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在国际话语场,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存在误读与偏见,陷入"没有标准,怎么说都行"的怪圈之中。出现这一局面,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形色色的政治企图之外,不理解"中国模式"的特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中国模式"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开放性的一面,是二者的辩证统一。"中国模式"的确定性"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是指"中国模式"具有确定的内容、性质和品格。"中国模式"有自身独特的内容,不是漂浮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报》2014,(6):9-10
在西方话语中,任意解读"中国模式"的现象司空见惯。对"中国模式"的另类解读和随意涂抹,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之外,不讲辩证法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科学解读"中国模式"不能不讲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发展理念是当今中国能够实现和平与崛起并存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模式"的重要价值体现。"平等、共赢、协调、共享",是我国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与西方国家的模式和价值观念有着本质区别。中国走包容性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文化基础、现实依据和长远目标,其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和意义。要促进包容性发展,必须注重文化上的求同存异,超越意识形态偏见;必须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摒弃个人主义思想;必须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谐。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恩富  王中保 《前线》2009,(10):22-25
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或者具有突出特点,就会有相应的模式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共性。不同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显著特点,但是同一发展模式从不同立场和角度观察也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从客观、全面和实质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既不是遵循“新自由主义模式”,也不是遵循“民主社会主义模式”,而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5.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至少近20年来,西方很多人戴着"民主"有色眼镜来看中国,得出的结论令人啼笑皆非。他们一口咬定:"民主"的印度比"独裁"的中国好。且不论中国是不是"独裁",西方的民主制度就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吗?泰国政局因为无休止的街头抗议而混乱不堪。令西方一些政治观察家皱眉头的是,现在曼谷街头游行者不是争取"一人一票"的西方式民主,而是反对"一人一票"。"一人一票"是西方民主的金科玉律,否定了"一人一票",西方民主还成立吗?这一切悖论都反映出一个道理:西方民主制度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张维为 《理论导报》2014,(10):11-11
正理解中国,特别是解释"中国模式"得以成功的制度原因,可把重点放在解读中国的国家性质以及中国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上,即"一国四方"。这些制度安排保证了中国的迅速崛起,也是"中国模式"超越西方模式的重要制度保证。"一国"——"文明型国家"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有八个特征,即"四超""四特"。"四超"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8.
我的中国观     
西方长期以来一直误判中国,其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比如"欧洲中心论"、"西方文明优越论"和"历史终结论"。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变革,并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随着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美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可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流版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中国人今天进行的探索,必将为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未来发展作出弥足珍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胡钧 《红旗文稿》2012,(21):8-10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体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依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的国家经济规划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是中国模式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获得成功的三个根本因素。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近几年,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在谈论中国发展模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与过去比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他们把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抱有浓重的偏见和反感,一直把中国列入"别类",认为中国政治体制一无是处,不仅数次预言中国政治体制行将"崩溃",而且通过各种途径试图加以改变或促其改变。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情况有所变化,西方有些人开始重视中国成功的经验,在探讨中国发展模式当中,也在思考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和中国政治体制取得成功的缘由。尽管这还只是少数人,只是些许的改变,但也从另一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警惕和澄清对中国道路的一些错误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当前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延续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衍生品";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是修补苏联等外国社会主义模式的"舶来品";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道路是模仿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复制品"。出现这些观点和声音,除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形  相似文献   

12.
陈志 《唯实》2007,(7):37-40
"北京共识"的提出,表明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改革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认可。"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处于构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着的创新成果;从实践上看,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2,(15):21-22
西方的主流社会正日益担忧,中国道路或者说中国模式,是对西方模式的挑战,甚至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西方曾有两大冲突理论,一是“社会制度冲突论”,二是“文明冲突论”。值得警惕的是,西方正在形成第三种冲突理论——“发展模式冲突论”。改革开放初期,西方社会曾对中国击掌欢迎,认为中国很快会演变为一个西方式的国家,加入他们的阵营。但是,当他们的期待“受挫”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些西方国家便掀起一轮接一轮的“中国威胁论”,并进行了以“围堵”和“接触”为代表的两手策略。  相似文献   

15.
红旗出版社2012-11《中国能赢》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向全球读者讲述了"中国为什么能赢"、"西方民主的真相"、"西方民主的陷阱"以及"中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的对比与差异"等时政焦点问题。宋鲁郑认为,中国之所以能赢,根本就赢在制度上。是中国政治体制在承接文化传统、借鉴世界政治文明、并在符合国情基础之上进行的、内生性的持续的演变和调整,在权力传接、监督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西方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一直很多。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奇迹"面前,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开始改变看法。意大利学者洛蕾塔·拿波里奥尼在《为何中国共产党比我们资本主义国家经营得好》一文中认为,西方世界对中国长期存在误读,让西方人理解自己为什么一错再错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一些做法远比西方人做得更好。作者认为,中国已经形成独特有效的发展模式,西式民主在中国不适用也不需要,中国发展模式值得西方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7.
郭玉亮  史瑞琼 《唯实》2011,(5):25-28
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思维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以追求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在渐进式改革的社会实践中生成的。中国模式的出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理论上解释社会主义出现的挫折和问题,也有助于我们与西方进行理论对话。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4,(12)
<正>在西方话语中,任意解读"中国模式"的现象司空见惯。比如,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模式",其实质是"利用社会主义来建设资本主义"。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成功与社会性质无关,与政党体制无关。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西方模式"的复制品,除此之外并没有自身独特的内容和创造。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就是绕开"毛泽东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道路"的开辟意味着历史的断裂。有学者认为,所谓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不少国人对西方医疗保障模式颇为赞赏,因为看病不需要付钱。这朴素的想法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果一些专家学者也像民众一样,将西方医疗保障模式奉若圭臬,一心要在中国复制,却是不应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13亿人迄今没有得到全面而优质的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普遍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拟对这一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体制成因及其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在总结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对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启示。一、西方"大市场小政府"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在西方"大市场小政府"模式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是基本经济制度,是整个市场体制的基础,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