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将传统“监所检察”变更为“刑事执行检察”。这一变更不是简单的部门称谓的变化,而是涉及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的重大变化。但是,现实中还存在法律支撑不足、工作机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力量有限、监督角色被同化等诸多与刑事执行检察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笔者通过对当前以派驻检察为主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现状的分析,试图找出解决制约工作发展的障碍,寻求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刑事执行的封闭性、单向性、惩罚性要求引入外部监督机制,从而实现刑罚应然效果,保障服刑人员人权。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对刑事执行环节的检察监督,实现有效的权力制约,这既是法律监督在刑事执行领域的具体展开,也是刑事诉讼权力制约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外行刑实践的普遍共识。当前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着普遍性和个别性两个层面的问题,普遍性问题包括监督的规范层级较低、执行主体多元、监督方式有限、监督领域广泛,而个别性问题则集中在刑罚交付执行、监禁刑、社区矫正、财产刑等环节或领域。对此,需要在推动统一刑事执行立法的同时,建立刑事执行信息互通机制,并就监禁刑、社区矫正、财产刑与刑罚执行变更等环节制定针对性监督方案,实现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体系化和现代化革新。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监督制度作为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刑事立案监督,需要重点增加对检察机关侦查部门的立案监督、对审判机关的刑事立案监督;关于刑事侦查监督,应当从监督侦查活动违法行为、强制性侦查措施和羁押期限、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重点完善;关于刑事审判监督,需要扩大监督范围、完善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刑事第二审审理程序监督;关于刑事执行监督,应赋予刑事执行程序启动权,变更程序启动权唯一主体地位,对适用不当的刑罚执行变更裁定的抗诉权;另外,完善刑事诉讼监督的结构性权力要素.  相似文献   

4.
自由刑的变更是刑事执行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分析了我国自由刑变更监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适当扩大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建立检察同步监督机制和公开审理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现有的自由刑变更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改贯彻了“三个维护”有机统一的监所检察工作理念和大刑事执行监督的理念,将刑事执行监督职责统一交由监所检察部门承担,主要包括: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羁押必要性审查、死刑执行临场监督、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对相关规定要予以正确的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6.
刑事执行内容的变更一定会涉及当事双方的利益诉求,被害人只有参与到执行中来,变更时充分考虑被害人的意见,才能很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罚执行变更领域的运用,有利于鼓励罪犯积极改造,真正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本文在行为和人格考量二元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刑罚执行变更不但要考虑犯罪行为、被羁押期间的行为表现,而且还要考虑其犯罪危险人格是否已经被矫正,针对性地宽严相济,才能综合、全面地权衡刑罚执行变更对罪犯的积极作用,体现人本主义的关怀,从而实现刑罚执行变更的奖励功能与刑罚预防目的的衡平。  相似文献   

8.
审前羁押与审后羁押或者说明刑事执行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近些年来,刑事执行理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也引起了司法实践的回应.刑事执行活动迅速发展与我们国家的现存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反差.借鉴刑事执行制度的发展,我们有必要考虑在审前羁押手段的适用、变更、解除以及被羁押者的处遇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和解中,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往往是双方成功和解的标志。认真考察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对完善刑事和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刑事和解协议的生效要件包括协议要符合私法基本精神、受公法制约并且与刑事和解终极目标一致。根据刑事和解实践,在符合特定条件时,确认某些刑事和解协议无效或可变更,可有效保证刑事和解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检察机关负有对刑罚执行进行监督的责任,在监禁刑执行检察监督中存在相关规定不完善、手段与目的的矛盾突出、交付执行和刑罚变更执行检察监督软弱无力的问题,解决之道是制定刑事执行法,增强监督权威、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禁刑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监督与被监督机关进行信息联网和监控系统联网,强化对监管活动的动态监督、对刑罚变更执行由事后监督转变为全程同步监督、提高刑罚执行检察监督人员的素质,增强人权保护观念。  相似文献   

11.
对刑罚执行变更活动实行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实践中,由于目标价值的缺失、立法滞后等原因,导致刑罚变更执行监督职能弱化,影响了监督效果的实现。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制约刑罚变更执行监督有效开展的原因,构建科学、合理的刑罚变更执行监督机制,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完善了刑罚执行变更的法律制度,统一了全国减刑、假释案件的裁判尺度和执法标准,但也存在修改变动太快、精细化不够及协调不到位的问题,对刑罚执行有一定影响。需要监狱机关主动适应刑罚执行形势变化,把握刑事司法政策发展趋势,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探索研究刑罚执行工作新对策,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刑罚执行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死缓变更执行死刑与死缓罪犯的生命息息相关,但现有的刑事立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其关注较少。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中关于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规定作出了必要的修改,但对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分歧仍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死缓变更执行死刑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其故意犯罪的"发生时间"和"发现时间"需要界定范围。对怀孕妇女故意犯罪不适用死刑的时间范围需要明确。在死缓执行期间内,既实施故意犯罪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如何处理也需要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行刑变更程序是行刑过程中发生法定事由而依法变更原判刑罚的执行方法或内容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顺序、步骤等的总称,它是保证行刑变更公正性的基石。行刑变更程序的基本价值在于:行刑公正、刑事一体化建构以及行刑立法之完善。  相似文献   

15.
减假、假释是刑事执行过程中刑罚内容变更的重要形式.从程序上讲,减刑、假释是通过审判来变更原判决或者裁定的内容,目前采取由执行机关提请的方式,尽管诉讼效率较高,但没有体现诉讼中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原则;刑罚变更也是一种诉讼活动,变更请求权是一种诉权,应当由承担公诉职能的人民检察院来行使;人民检察院的刑罚执行监督权只有与程序性权力相结合,才能更具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论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 ,它对于矫正起诉指控中的错漏、发现实体真实具有重要意义。“虹桥”案的审判表明 ,我国公诉机关对刑事公诉变更制度的掌握和运用还存在着不足。同时 ,我国对刑事公诉变更制度应在刑事诉讼法中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开放的空间,但需要立法者、司法者和执行者在刑法基本原则的制约之下展开其具体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首先作为刑事立法政策指导刑事立法,而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事执行政策应当放在整体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考察,在有关犯罪人人权保障和被害人被害补偿的刑事社会政策中进一步展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刑事强制措施着手,深入探讨了导致刑事强制措施变更的原因、原则,同时对几种具体变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刑事强制措施的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在执法实践中,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相当紧迫的。  相似文献   

19.
法院拥有变更指控罪名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矫正起诉指控中的错漏,发现实体真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刑事诉讼中法院无权变更指控罪名的观点进行批驳,提出法院拥有变更指控罪名权的理由,并对法院行使变更指控罪名权的程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战时缓刑暗含刑事程序法的要旨,需要一个程序运行机制,即战时缓刑的申请、军事法院的宣告和有关机关的交付执行。理论界对战时缓刑的执行和考察机关存在争议,由军队保卫部门负责考察,其他部门和组织配合,比较合理合法。战时缓刑的变更执行程序,包括戴罪立功表现的考察报告程序、军事法院的认定程序和撤销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