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务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4,(3):60-64
正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  相似文献   

3.
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以来,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由此可见,在高层那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被提升到顶层设计的层面。因此,中国要想凝聚精神力量、增进改革共识、争取良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14,(4):32-32
习近平同志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15,(2):30-31
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要求,图们市面向全市各阶层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及外出劳务归国人员开展调研摸底,发放调查问卷1600余份,梳理出意见建议335条。图们市委及所属各级党委中心组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一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要想落细、落小、落实,必须要用"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凝心聚力,用典型引领增强价值认同,用人人实  相似文献   

6.
李琦  刘琴 《理论导报》2013,(4):22-2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践行。一、三个"倡导"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气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7.
邵育英 《学习月刊》2014,(24):73-73
一、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只有短短24个字,但其内涵十分丰富,是党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对当代学生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并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才能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将其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求是》2012,(1):52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各地各行业各系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总结提炼、大力践行本地区、本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社会广泛认可、群众乐于接受、容易传承的价值理念。这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有益尝试。为了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我们约请了中国航天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从理论高度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无序发展和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无止境追求,使得道德失范日益成为当前中国必须面对的严重社会问题。种种现象大大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使得道德行为与社会规范出现严重错位,从而造成  相似文献   

11.
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引领地位,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树立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价值导向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从实践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精神内核,引领道路选择、理论发展和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国传统优秀价值体系的精华,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我们党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取得的又一丰硕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价值自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任何一种理论一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内涵社会主义价值观可分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葛慧君 《党建》2014,(10):21-22
正发现、宣传、学习、争做"最美浙江人"是浙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自2012年9月以来,浙江紧紧抓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感人事迹在社会广为传颂的契机,在全省持续、广泛地开展了"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最美个体"和"最美群体"竞相涌现,成为浙江道德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立足凝魂聚气,在价值引领上求深化发挥"最美浙江人"更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必须紧跟时代要求,进一步提炼、升华"最美浙江人"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致力于倡导"向善之美"。向善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的道德诉求。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才能充  相似文献   

15.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凝聚人心、增强动力,促进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6.
张志 《学习月刊》2016,(2):1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关涉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从三个层面上分别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应当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为依托,明确提出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树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少包括人民至上、劳动光荣、团结进步和追求理想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此可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被提升到顶层设计层面。就当前中国而言,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对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践行党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就价值观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状况、教育与核心价值观践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实证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但在尊重本民族文化情感方面有着特殊的诉求,另一方面,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意识培育、践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在价值观教育模式、价值理性发育、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契合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差异是普遍而客观存在的,价值差异亦如此。价值差异与价值认同都是根源于人的三重属性。价值认同作为一种协同价值差异的方法,是沟通价值差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桥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视个体价值差异,坚持向下生根与向上统合的双重生成方式,贴近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最终达成某种作为状态或结果存在的主导性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