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文摘     
钟保姆,名钟兴宝,江苏吴县光福人。原中国福利基金会托儿所保育员。1952年3月8日调到宋庆龄身边任保姆,直至1981年5月宋庆龄逝世后,告老还乡。 宋庆龄第一次“欺骗”钟兴宝,是1966年秋天,那年,钟兴宝家乡的两间平房让村里的农民拆得“像马厩一样”。消息传来,钟很伤心:这是父母留给她的唯一家产呀。  相似文献   

2.
<正>在采写《宋庆龄与她的三个女佣》《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宋庆龄与她的秘书们》《宋庆龄与她的生活侍从》《宋庆龄与她的保健医生》这五部长篇系列报告文学时,笔者从宋庆龄上海与北京两地寓所的管理员周和康、安茂成及保姆钟兴宝、顾金凤乃至保健医生顾承敏等处,采访到大量有关宋庆龄艰苦朴素、廉洁从政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3.
宗和 《新湘评论》2012,(14):47-47
孩子都叫宋庆龄“妈妈太太” 1957年出生的隋永清是宋庆龄的警卫员隋学芳的孩子。据隋永清回忆:“她身边工作人员谁有了孩子都会抱给她看一眼。”  相似文献   

4.
宗和 《学习导报》2012,(14):47-47
孩子都叫宋庆龄“妈妈太太” 1957年出生的隋永清是宋庆龄的警卫员隋学芳的孩子。据隋永清回忆:“她身边工作人员谁有了孩子都会抱给她看一眼。”  相似文献   

5.
王凡 《党史博览》2003,(5):10-17
2003年1月27日,是原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此,笔者再次走进了秀美僻静的北京后海北沿那座46号院的大门,走访了曾与宋庆龄朝夕相处的身边工作人员……“我享受着‘皇家’待遇,尽管我不快乐……”1963年4月,当春风再度吹绿古老京城的时候,坐落在后海北沿的一座僻静幽美的旧日王府花园里,迎来了一位高雅而富于传奇色彩的新主人———宋庆龄。那年,宋庆龄70岁。初夏刚至,宋庆龄在新居举行了一次“招待会”:一为庆祝她创办和领导的中国福利会成立25周年,二为请朋友们在新居处相聚共叙。为迎接宾客的到来,宋庆龄和工作人员一起做…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因为与孙中山的婚姻而成为万众瞩目的“国母”,及至成为中国史海中一个扬名千古的传奇女性。孙、宋结合,无论对孙中山或是对宋庆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于孙中山来讲,宋庆龄不仅是他的生活伴侣,更是他革命事业忠实的战友、助手、继承者。而对于宋庆龄来说,孙中山是丈夫,还是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导师。在她的意念中,爱情与革命已经融为一体。与孙中山的10年婚姻里,宋庆龄的家庭生活大多数时候在动荡惊险渡过,这段非凡婚姻决定她必将不平凡地走过一生。  相似文献   

7.
<正>宋庆龄在寓所接待过无数声名显赫的中外宾客。寓所不仅是她温馨的家,更是她接续为新中国奋斗、关心儿童、促进中国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场所。1947年,宋庆龄在给友人王安娜的信中写道,“感谢你提醒我要做更多的促进工作的必要性。但是也许你不知道,一星期里有好几次我在家里请人来喝茶、吃饭,就是为了促进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活动”。商讨“创办一个像样的月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宋庆龄在1950年发出“让我们把中国的真实情况传达给全世界的人民”的号召。她还多次致函周恩来,要求允许中国福利基金会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创办一个像样的月刊”来扩大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8.
正据原上海宋庆龄寓所管理员周和康老先生向笔者所述,自从他1956年4月底来到宋庆龄身边工作起的20多年里,宋庆龄共亲笔写给他70多封信。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主办的《孙中山宋庆龄研究动态》内刊上也有文章对此作了印证。这70多封亲笔信,大都是宋庆龄居住在北京寓所时通过邮局挂号邮寄的,也有小部分是交给来往上海的沈粹缜、李家炽等领导和挚友顺便捎带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宋庆龄的动向备受关注。1946年7月22日,她发表声明,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及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呼吁成立联合政府,实行民主制度与土地改革,强调唯有正确实施三民主义才可解决中国问题。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宋庆龄继续从事救济事业,拒绝参加国民党政府的任何工作,拒绝为国民党政府斡旋“和谈”。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对中共政策不甚理解、对出席新政协会议的身份心存疑虑等,宋庆龄对中国共产党邀请她北上出席新政协会议一度犹豫,但最终决定北上。宋庆龄北上的意义重大,体现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两条道路的汇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1996,(8)
宋庆龄入党小记宋庆龄是当代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早在30年代初就已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李云曾回忆说:“记得1937年的一天,我们在谈工作,庆龄同志突然把声音放低,轻轻对我说:‘我算不算党员?’党组织让我回答她:‘你同共产党员一样。’她微笑地点点头。”显...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生前谈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庆龄生前谈孙中山张珏宋庆龄生前曾多次对我谈起宋家及孙中山先生的一些往事,大约1981年4月底5月初,她逝世前不久,又用英文写成《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一又。在她辞世一个多月之后,我将该文译出。宋庆龄说,她父亲宋嘉树(又名耀如和查理)青年时代在美国...  相似文献   

