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道德的前提     
和谐社会意味着一个道德的社会。然而,要使道德行为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是有条件的。就实质要求而言,人们的道德行为以其正当利益的实现为前提;就外在形式而言,人们的道德行为以社会的制度保障为前提,包括产权制度、信用制度以及政治体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试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前提是个体对道德教育的肯定和接受;而没有社会为个体提供履行道德行为的良好社会环境,没有社会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认同,个体的良好道德行为将难以保证,只有把“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有机地统一起来,道德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熵的视角看,无序就是不和谐,和谐就是有序;和谐又有维持性和谐与发展性和谐两种状态;我们要构建的是发展性和谐社会,构建发展性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思维方式、开放内涵、社会系统及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拥有较长的历史与学术传统,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萌芽与初创阶段、发展孕育阶段、发展成熟阶段。从国际社会视角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从乐观到悲观再到客观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看,它则经历了从仅重物质因素到物质与观念因素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作为我国特定阶段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转型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伴生并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流动人口社会风险作为我国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风险性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传统的研究偏重于从流动人口管理或社会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审视,而缺乏从国家治理的维度对流动人口社会风险及其治理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科学研判并有效防范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问题,不仅是新时代社会风险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类别和变化趋势看,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在客观上需从风险管理朝风险治理的方向转型;从国家治理的维度看,应实现流动人口社会风险从"善政"到"善治"的转化。通过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公共治理与风险防控体系,形成适应流动人口社会风险形态变化的公共治理结构与方式,对有效防范并化解其蕴藏的重大风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红  曾彬彬 《工会论坛》2004,10(2):109-111
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行为确有消极影响 ;电视广告管理部门、电视广告制作和发行单位、社会、学校及家长在解决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行为消极影响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审判委员会的性质在学界存在争议,从不同角度考察可能得出不同结论.从历史视角看,审判委员会的行政色彩具有历史延续性;从现实视角看,审判委员会是一种承担审判职能的事实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组织";从应然视角看,审判委员会不应该成为独任庭、合议庭之外的第三种审判组织.虽然审判委员会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发挥作用,但最终应当被取消.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政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研究公共管理问题,需要从职业活动的角度出发,因为,这样就会把伦理的视角引入到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中来。通过研究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能力问题、道德行为选择过程中的道德判断问题以及公共管理活动中的权威与自由的实现问题,就能够对公共管理获得一种全面的认识,从而在构建公共管理这一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得到科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基本理念,责任政府论已为各个国家所普遍接受。在当前,构建责任政府既有思想层面的问题,也有实践层面的问题。因此,我们亟需从建设政治文明的角度加强责任政府的构建:从发展政治意识文明的视角看,构建责任政府必须转变观念;从发展政治制度文明的视角看,构建责任政府必须健全制度;从发展政治行为文明的视角看,构建责任政府必须完善责任主体(公务员与公众)。  相似文献   

10.
青年社会学在其学科发展进程中,基于不同的理论来源和独特的价值选择,形成了一些十分独特的也是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理论视角,主要包括:"个体—社会"视角、"世代—世代"视角、"结构—行动"视角、"传承—更新"视角。在一定意义上,它们表明了青年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核心内涵和分析方法,因此,成为理解和把握青年社会学学科的一种纲要。  相似文献   

11.
