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西斯主义在本世纪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阴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的陈独秀,从1923年起直至其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始至终地关注着这一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可以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阶段。因篇幅之故,本文拟以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进行透视,以冀进一步深化陈独秀之研究。①     一在论述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之前,有必要首先对2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兴起的背景和过程作一简述。法西斯主义运动之…  相似文献   

2.
党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三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多年来,党对社会主义“空想论”的观点曾经有过三次明确的批判,这就是建国前后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批判,“大跃进”时期对人民公社问题上超阶段“空想论”的批判以及十三大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空想论’的批判。三次批判,留给人们多方面的思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反对平均主义等,都是我们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它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活跃,许多著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反思和探讨了这场批判运动.并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和成果。这些成果主要精中在对武训和武训精神、电影《武训传》的评价,对《武训传》批判的原因及其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仁坤 《发展论坛》2002,(12):55-56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建设更加富裕的社会主义小康时期,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生活质量的问题。由于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主观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理想的(或非常满意的)存在状态。这种体验到的状态,反映的是人们是否作为一个正常的人而存在,以及这个正常存在的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达到了何种程度与水平。它是反映人民精神满足水平的一个有效的指标体系。加强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于把握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条件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深翻》为我国的国史、“文革”史研究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深翻》是美国友人韩丁出版的一部描写中国“文革”时期农村现状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一部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巨著。《深翻》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是在1971年的山西长治农村的“批陈整风”运动中。说实话,当时参加整风运动的基层干部,并不知道这个运动的最上层是在批判中央“第四号人物”陈伯达。  相似文献   

6.
何祯辉  陈茜 《党建文汇》2006,(10):24-24
人们都知道,在中共历次路线斗争中,对于那些代表人物的揭露和批判,都没有涉及私生活问题。然而,唯独对高岗是例外。  相似文献   

7.
关于“清官”问题,cd年代在我国史学领域有过一次重要的思想争论。这本来完全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但在当时的‘“左”倾错误思想指导F,却变成完全不正常的政治批判。一些正确的、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观点被强行压制下去,另一些在政治上、学术上荒谬的观点得以流行。这场错误的政治批判造成严重的社会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颠倒,不仅破坏正常的学术研究,而且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吏治”问题的好坏,是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胄爵…  相似文献   

8.
1960年4月,达赖喇嘛在印度的穆苏里居住一年后,迁居达兰萨拉。这在当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早在英属殖民地时期,英国人曾把达兰萨拉开辟为避暑之地,甚至还准备把喜马偕尔郡首府设在达兰萨拉。可是,1905年这里发生地震,教堂钟楼倒塌,这一打算也就被搁置了。至今,达赖喇嘛已在达兰萨拉生活了近50年。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外行政改革的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当前国外行政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当前国外行政改革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规模之大,可和历史上任何一个改革时期相比。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条件是:(一)社会民主思想的日益深人发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创立了种种天赋人权和社会民主理论,为公民主权在社会上立足打下了思想基础。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尽管它有不完善处,但从批判封建专制角度,从批判“天赋王权”,建立社会新秩序角度,它们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种思想,在二战后更是不断发展,日益深人人心。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又报动了这种…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组织构架。在党内组织系统中,中央领导机构犹如人的大脑,关系到党组织的生命。在十年“文革”中,一些中央领导机构被取代,甚至被废止。“文革”结束后,党内民主生活逐步走向正常,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恢复与发展被提上了日程,成为党中央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之前,青年马克思就有了自己的正义观,但这种正义观在遭遇了物质利益难题后发生了转变。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逐步由政治、法律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其正义理论也由一般的正义论转变为制度正义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青年马克思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密不可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把马克思正义观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罗素思想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分析批判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批判主要集中在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对和平事业的破坏上。他认为,只有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人们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他和马克思一样,宣布资本主义必须灭亡。然而,他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具体蓝图与实现蓝图的途径是不同的,这是我们应当注意和批判的地方,特别是他在中国“五四”时期传播的思想是可以批判吸收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逻辑中的政治哲学颠覆———青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解读□张一兵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对青年恩格斯并非是不重视的。可是,学者总是愿意相信是马克思影响恩格斯,而忽略了后者的《政治经济学大纲》在特定时期中十分关键地影响前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对中国传统忧患意识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和矛盾,分别提出了各自所忧之患和解决忧患的措施和方法,这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0):14-17
1959年盛夏。在庐山举行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心忧黎民。挺身而出,于7月14日向毛泽东上“万言书”。对“大跃进”等错误做法提出了批评。“万言书”引起毛泽东的极大不满。他下决心和彭德怀——这位从井冈山时期就和他并肩厮杀的战友分手了。毛泽东严厉地批判彭德怀上书言事是向他挑战。是攻击社会主义。7月23日,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发言严厉批判彭德怀,扭转了庐山会议方向。随后。他召集全体中央委员到庐山开会,解决彭德怀的问题。胡耀邦因此上了庐山。  相似文献   

16.
我在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已经连续10年兼任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了。我村是贵阳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平均海拔1450米。新年伊始,开阳县气温骤降至零下6.6度,三合村遭遇了严重凝冻灾害。由于我村两委准备充分、措施得当,我们这个面积达46.4平方公里,拥有1194户村民的行政村,与外界连通公路正常通行,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村民粮食、饮水等保障正常,生产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故事发生在50年前,当时我在一个中型国企任技术员。车间党乏部书记是一名转业军人。书记的爱人也是党员,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沂蒙老区入党,没有文化,是一个家庭妇女。她患有风湿病,扫于生活条件艰苦没钱医治。解放后经医院检查已转为风湿性心脏蔫,北京的医疗条件虽然好,但由于病情严重,只能控制病情,无去治愈。1964年,她的病情越来...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剖析和批判“国民性”是这些作品的最突出、最基本的主题。然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文学评论和研究对这一基本主题却是误解乃至曲解的。肯定它的人,认为批判国民性就是批判封建主义,无需另外加以阐释;否定它的人,则断定批判国民性是鲁迅前期思想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9.
谢友倩 《唯实》2011,(1):48-52
哈贝马斯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反映了西方哲学史上认识论哲学与语言分析哲学错综复杂的关系。哈贝马斯用他的交往理论中最核心的两个范畴—~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批判意识哲学中的先验主体与对象世界的两极对抗。虽然作为新意识哲学的现象学也提出过交互主体性与生活世界概念,但其在本质上有别于哈贝马斯基于交往行为理论之上的交往理性与生活世界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厚重的历史依据、坚实的现实依据。在理论依据上,中国式现代化是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是其直接的理论来源。在历史依据上,中国式现代化围绕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两大主线,历经近代以来各个时期的接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在现实依据上,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上升,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石,昂扬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魂;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整体下行,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景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