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炳与梵高     
有一句老话: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缘由。为什么英雄的出处莫问?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就存在士族与庶族之争,门第观念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元思维,尽管有“唯才是拳”、“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因人废言”等主张来稀释这一思维的负面作用,但拦不住人们要去问英雄的出处.  相似文献   

2.
宋涵 《工会博览》2014,(32):46-46
一个人说的话,其“真理程度”是和他的名气成正比的,所以很快,爱丽丝-门罗的语录就传播开来了。且不论是否真的是真理,我喜欢她说的这一段:“我三十六七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而我20岁时就开始写作,那时我已结婚,有孩子,做家务。即便在没有洗衣机之类的家电时,写作也不成问题。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这句话像一个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我太忙了……”“我没有办法……”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  相似文献   

3.
官人的面相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我国有28.3%的县处级公务员迷信“相面”。我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县处级”,但100人里面就有28个“处干”迷信算命,这个数字显然过于庞大。不过听到这消息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当今这事儿太稀松平常了。  相似文献   

4.
纸上人生     
刘泽安 《法制博览》2009,(16):24-25
人从娘胎里呱呱落地,就免不了与各种各样的“纸”打交道,不是吗?出生证人出生后要上户口。必须得有出生证明,医院妇产科的出生证明,还得有主管医生的鼎鼎大名,这算是每一个人最初的最原始的证件。这张纸不是一个人身份高低贵贱的一种证明,、但是人就以这一张纸开始了人的一生,人的一辈子也就从这一张纸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一、身体政治:从麦奎因的《饥饿》说起 人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虽谈不上家喻户晓,却是广为人知。尽管,关于“政治是什么?”历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精确定义虽然难求,但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人类为了生存利益的相互竞争”这些基本含义,说政治无处不在,相信不会有多少异议。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每当得到了一样只能由一人享受的好东西而我们是两个人时,就要做个小游戏来决定谁是幸运者。如你所知,这种把戏叫做“石头、剪子、布”,这三种东西循环相克,你出其中某一样,正好被别人克住,就失败了。这种游戏有个古老的名称,叫做“百姓、洋人、官”,我相信这名称是清末民初流传下来的,当时洋人怕中国的老百姓,中国的官又怕洋人。  相似文献   

7.
慈悲的手段     
明媚 《法制博览》2009,(18):9-9
上海男人很难,难就难在了“男”字上。从中国古人造字的角度分析。“男”由责权利的角色定义,那就是“田”和“力”的组合。在田地里出力气劳作的人就是男人。我没有考证过英语,男人的man,似乎没有什么对男人责权利规定;在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中,对男人的考核标准是田地里的苦力活。这就委屈了上海男人。从有上海那一天起,上海男人就输了。虽然上海也有人种地,但是上海的主流人群是市民而不是农民。  相似文献   

8.
一 做事情并不是人越多就办得越好、所以有“人多盖塌了房”的民谚。但是,新近的传统却是任何事都要“全民”,非如此不足以开成浩大的声威,声威一壮,即便没有成效,也具备了“烈火烹油”的模样,看起来看好,说起来好听。  相似文献   

9.
王向东 《法制博览》2010,(16):19-19
张悟本和他的非常著名的作品《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曾经红极一时。当湖南卫视三请其人,“百科全说”一片叫好之际,我就不信张悟本。当时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我说,这世上有三种人不能信,一是吹得太神的人,二是捧得太红的人,三是流行得太快的人。  相似文献   

10.
潘辉 《法制博览》2008,(13):16-18
江淹(444年-505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郎”,他表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江淹历仕宋、齐、梁三朝,官是越做越大,也许从这点来看,说江淹是“搞政治的”似乎不为过,可若说成政治家,则恐怕就不会被人接受。其实江淹官运如此亨通,本身就有成为政治家的天赋。  相似文献   

