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重温历史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生产力的认识。在谈话中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二是关于"姓资"和"姓社"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主要看是  相似文献   

2.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求消除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至今远未成熟和完善,还要通过改革为当代中国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因素;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和成熟,因此必须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南方谈话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市场经济改革。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落后国家不论是选择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市场经济都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正是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实践释放了经济活力,才有了中国奇迹般的发展。可以说,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4.
王庆五 《唯实》2002,(3):8-10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标志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上升到了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从未达到的高度,标志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建构面向21世纪的崭  相似文献   

5.
王蓬  吴海平 《党史文苑》2009,(3):56-57,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所包含的深邃内涵,即是其重要思想源泉.研究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启示,可以为其不断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1992年初,邓小平怀着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于1月18日至2月21日,对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几个南方城市进行了视察,史称“邓小平南巡”。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谈话,史称“南方谈话”。这次“南方谈话”,对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刻的中国,起到了指明航向的作用,使长期争论不休的“姓资”、“姓社”问题得到正确答案。使中国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开展了新一轮建设热潮。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人们都在回眸省视1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一不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自年初以来,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批纪念“南方谈话”的文章,其中不乏佳作,都以作者自己的眼光、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南方谈话”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共同发出了一个心愿:要把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伟大精神遗产世代相传,把与“南方谈话”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实践好。由于本刊篇幅所限,不可能将这些纪念性文章一一全文刊载。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署名文章吧,但细想一下,一枝独秀不是春,几枝鲜花也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真正的春天。因此,我们没有简单地刊登一两篇应景文章,而是摘出众多作者们的主要观点和深刻体会,使纪念邓小平南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有两件大事,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一个是90年代中期面对经济过热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我1990年至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3年至1998年又调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直接参与了这两件大事的研究和相关实施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所包含的深邃内涵,即是其重要思想源泉。研究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启示,可以为其不断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标志邓小平国家软实力思想的最终形成。在理论上,从精神内核、物质基础、承栽主体和内在驱动等四个维度总结了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在价值上,助力中国社会全面改革与发展、丰富邓小平理论内涵、“中国模式”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模板;在意义上,国家软实力既要内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发展多元包容的中国文化;又要外展,充分利用国家硬实力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广泛开展“国家形象”营销。  相似文献   

10.
11.
汪汉忠 《唯实》2011,(3):20-24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谈话后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农村改革和发展理论以及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理论都有新的思考,这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新篇章,对新时期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探索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必须学会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同时要防止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3.
方在农 《唯实》2002,(3):12-14
重读南方谈话,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贯穿全文的一个重要思想,即“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因为“科学技术是  相似文献   

14.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6):65-65
正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宫廷政变"赶下台,勃列日涅夫开始了为期18年的执政。赫鲁晓夫虽然下台,改革的惯性仍然存在。在新组建的苏共中央的"三架马车"中,最富于改革精神的是总理柯西金,他的威信也明显高于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勃列曰涅夫还羽翼未丰,在继承、发展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改革思路上也与柯西金达成了共识。在农业政策方面,进一步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在工业政策方面,继续推行  相似文献   

15.
对比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与我们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一方面认为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这就避免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向性错误;另一方面,认为改革还需要解放思想,要在观念上把改革当作一场革命,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与机制,这又消除了戈尔巴乔夫之前的改革过于保守的失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初“南方谈话”后,邓小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和思考着当代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重要的理论探索。邓小平指出。必须要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本:要用发展的眼光防止和解决两极分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纲;要通过集约化和集体化解决当代中国的农村农民问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为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宁德业 《求实》2005,4(2):67-70
苏东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前后经历了 4 0余年 ,出现了三次浪潮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却犯下了严重错误 ,最终走向失败。这主要是由于其实行了错误改革路线、党内特权腐败现象导致民心丧失而使改革失去了群众基础、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我们中国要吸取其教训 ,从改革的指导思想、策略原则、和谐环境构建等方面取得突破 ,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中共经济决策层十分重视东欧国家的改革理论与实践。东欧改革经验在中国改革的动议、设计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从最初大量引介东欧改革资料、形成赴东欧考察和邀请东欧经济学家访华热潮,到计划经济理论回潮背景下质疑东欧改革经验的适用性,再到因实现对商品经济的理论突破而超越东欧改革经验,中国对东欧改革经验的态度转变既体现了自身改革思路的不断深化,又是一个双方在认识上互相塑造的过程,并为二者改革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从字面上看 ,仅一字之差 ,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本质的区别 ?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 ?2 0世纪 50年代初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 ,通常指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 ,即社会革命。当生产关系成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 ,在阶级社会 ,就要求先进的阶级通过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 ,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 ,由此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 ,则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旧…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对二者进行历史比较分析,深入挖掘、研究、总结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经验,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