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新的时期我国能否抓住机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大考验。文章就发挥地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和谐价值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和谐等方面,探讨怎样营造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展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优势,蕴涵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和谐社会;同时,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并为解决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提供基本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必然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治国方略,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标,还需解决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力量。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成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今天,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我们立足时代,立足实践,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天津律师》2005,(6):1-1
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的法制。  相似文献   

5.
刘光 《政法学刊》2002,19(2):14-18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的共同追求都是社会的和谐。前者揭示了全人类和谐的一些基础条件,后者则是国家和谐的设想,两者在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上是共同的,并不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因是人民当家做主、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也必定走向和谐。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所以,我们要把和谐的理念纳入法治之中,逐步克服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公平正义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起码的公平正义,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平等,社会地位和待遇差距过大等等,那么,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核心,民主与法治是保障,不讲民主的法治是野蛮的、落后的,与和谐社会相背道而驰的。民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民主需要法治来保障,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公民的权利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没有人权可言,人的和谐发展也得不到实现,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建立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周文 《中国司法》2012,(4):84-86
在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步入“六五”普法之后,特别是在我国宪法实施30年之后,人们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全民普及法律知识活动转到弘扬法治精神的层面上来。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将公平及其实现问题置于具体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进行考察,并将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估社会公平及其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尺;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并呈现三级渐进的基本走向;我国当前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重塑新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机制,争取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在现阶段中国最大限度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公平正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本质属性。公平正义可以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本文论述了公平正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和谐,并着重论述了如何以公平正义为尺度促进社会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使人们和谐相处,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是难以和谐的。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利益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这一内在联系,客观上要求我们以促进经济和谐为基点,进而构建和谐社会。这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讲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一切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人的共同愿望。因此,当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人们就从各个方面积极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笔者认为,同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行为方式相比,和谐的信念更带有基础性,更需要我们牢固地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转轨变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疆多元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条件。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新疆和谐文化的建设,从而达到对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2月29日,中国公证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公证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公证员是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法律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者。公证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平、正义的法律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了公证事业能否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和谐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作用、和谐文化的本质特征以及推动文化创新使人人享有发展成果的论述,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主客体的和谐关系是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一国的行政执行力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社会能否得到安定。党和中央历来特别注重营造一种和谐有序的社会大环境,以达到真正"服务于民",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但从目前我国行政主客体的现实关系来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本文试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对此进行相关的分析,并最终提出强化维权意识、营造和谐行政主客体关系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其中,能否从深层次上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小康社会得以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客观基础--社会文化生态基础,能否自觉地将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优化与这一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乃是涉及全面小康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公平、民主、文明、法治的社会,需要以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稳定器,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控制还是应着眼于使人们的行为具有可信度呢?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激化,构筑一个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应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理念、制度和实践中寻求和谐音符,以诚信为逻辑起点,以法治为保障,通过行为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实现和谐利益。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法治是社会和谐平安的基石,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  相似文献   

20.
赵京 《政府法制》2009,(18):46-46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文化就是实现两者之间沟通、协调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如果不能形成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所以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而城镇社区文化作为文化建设最基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一样,做好了,和谐文化就会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