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政策参与的方式转变与政府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民主法制社会条件下,公民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利益意识逐渐形成,使公民政策参与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即树立民主参与的政策取向,价值兼容和利益双赢的政策取向,公开的政策取向,法制化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7,(1):116-116
2006年底出台的《江苏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除国务院和省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外.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组织,以及省级以下(含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均无权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制定、调整收费标准。该办法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在提供特定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办法还特别规定,专门面向农民或生活困难群体收费的、强制要求公民参加各种评比活动的,以及强制性培训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收费申请一律不得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民参与"到"公民有序参与",是我们党逐渐深化民主决策认识的过程,也是实现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我国应提高公民有序参与的意识、拓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搭建信息平台,推动公民有序参与政府决策,促进民主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4.
陈艳珍 《前进》2012,(8):31-32
政府绩效评估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变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能进一步提升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民主行政的客观要求,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形象塑造,以及减少评估误差、营造公开透明的施政环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红叶 《前沿》2013,(10):48-50
本文从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角度出发,强调了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的和谐统一及平衡发展,通过描述我国目前呈现出的"参与不足、回应短缺"的现实困境,对相关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性的分析,并从互动基础、互动能力和互动渠道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善举措。  相似文献   

6.
蔡佳 《前沿》2006,(10):164-165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及公民个人的责任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公民个人的责任内涵不断变化,培育民主、促进发展已成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继拆除政府大门、推倒围墙后,陕西咸阳市政府还推出了公民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举措。解读咸阳市政府这一打造开放性政府的标识性举措,无疑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等问题的存在,既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改革还未到位,人口多基础不厚的客观原因,又有各级政府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正确履行应有职能,明晰政府行为界限的原因,当然,也有整个社会和公民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定位不清晰,  相似文献   

9.
10.
建立和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就是要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无偿的法律帮助,落实“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获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权利,实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要围绕涉及解决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媒是一种公民参与的新载体和新途径,孕育着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新型沟通模式.但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网络文化的解构性、网络立法和网上身份认证技术的滞后性,容易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网络时代政府对信息集权控制的隐蔽性,可能导致技术官僚为民做主;数字鸿沟现象、政府部门网络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了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沟通.基于此,应积极构建政务公开的法制环境、公民网络有序参与的保障机制、数字鸿沟的技术防控机制,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公务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充分地利用网络传媒与公民社会进行有效沟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从西方公共管理学移植过来的“最有效的管理工具”。政府绩效评估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对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水平、纠正行政失误作用非浅。不过长期以来,不少地区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只是局限于“内部考核”,其功能因此大打折扣。如何引入更多的民间因素,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和公共行政的民主化,一些地方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本期“民主”专栏就以杭州,甘肃两地为考察样本,披露其相关实践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3.
朱今 《人民论坛》2014,(1):223-225
公民参与权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公民参与权还有待加强.文章以政府合法性为切入点,论述当前公民参与权的概念,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权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提出实现公民参与权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限制公共权力和扩大公民权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公民与政府共同合作的产物。如何处理政府与公民参与的关系,将关系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盛衰。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误区,对二者的关系缺乏认识。要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要明确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还要把握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与公民有序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在重塑政府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国际学术科学养关注的主导性论题由对统治者与被统治的阶级关系问题的重视转向对公民与行政关系的关注,意味着当代各国民主化的趋势正发生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由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过渡。公民在与政府(国家)的关系上不仅要获得政治地位的平等,而且要在行政地位方面获得平等的参与权。本文认为:当代行政民主化的实质是大力发展直接民主;公民参与不仅仅是重塑政府的动力,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取决于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权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状况来看,公民参与权还有待加强。文章以政府合法性为切入点,论述当前公民参与权的概念,通过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权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提出实现公民参与权的路径主要体现在制度保障、限制公共权力和扩大公民权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服务是政府职能的理念意义上在总体体现和本质要求。从公民需求和利益表达来看,公民参与是任何阶级社会实施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要求,更是建构强调"公民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从政治系统的角度看,公民参与服务型政府的建构表现为循环往复的过程:公众通过健全的利益和需求表达机制来向政治系统进行"输入";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即"输出"进行评价。这有利于形成政治管理中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以及基于信任与合作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逐步拓宽公民需求和利益表达机制,不断推进公共服务评价机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早在2007年4月24日即已公布.其问准备期长达一年.这对谋求“高效行事”的行政法规而言.几成孤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条例实施后,政府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是空前的,其难度堪比甚至超过1998年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和2004年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可谓中国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公民网络参与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影响与制约作用不断凸显,政府管理正向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但是,公众网络参与也存在机会不均衡、参与非理性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引导,确保公民网络参与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强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黄桂霞 《传承》2008,(4):112-113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尚处在初期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不全面的内部评估忽视了政府行为相对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对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作为评估主体的必然性、必要性及主体参与价值诸方面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