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会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你还是多办点实事,别给我讲大道理”。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办实事和讲道理是什么关系,怎样讲道理才能让  相似文献   

2.
林默 《法制博览》2008,(24):28-29
争当“哲学家” 领导,写文章长篇大论,做报告口若悬河。大道理一套又一套。好口才一个赛一个。领导,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纵览国际,眼放全球。领导,个个争当哲学家,个个就像哲学家,个个胜过哲学家。  相似文献   

3.
大房子     
石磊 《法制博览》2011,(4):52-52
河北人讲的,人生快事,无非四件。黎明觉,二房妻,烫面饺儿,卤煮鸡。四件里面,一字没提房子。 很多人讲的,法国厨子,日本妻子,美国票子,德国车子。也没提房子。  相似文献   

4.
上帝会罗汉     
中国人的烹饪世界闻名,中国人为美点佳肴起名字的本领更是令外国人叹为观止。 1987年的一天,一位洋记者来到广州最有名的一家酒家赴宴.酒足饭饱之际,这位粗通汉语的洋记者被菜单上一个美妙的名字吸引住了。记者推敲再三,玩味再三,不由得拍案叫绝,终于悟出一番大道理来,喜孜孜地走了。不久,香港某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这位洋记者在这酒家悟出的一番高论: 记音认为,今日的广州人的观念确实是大胆的开放的,他们对世界的新看法甚至表现在广州菜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一凡 《工会博览》2004,(24):1-1
又到年终总结时,"奖"与"讲"的问题重又摆上了议事日程。 干了一年的工作,总结评比很有必要。但只"奖"不"讲",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被评上奖的人心里不自在,未被评上奖的人心里也不痛快。  相似文献   

6.
苏格兰人与英格兰人虽然同属于联合王国,但是这两个民族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一是语言的差异,苏格兰人讲的是苏格兰语(Scottish English),拼法和读音与英格兰人讲的标准英语完全不同.二是性格的差异,苏格兰人性格豪爽而开朗,讲话富有幽默感,喜欢开怀大笑.而英格兰人则沉默寡言,与陌生人很少有言谈,正像俗话所说:"英格兰人的家就是他的堡垒".  相似文献   

7.
微天下     
《南风窗》2013,(12):15-15
@我是西蒙周:【全民腐败】当今社会,正是人人都要踮起脚尖、生怕自己吃亏的时代。当少部分人为非作歹、巧取豪夺、侵占别人利益时,因法治不彰,你无法有效制止他们,你就只有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小处讲,你在趋利避害;从大处讲,它必然促使这个社会一天天地烂下去。  相似文献   

8.
《工会博览》2005,(10):76-76
三只鹦鹉一个人去宠物店里买鹦鹉,店主向他介绍说:"我们有3只鹦鹉,蓝的会讲4种语言,卖2000元;红的能讲6种语言,卖3000元;那只黄的不会讲话,卖5000元。"怎么会这样呢?"这个人叫道,"它可  相似文献   

9.
我们大家都是普通人,但是否每个人都能抓住机会,让自己成为人才呢?用我的话讲,就是怎样做一个有理想的机会主义者? 第一个问题,做人要有理想、要有原则、要做好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朴实的  相似文献   

10.
萧乾 《法制博览》2008,(8):12-12
我相信大道理你们已经昕得很多啦,这里,我就随便跟你们聊聊天。我本想把题目写成:“要是我能再年轻的话”,又觉得那是废话!今年我连84都过了,土埋了不止半截儿。还没听说谁返老还童呢。所以还是向现代的青年说几句话吧。  相似文献   

11.
讲个并不遥远却已为人淡忘的故事吧。位于海珠广场北侧的荔苑果店,货架上摆着火柴、蚊香、草纸,稀稀落落,售货员百无聊赖。  相似文献   

12.
人无信,则人避之,孤家寡人,人人弃之;人有信,则人信之,朋友四海,人人助之。有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由此可见,讲诚信的人是会受到人们的爱戴的。  相似文献   

13.
段子     
我在江湖上浪得虚名,熟悉的人都说我善讲段子。别人讲段子多是编的,我讲的其实多是真实的。有这么一个段子,说某领导诗兴大发,欣然命笔赋诗一首:看见床前明月光,怀疑地上起了霜。抬起头来望明月。低下头去想故乡。秘书听了,激动不已,说领导这诗写得太好了,比李白的诗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自1952年至今,北京职工文学的研创之路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程,早年参与创办和给职工群众讲授文学知识与技巧的人,多已作古。记者请年龄比北京业余文艺学校"文学讲习班"大一岁的杜芳伦为读者讲一讲这个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微天下     
《南风窗》2012,(20):16-16
@慕容雪村:许多人依然抱着这样的观点:外交就是比谁的拳头更大,不必讲道理。或者:国际社会没什么道义可言,只是一昧弱肉强食。人类历史确实曾如此,而且现在也有许多野蛮行径,但总体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接受了文明的规则,开始讲道理、讲法律,不讲的都是流氓国家。你视世界为野蛮丛林,世界就视你为野蛮人。  相似文献   

16.
朱秉林 《工会博览》2009,(10):78-78
中国有句名言,“人无信则不立”。它是说,人要想在世上立足,必须要讲诚信;否则,“君子不与交”也。这是讲做人的原则,又如中国著名的“仁、义、礼、智、信”之说。我国当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把“明礼诚信”列为社会行为之基本准则。在基督教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伊斯兰教国度,也均把诚信作为人类的美德继承发扬。由此看来,诚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本质。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5,(17)
<正>最近重翻赵树理的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赵树理最恨什么人?答案出乎意料:赵树理最恨的,既不是地主,也不是巫婆神汉之类,而是流氓。赵树理是个讲规矩、有秩序的人。他最恨的是流氓,最怕的也是流氓。流氓厌恶劳动,不事生产,不讲良心,不守规则,易被收买,厚颜无耻,把社会秩序、是非标准都弄乱了,他们是社会的大害,是人民的公敌。赵树理几部主要作品,《李有才板话》里的闫恒  相似文献   

18.
研究现代军事的人对美国的西点军校总是怀有一种敬仰和神秘之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该校一些毕业生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命运,甚至是影响了历史进程。美国内战中,西点人罗伯特李和格兰特的较量主导着战争的进程。潘兴、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布莱德雷、巴顿等西点人都参与了世界大战,并同主战场的决定性会战  相似文献   

19.
名气,是人的影子。人没了,和这个人相关的一切,便随之烟消云散、古罗马皇帝马可&#183;奥勒留是位了不起的哲学家,他瞧不起世间的虚名浮利,《沉思录》中的一些活,讲得极为扫兴:“每个人生存的时间都是短暂的,他在人间居住的那个角落是狭小的。  相似文献   

20.
张鸣 《法制博览》2009,(21):9-9
谏官和御史,在古代又被称为言官,用白话讲,就是说话的官。这种官,没有别的职责,就是要说话。民国时上海有“自相人”,白相,上海话就是玩的意思,白相人,就是靠玩来混饭的人。说话官,白相人,正好是一个对子,跟“如夫人”对“同进士”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