官僚制批判研究:起点、进程与归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官僚制批判性研究的逻辑包含四个有机关联的组成部分,即以理想型官僚制理论为对话平台,以对组织理性的检讨为逻辑起点,以对组织目标被个体利益虚化的观察为逻辑进程,以对官僚制伦理僭越民主价值的反思为逻辑归宿。从学科研究看,官僚制批判的演化是行政学成长的典型缩影。就行政实践而言,反思官僚制的推进是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塑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犯罪控制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有机协调的若干犯罪控制因素所构成的具有控制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有机联系的体系。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对犯罪行为主体进行客观分类,犯罪控制可分为积极的犯罪控制和消极的犯罪控制。前者明确指出哪些社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倡导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守,哪些社会行为背离社会规范,需要加以约束,以及社会应该怎样积极主动地引导、教育并控制人们避免背离正常的社会行为的轨道;后者则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谴责、批评、制裁或处理。从对犯罪行为主体的积极控制看,又可分为犯罪的外在控制和犯罪的内在控制。内在犯罪控制是通过将社会规范内化作用于人们自觉的行为;犯罪的外在控制是通过外部的强制力量将社会规范作用于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它包含了对社会制裁的运用。从对犯罪行为主体消极控制的角度看,也可以作如下划分:对犯罪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制裁;对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谴责。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从民生视角看,民生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社会管理创新增加了难度。在民生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坚持群众路线、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多方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犯罪学高层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与公共安全机制建设"犯罪学高层论坛于2010年7月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认为,对社会冲突乃至社会敌意事件的研究,可以从政治化、刑事犯罪和维权三个视角展开。造成中国社会冲突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结构洞理论看,传统的治理机制作用迅速下降,致使社会积累了不满;第二,从结构紧张理论看,由于社会自身结构限制了某些阶层达到目标的能力和手段,使之要想达到目标,就只能通过制度性手段以外的非法手段;第三,四类社会冲突在基层的聚积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第四,劳资矛盾引发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第五,社会资本过度流失构成了我国社会冲突增多和加剧的社会背景,而政府作为构成了制度背景;第六,不良信息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论坛提出的解决社会冲突问题途径和对策是:一是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从以管制为主要方式的社会管理走向以契约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二是进行刑事政策调整,妥善化解矛盾;三是进行社会结构调整,构建社会主体意愿沟通机制和社会敌意缓冲机制,维护社会资源分配公平,并加强对边缘群体和弱势个体的人文关怀;四是解决社会的心结问题,提高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五是建立新的公共安全机制,完善释放机制、分享机制和流通机制;六是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从文化、权威、经济、社会四个方面进行秩序整合。此次犯罪学高层论坛邀请了关注犯罪问题研究的社会学界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学者参加,这种多学科的整合扩大了犯罪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研究的范式,更大限度地改变了以规范法学的思维进行犯罪学研究的陈旧模式,也标明了中国犯罪学理论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关于西藏主权的争议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元朝以来的历代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方施政治理;从文化上看,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品质;从国际舆论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曾公开否认中国拥有西藏主权。新中国政府拥有和维护西藏主权的合法性是不容置疑和理直气壮的。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变迁的视角或借助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和方法研究青年,是青年研究中比较普遍或通行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说,青年研究的绝大部分成果即是关于青年与社会变迁的研究。这既与社会学自身的学科属性、学科特征使其较比其他学科对青年有更多的关注有关,也决定于青年自身的特点。青年向来被认为是时代精神的传感器,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青年对社会(特别是近现代社会以来)的某些变化,总是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缺失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是弱势群体的重要特征和地位形成的因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从资本因素看,主要是经济资本、教育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缺乏,其进行社会资本积累的基础和能力缺失;从结构因素看,因其处于社会底层,受到社会排斥,社会关系的达高性低;从文化因素看,受贫困文化的影响,容易形成自我排斥,形成贫困循环;从制度因素看,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公,导致社会资本积累的先赋性因素起主导作用,削弱了弱势群体后致因素的作用;从组织因素看,我国的弱势群体严重缺乏社会参与和提升自我的组织资源,社会资本的拓展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作为我国特定阶段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转型性产物,在经济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伴生并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当前,理论界对流动人口正日益聚集的系统性风险研究与关注不够,尤其对于流动人口社会风险的研究仍停留在传统研究范式的层面。而事实上,从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类别和变化趋势看,传统研究正面临范式挑战与危机。本文基于"国家——社会"的范式分野视角,通过对风险国家行政管理范式变迁的历时性分析,针对流动人口领域出现的系统性与结构性社会风险,提出对流动人口的社会风险管理应向社会风险治理转型,实现流动人口社会风险的"善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职工权利有不同的角度,它们共同丰富了我们对它的认识。就中外学界对中国职工权利的维度来说,阶级视角偏意识形态层面,阶层视角则侧重社会构成层面;抗争视角则从技术层面探讨职工维权的途径与方式,社会资本视角则是职工用社会资源自我赋权;全球化视角则是综合层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民主党派如何在处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定位自身角色、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从社会学视角看,新时期民主党派扮演着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并承担着相应的角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