中国行政区经济表现可重新概括为:经济区边界与行政区边界的冲突、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的冲突、横向经济网络系统与纵向行政等级系统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以撤县(市)设区为代表的行政区兼并目前已成为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类型。尽管在官方话语中行政区兼并属于多方共赢的策略,但学界对其真实效果的评价并不一致。基于A市撤市设区的案例研究可发现,行政区兼并对于被兼并地区经济的短期刺激作用并不明显,且在宏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受既有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影响形成了难以精确识别的模糊绩效,而行政区兼并中行政建制的名实分离以及行政权力与行政建制的分离,又共同导致政府组织在行政区兼并中表现出逆区域一体化而动的制度黏性。这进一步削弱了行政区兼并对地方发展的积极影响,并在更为广阔的制度层面上重构着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体系。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设立新区,探索集“功能区”与“行政区”二者之长的城市管理体制与深圳经济的再次腾飞和减少行政层级的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化解“定位困扰”和“条块困扰”、完善新区管理体制的关键在于破解基层行政改革的难点、加快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构建城市群间的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关键.本文选择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非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城市群的合作应该着眼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区域公共利益的增进,寻求利益互惠基础上的平等合作机制,走出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权力分割和行政区变更的思路.论文提出以复合行政的理念,构建城市群合作的组织平台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不是按经济类型划分,而是按行政区划分的一种区域经济。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地域的差异性,行政的管辖性,经济的统筹性,并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因此,以县域经济为基础,带动区...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不平衡与行政分割,已成为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增长中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和支持内地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员的人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芳 《行政论坛》2006,(4):34-36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依据职业要求和角色规范,通过行政活动展示自身价值尊严的身心结构的总和。由于历史、经济、教育和制度等原因,转型期我国行政人格存在着“依附性”、“权力性”、“自我强迫”、“情绪化”和“悖德”等缺陷。行政人格建构必须把行政人员置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去考察,并对其内在构成要素和外在行为表现进行综合把握和全面考察,以实现行政人格由“经济人”—“道德人”—“公仆人”的逻辑演进。  相似文献   

9.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区域经济专栏,这里所指的区域经济并非跨国界的经济联盟,而是指在我国境内,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的、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大到按地理位置划分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小到按行政区划分的省域、市域和县域经济。 影响经济区域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长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的影响,政治、经济、自然、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一些经济联系频繁的居民区逐渐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二是国家为了执行管理职能,又按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分设若干行政区。这些行政区,一方面要以经济活动的关联性为主要依据,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一个行政区域内,服从统一的计划,统一的生产力布局,从而使区域内各方面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形成一个与行政区域相一致的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系统的子系统。一般说来,区域经济的总和构成国民经济的总体;同理,区域经济的效益总和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研究国民经济就不能不研究区域经济。我国过去所以过多地强调国民经济而忽视区域经济的研究,既有建国初期的客观实际情况,又有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过多地强调统一性而忽略区域经济的特殊性,使区域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对泛珠三角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就国情来讲,就是要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应从战略高度审视"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步推进,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据统计,1978年,全国共有设市城市193个,建制镇2173个。到1998年全国设市城市增加到668个,建制镇19200个,市镇总数增加了17500多个,20年间市镇总数增加近8倍。准确描述20年间我国行政建制变革的进程,探讨行政建制变革进程中的利弊得失,对把握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脉搏,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行政建制变革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建制变革从60年代到1978年我国的县以上行政建制格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962年我国有省级行政区29个,地级行政区187个,县级行政区2075…  相似文献   

12.
行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和教训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机构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及教训,前苏联转型中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设置也提供了前车之鉴。必须明确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设置所要遵循的原则。“国务院大部制——直管县——划小省级行政区域”三大改革联动,不失为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改革的方案选择之一。用10年或更短的时间,逐步将行政、执法和司法机构全额由财政供养,使行政、执法与利益和金钱相分离。  相似文献   

13.
由于“行政区经济”和“政绩合法性”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都市圈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长三角各城市必须加强和完善现有的城市合作机制,即实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组织化、确立自愿遵守的合作规则、利用收入共享机制协调各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发动民间整合力量。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流域治理思想可归结为“流域性”系统治理、“跨流域”平衡治理、“多行政区”联合治理.即:流域治理要尊重流域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做到“自然-生态-社会”的统筹兼顾;不同流域之间、同一流域干支流之间的“跨流域”的“引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从流域大局出发,进行“多行政区”联合治理.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目前的流域治理中,必须确立流域系统意识、打破地方行政区划、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5.
分析比照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不难发现官僚制在中国的现实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理性精神不足、法治理念薄弱和科学精神缺乏等。基于我国的国情考虑,欲完善之,具体做法是由“权力行政”向“责任行政”转换;从“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转换;由“单方行政”向“参与行政”转换;由“官僚行政”向“学习行政”转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我国省级政区现状特征及其改革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了我国省际政区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跨省区域治理”是在现有行政区划与行政管理体制下实现我国省级政区改革的理性选择。基于此一认识,作者提出了我国跨省区域治理的基本方略,主要包括:理念更新、横向合作、区域市场、跨界组织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出跨部门、跨区域的特点,由单一部门或地方政府来应对如此复杂的突发事件显然非常困难,因此应当破除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治理理念,采取区域协同合作行为,发挥自身的优势,借助相互的资源,共同抵御灾难。我国应急管理政府间合作主要集中在省级政府,因此建立健全省级政府应急管理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研究我国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协议》与美国的《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在体制、法制和机制三个方面的差异,发现我国省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行政合作协议存在缺乏独立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缺乏法律保障和法律权威、跨区域应急预案体系与灾后补偿机制亟需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要借鉴 EMAC 的先进经验,结合现实国情完善我国省级政府间应急管理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我国东南沿海区域为研究范本,全面阐述了东南海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了限制本区域均衡发展的核心因素,提出了推进东南沿海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9.
谷松 《行政论坛》2014,(2):65-68
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无障碍跨界流动,这与地方政府间因自利性而引发府际利益冲突并运用行政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造成的阻滞,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区域一体化实现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过程也是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建构和协调融合的过程。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主导与阻滞表现在:地方政府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地方府际间利益冲突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主要障碍;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是区域一体化实现的关键要素。基于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视角的区域一体化实现路径是:形成地方府际间的利益协调系统;运用内外联动的网络协调模式;构建地方府际合作的内生传导机制,优化地方府际间利益协调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行省管县体制的阻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我国的一些省份,实行了20余年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同时,由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科技进步的共同推动,一些省份已经初步具备废除地区级行政区、实行省管县体制的条件。但是,我国短时间内在全国实行省管县体制存在一定阻力,这些阻力主要包括:我国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并非所有地方都已经具备实行省管县体制的条件;大规模调整省级行政区、重新建构既有利益与权力格局、保障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有效监督等都具有一定艰巨性;“职责同构”现象的存在。鉴于短时间内在全国都实行省管县体制具有一定困难,省管县体制应谨慎、缓慢地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