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拓宽少数民族妇女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实现不出家门就能增收致富。2018年12月9日,三师五〇团少数民族妇女手工编织培训班在该团夏河社区正式开班,来自连队60多名妇女参加了此次培训。冬闲变冬忙、冬忙忙充电,该团组织此次少数民族妇女手工编织培训班,特邀六师五家渠市新湖农场金艳手工编织合作社理事长王金艳和另一名手工编织能手前来授课。老师们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物与步骤相统一的办法,对参训学员详细讲解编织步骤,使很多妇女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培训现场,老师手把手教授学员们穿珠收线、花色搭配、造型技巧等编织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月3日,五师九十一团60余名手工编织爱好者参加了该团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巧女手工编织培训班,为团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提升创业就业能力的平台。此次培训内容以串珠为主,同时还普及了编织、十字绣、刺绣等多种手工技艺的理论知识,培训老师现场讲解并操作示范手法技巧,手把手地纠正学员们的姿势,指导她们进行练习,学员们一边拿着串珠编织,一  相似文献   

3.
正3月3日,笔者走进四师七十二团包热爱手工刺绣店,墙上挂满了形式多样、品种丰富、充满民族特色的刺绣作品。这是该团第一家手工刺绣店。今年28岁的丽扎家住该团四连,以前和丈夫晒尔白克一起外出打工,之后回家帮助父母发展养殖。近两年,该团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加大职工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和鼓励有志青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5,(12)
<正>"社区带协会,编织手艺奔致富",这是七台河市新兴区兴富社区党员群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兴富社区党工委结合实际,活化思路、转换职能,努力做大做强手工编织产业,推动群众摆脱贫困、创业兴业。组织引路找项目。2014年初组建兴富社区党工委,辖区6000余人口,半数是原棚户区贫困群众和下岗待业人员,劳动技能较低,文化水平不高。社区党工委抓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需求,多次组织社区干部,赴苏鲁浙闽等地区参观考察、拜帅学艺,最终引进了手工编织、刺绣这一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2015年2月,在社区党工委组织下,45名社区党员群众,发起成立了兴富手工编织协  相似文献   

5.
在农七师一二五团有这样一支妇女队伍,她们勤劳、朴实、能干,农忙时节在田野里劳作,农闲时节在家里手捧十字绣品,用那双已不纤细的手编织着一幅幅美丽的生活画卷,美化着心灵,美化着家庭。近年来,在团妇联的组织下,喜欢手工绣花的一部分妇女参加了团妇联组织的  相似文献   

6.
正眼下正值冬闲时节,昔日在家"猫冬"的五师八十六团农业连队的职工们却都在外出务工致富路上忙得红红火火。"连队给我找活儿,每天8小时,虽然有点儿累,可每月有5000块的收入呢,好好干上两个月,家里一年的生活费就赚够了。"该团园艺一连职工王振义兴奋地告诉笔者。王振义今年种了20亩红提葡萄,地里的活儿一忙完,他就来到五台石灰窑采石场打工,和他同来的还有该连的3名职工。该团有农业连队21个,一线农工4438人,往年冬闲,职工大多无所事事,走东家患西家。秋收结束前,该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初,每周一、三、五都有专业的刺绣老师来村里指导布依绣,我每次都来学习,如今学到了不少新技艺。以后村里来游客,我就可以卖些绣品补贴家用啦。"今年,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村民龙小改学到一门手艺,开始埋头加工布依绣品。"来我们青岩的游客很喜欢布依绣,我们很多村民的绣品都卖出去了,受他们影响,我最近都在忙着刺  相似文献   

8.
正1月5日,笔者从八师一四四团工会、妇联获悉,该团工会、妇联在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3月3日期间,联合对该团1256名一线女职工开展第20期"科技之冬"实用技术、法律知识培训工作。据了解,此次培训的内容有推广种、养殖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指导女职工手工编织等,为丰富女职工业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一线女职工多元增收打好基础。同时组织一线女职工认真学习《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女职工法律维权意识。该团工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4日,六师一○六团六连职工朱良杰在吃早餐时给朋友介绍自己务工收入情况,该团600多名两栖职工忙完大田后,通过开店、养殖、务工等方式,在团场内外找门路、想办法多元增收。自10月底,一○六团职工陆陆续续完成番茄、棉花机采  相似文献   

