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的增长极,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我国其他成熟经济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相关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三级评价体系,对成渝经济区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定量测评,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各城市的竞争力类型,最后得出成渝经济区提升整体实力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2)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综合评价二级指标体系,以浙江省11个城市为实证分析样本,应用熵值法计算得到2007-2016年浙江省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综合评价得分。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差异。研究表明,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仍处于低水平状态;除温州、金华、绍兴、嘉兴等4个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外,其余城市呈现缓慢下降或平稳波动的态势,在区域发展上表现为北强南弱。  相似文献   

3.
王丽红 《学理论》2013,(24):253-254
在评价中,不同的评价方法将对评价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根据教育信息化涉及的指标多且难以统一量化的特点,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各个三级指标都用相应的量纲来给出评价值。制定出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很难同时用来比较不同省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价指标可以相同或相近,但权重不一样,因为指标的量纲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9)
城市软实力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梳理已有城市软实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软实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阐述,在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提出了结合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并确定了线性加权和函数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质量进行了量化分析,构建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质量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量化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新型交叉学科知识,在综合现有相关应急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应急管理的行业特点,针对城市电力突发事件灾害的特征及应急管理现状,筛选提取了反映城市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城市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2)
生活质量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本文根据生活质量的实质内涵,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试图构建一个能够测量与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体系,并运用构建出来的指标体系评价国内32个地级市的居民生活质量,通过了解居民的生活特征和比较地区的差异,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如何建立评价开发区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建立开发区的综合评价模型的问题,构建了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指标体系,结合商务部评价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评价方法以及所承担研究课题中的实际调研结果,建立了评价开发区的综合指标体系,其中包含8个综合指标、78个二级指标。检验了综合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社会及环境的优良程度和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评价我国开发区的主要指标;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发展与效率和综合经济均是正相关关系,其对开发区的综合经济能力也有较大影响。对实践中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指标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搏 《学理论》2012,(17):73-74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资源集中于城市,城市管理随着城市的复杂性也呈现出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分系统的复杂特征.只有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才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能不能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将是未来城市管理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因而,“数字城管”的概念将成为国内外所重视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王光荣 《理论导刊》2007,(11):57-59
纵观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引擎,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创新的途径。我国的城市社会学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和谐社会规律、构建方法、步骤和机制,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和城市社会学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4)
法治建设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应该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加以观察和量化评估。近年来,不仅众多国际组织的相关评价指标都直接或间接涉及国家与地区的法治评价,国内部分地区也开始试行区域性的法治指标体系。通过吸纳先进的经验与成果,运用科学的法治评估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扬州法治建设水平进行描述,并运用指标体系对该区域的法治水平做出整体的、统一的说明与评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民生活满意度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是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目前,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以客观指标评价为主,无法准确反映市民的感受和意愿。认为城市发展质量的价值取向是让市民满意,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应从市民生活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城市发展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城市发展质量与市民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透镜模型,讨论并提出市民生活满意度的指标选取和评价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张可军  程云喜 《学理论》2014,(5):67-68,95
基于顾客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开发出公共交通服务评价体系的若干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归纳出公共交通服务评价体系的十一个评价指标和运营服务、设施服务和员工服务三个维度,以期为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不可能用几个指标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变化,因而需用一系列指标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来描述发展状况.根据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目标要求的理解,选择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截面,以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发展潜力、发展调控力等发展特征作为指标体系的功能体现,划分为总系统、子系统和个体指标三个层次研究提出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确定指标标准和权重,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长三角及珠三角的24个城市,构建了3个层次4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模型计算了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并根据得分情况划分了高竞争力城市、较强竞争力城市和较低竞争力城市三种类型,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珠三角城市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城市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兼济平衡之上,立足于事实评价与价值评价的有机结合。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带来地方政府自利倾向的显性化,而在城市区域发展评价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兼具作为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双重身份,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围绕城市区域发展评价体系展开了一系列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权衡博弈,并对城市区域发展评价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更应该注重城市区域发展政策评价的应然性价值对于现实的城市区域发展政策评价体系设计及其运用实践的引导、规范和促进作用,对缺失的理性成分与价值构成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宁波市等37城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总量发展能力、社会服务发展能力、生态改善发展能力、内涵提高发展能力和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共5个评价维度22个评价指标,并以宁波市为中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年鉴采集的各指标数据,运用赋权方法分析,对全国各省市区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发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水平、农村文化消费水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水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业绩水平5个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水平,总的来说,这些指标东西部差距大,但中、西部地区在少数几个指标上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9.
城市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保证社会各组成部分有效运转,就必须保持一个适度的规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规模适度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沿着"相对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的轨迹不断进行调整.本文以深圳市为例,运用政府规模适度化评价指标分析了目前城市政府规模非适度的一些表征,结合深圳市历次行政改革及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对政府规模适度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蕾 《学理论》2012,(16):72-73
从旅游资源竞争力、产业发展竞争力、环境支撑竞争力3个维度构建我国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时空分析,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从理论角度为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从区域角度深化我国旅游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