11.
蒙冤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遇难前最能安慰自己的话是:“历史终将证明我无罪!”这话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希望和幻觉,他们不懂得: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历史延续得越久,越能形成“定评”,还会有文人写成小说或戏剧,被冤枉成反面角色的人就越发成了丑角。例如《三国演义》中及戏台上的魏延、蒋干,一个是“有反骨的人”,一个是自作聪明的小丑。而实际上,魏延非但对刘备集团很忠,而且功劳赫赫,至少比“五虎上将”(即关、张、赵、马、黄)不差,甚而强于有刚愎自用毛病的关羽。正史中的蒋干,非但是名副其实的江左名士,有超众的辩才,而且“有仪容”,即人们说的“一表人才”,模样漂亮,更没干过“盗书”之类的蠢事。但魏、蒋这两位被文人艺人写成演成了反面角色,就几十辈子甭想翻身!  相似文献   

12.
彭湛峰 《法制博览》2010,(15):42-42
现代人对“性骚扰”一词都熟得很。“性骚扰”一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此类行为却不为现代人所独有,晚清文人陈炽在他的《庸庵笔记》里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邪教的发展趋势(一)邪教组织有增多的趋势。世界文明日趋进步,信奉正式宗教的人减少,加入邪教的人反而增多,这是一种世界潜在的冲突危机。各类邪教组织大多想拥有财富,自建王国,发动一批人有组织地对抗社会。目前,全世界邪教组织约有3000个之多,信徒数千万人,单是美国就有700多个邪教组织,堪称邪教王国。(二)邪教发展有国际化趋势。表现为邪教组织的跨国发展。如人民圣殿教产生于美国,后来又移到圭亚那。产生于美国的邪教“爱心基督徒”不惜鼓动数千信徒变卖家产到以色列准备升天。“太阳圣殿教”在瑞士、加拿…  相似文献   

14.
善霸     
洪铃 《法制博览》2009,(10):44-45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聊某些人、事时,我用了“善霸”这个形容词,当时许多人觉得听起来有些突兀,因为大家都听过地痞流氓、地方恶霸,但“善”和“霸”这两个字就让人难以联想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5.
我本来对“艳照门事件”毫无兴趣。顺便说一句,我对眼下层出不穷的“某某门事件”一概反应冷淡。但在这信息高度畅达的年代,我觉得我这一介微民,有时就像是夏夜一盏辉煌的街灯,哪怕我谦虚地站在某个死角,也会有无数只携带着各种信息的蛾子朝我身上乱撞,想躲都没处躲。比如这个“艳照门”,就简直是一个硕大的飞蛾老巢,它释放出的情色信息以及各路英雄好汉的评论,充斥于媒体,流传于街谈巷议,只要人睁着眼睛长着耳朵,就不能对陈冠希、阿娇、张柏芝、Maggie Q这些明星的精彩表演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6.
别忘了锁门     
崔耕和 《法制博览》2009,(12):36-36
大多数自以为成熟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有深思熟虑的习惯。然而有时恰恰相反,许多人是凭着一股“傻”气获得成功的。美国的一份报纸上曾经刊登了一则广告:价值几百万的豪华轿车仅售一美元!可是几周过去了.还没有人来领这辆“一美元轿车”。就在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场恶作剧的时候,一个名叫乔丹的穷小子带上一美元硬币,  相似文献   

17.
徐强 《法制博览》2011,(2):15-15
“快活”一词有双重含义:一是开心、高兴;二是“活得快”。比如酒、色、财、气,都是可以使人逞一时之快的东西,但如果恣意无度,不知节制,就会适得其反,在使人快活的同时,戕害人的身体,减损人的寿命,此之谓“活得快”。古人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实乃洞明世事的经验之谈.并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8.
林奇 《法制博览》2011,(2):66-67
还没发生的事,一猜就知其详,估计只有神仙才能做到,有个成语叫“料事如神”嘛。不过,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具有这方面功力,都有点怀疑自己可能就是神仙了。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5):65-65
“东北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摇篮”,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而这一“摇篮”的编织者中,有不少是日本人。  相似文献   

20.
飞速运转的大都市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垃圾,于是乎就有了“垃圾人”这一特殊行业。老连是这群垃圾人中江西帮的小头目,江西人叫老连“当家的”。老连大部分时间都在他们大本营——一间租来的民屋里,指挥手底下的人把各式拣来的垃圾分、拣、挑,并且负责和几家回收公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