10.
一看到农民读书节征文活动启事,笔者就想到了周元伦。 2011年12月16日一早,笔者冒雨赶到金堂县栖贤乡岳公村时,周元伦和村干部已忙公务好一阵了。45岁的他是村文书,还兼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会计、广播员、图书管理员及团支书等职务,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  相似文献   

11.
"不离乡土,不花一分钱成本,仅凭一双手就可以实现月入千元甚至万元."几年前,这样的好事是汶川数千名村民想都不敢想的. 村民们从事的是一种手工活,叫藏羌织绣,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族刺绣"的合称.二者均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不仅与藏族、羌族群众生活密切,还更能代表藏羌文化与世界对话.  相似文献   

12.
正眼下正值冬闲时节,昔日在家"猫冬"的五师八十六团农业连队的职工们却都在外出务工致富路上忙得红红火火。"连队给我找活儿,每天8小时,虽然有点儿累,可每月有5000块的收入呢,好好干上两个月,家里一年的生活费就够了。"该团园艺一连职工王振义兴奋地告诉笔者。王振义今年种了20亩红提葡萄,地里的活儿一忙完,他就来到五台石灰窑采石场打工,和他同来的还有该连的职工,他们都是在连队党支部的统一介绍下,一起外出务工创收的。  相似文献   

13.
<正>8月1日,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开幕。大会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为主题,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参观考察、研讨交流,深度挖掘中国手工刺绣的传统文化内涵,彰显手工刺绣的时代价值,发挥蒙古族刺绣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打造"草原丝路"文化新品牌。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中国纺织工  相似文献   

14.
<正>萌生为世博会设计绣品的念头人家都说苗族刺绣是穿在身上的历史,是我们苗族的宝贵财富。两年前当我听说上海要承办世博会时,就萌生了要为世博会设计一幅能代表贵  相似文献   

15.
正一团线、一块块布头、一枚针……在团场职工灵巧的指尖上下翻飞,一件件精巧别致的工艺品摆件呈现在眼前。1月31日,五师九十一团工会举办了为期五天的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班。此次培训,团工会专门特聘团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编织能手,采用理论讲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编织的基本知识、手法技巧等向大家传授编织技术。"手工编织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工作地点和就业方式灵活的特点,通过手工编织技术培训,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6.
内江市古称汉安,境内隆昌市盛产夏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探索隆昌夏布和蜀绣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创新,开发出一种新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品——汉安夏布绣,让古老的隆昌夏布焕发勃勃生机.隆昌夏布是以"天然纤维之王"苎麻为原材料经手工织成的一种平纹布,俗称"麻布".明清时期,隆昌夏布被列为宫廷贡品,也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纺织品之一.2009年,隆昌夏布编织工艺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安夏布绣则是以内江特有的隆昌夏布为绣料,融合蜀绣工艺而成的特色绣品.这种绣品强度高、不易褪色,防水、防虫蛀、易保存,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视觉效果,因而被业内誉为崛起中的"中国第五大名绣".  相似文献   

17.
刺绣是西畴县兴街的一种传统工艺,同时,也是促进兴街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目前,全县有20多户专门从事产品营销,带动了3县6乡(镇)3000余户10000余人从事绣品加工,2003年实现刺绣品总产值达27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本埠     
《求贤》2013,(1):40-41
天津市今年手工编织就业 突破22万人 从1月8日召开的天津市妇联十二届七次执委(扩大)会议上获悉,今年天津市将进一步做强手工编织产业,带动就业突破22万人,年加工及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继续推进区县手工编织发展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每逢周四、周五上午,商户们带上绣片、银饰、蜡染等作品,在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的长廊或者空地上支起一个个小摊,热闹的“绣里淘”非遗集市便开始了。“每一件绣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我们都会一针一线绣上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刺绣传承人潘玉珍捧着手里的苗绣向游客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7月3日下午8点,魏萍和往常一样忙完厂里的活刚下班,就去帮助同事王美芳的丈夫干地里的农活。这样无偿地帮助王美芳家干农活,魏萍已经坚持十多年了。魏萍和王美芳都是农五师八十七团种子加工厂的工人,俩人平时像亲姊妹一样相互帮助。魏萍的丈夫是该团三连的一名农工,承包50亩土地。农忙时节地里的农活多,王美芳就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帮助丈夫干活,魏萍也跟着一同去帮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