12.
沪上英杰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坚定地执行、捍卫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王大政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她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为世人爱戴和敬仰。宋庆龄的亲属可以说是“满门望族”。她的姐姐宋霭龄是曾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夫人;她的大弟来于文也担任过行政院院长的高官;她的妹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宋庆龄曾告诫她的二弟宋子良说:“是宋家为中国而存,而不是中国为宋家而存。”从人情上来说,他们是同胞手足,尤其是宋美龄,宋庆龄和她长期生活…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9,(9)
<正>198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发出了《关于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此前,宋庆龄曾经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么,宋庆龄究竟是何时要求入党,又为何长期没有解决加入组织的问题呢?新中国成立以前,宋庆龄先生曾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在许多个关键时刻,为共产党人解决了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先生又积极投入到救助妇女儿童的工作当中。1950年3月,宋庆龄给中共中央写信,谈到她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新年刚过,居住在北京后海一幢花园洋房里的84岁高龄的宋庆龄无心欣赏园中的雪景,她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1977年新年刚过,北京后海北河沿46号花园里的松柏与草坪上的积雪在闪着银光,整个宅寓里一片静悄悄的。84岁高龄的宋庆龄无心欣赏园中的景色,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眼看那令人心碎的日子──1月8日就要来临,她又想起了一年前抱病参加周恩来总理追悼会的悲痛情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宋庆龄未能公开发表悼念周恩来的文章。现在,“四人帮”已被粉碎,宋庆龄作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国事活动,她正在…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在香港的4年(1938-1941)正是抗日烽火在神州大地遍地燃烧的年代。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在这短短的4年中,运用她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解放,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从上海到香港朋7年11月12日,12月13日,上海、南京相继沦陷于日本侵略军之手。中共中央非常关心居住在上海的宋庆龄的安全。毛泽东、周恩来特地从延安连拍两次电报建议她离沪去香港。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收到电报后,立即派交通联络员李云(祝秀贞)转送给她。宋庆龄接到第一次电报,表示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暂缓离开上海。接到第二次…  相似文献   

16.
宋庆龄,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美丽传奇!在她生命最后的岁月里,困惑忧愁疾病缠绕着她,可她仍一如既往地前行,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行不可磨灭的美丽足迹!在宋庆龄诞辰111周年的日子,本文作者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视角深刻解读了宋庆龄晚年幽闭的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回忆宋庆龄     
李云 《党的文献》2003,(3):89-95
我在 1 93 6年 5月被党派到宋庆龄那里工作 ,对外名义为秘书。解放后接受宋庆龄的邀请 ,经组织调动 ,由她亲自委任 ,我担任了中国福利会第一任秘书长。我和宋庆龄相处多年 ,经历、感受的事情很多 ,这里回忆的仅仅是一鳞半爪。党派我到宋庆龄处工作1 93 6年 4月 ,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恢复同坚持在上海工作的中央特科的联系。冯雪峰一到上海 ,就来看徐强 (我的丈夫 )。他向我们传达了中央瓦窑堡会议的精神 ,徐强向他汇报了工作情况。冯雪峰决定停止警报工作 ,由徐强全面负责情报工作 ,并要我们另找房子 ,换个环境。接…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宋庆龄为实现孙中山的遗愿,出访莫斯科。她虽不是作为失败的逃亡者来到莫斯科,但她从上海出走时,却是秘密出去,带“悄悄逃亡”的传奇色彩。蒋汪争相拉拢,宋庆龄退无可退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实行反共清党后,汪精卫和武汉国民党中央在政治上也开始了“右转”,解除了鲍罗廷的顾问职务,认可朱培德在江西“礼送”共产党人出境的事件,并最终于7月14日举行分共会议,进而实行“宁汉合流”,共同反共,全面“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在这纷繁复杂的激烈斗争中,宋庆龄始终把握着一…  相似文献   

19.
宋庆龄赴京     
1949年6月15日到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新的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中共中央对宋庆龄十分敬重,诚挚地邀请她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特派中央候补委员、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持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前往上海去迎请宋庆龄。陪同前往的是廖梦醒。  相似文献   

20.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宋庆龄,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矢志不渝地坚持着革命事业。早年宋庆龄追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是孙中山的贤良伴侣和亲密战友。孙中山逝世之后,她忠诚于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始终坚持三大政策,坚持国共合作,始终奔走在革命最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