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1953年10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和具体实施,计划供应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开始在粮食消费领域逐渐确立起来,并由此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粮食票证制度。这一制度与整个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由中央高层采取的涉及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实施成效和社会影响来看,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在其存在的40年时间内,正负效应交互作用,对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社会结构乃至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伟 《理论学刊》2005,(12):90-91
"大跃进"运动使国家权力扩张至乡村社会中,彻底破坏了中国乡村社会的传统权威,加速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旧体制的衰落和解体,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重铸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它所体现的中国人民那种改天换地、自强不息的精神,永远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它首先是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它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科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凸显它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学;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强调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包括:改革开放是动力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途径,各阶级、阶层的和谐与和睦是社会阶级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基础,制度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刃 《世纪桥》2012,(4):40-44
粮票是我国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是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见证。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全面退出,小小方寸票证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发展到物产丰富的全面过程,也承载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在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 ,邓小平完成了把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分离出来 ,把市场从市场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双重任务 ,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市场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 ,邓小平完成了把计划经济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中分离出来 ,把计划从计划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双重任务 ,为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利用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 ,邓小平提出新体制要吸收计划和市场两者的优点 ,社会主义要利用计划和市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实现市场与计划的内在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改革方案,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观念,并最终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在党的十四大上作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决策。这是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文刃 《党史文苑》2012,(5):49-53
粮票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自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始,至1993年票证全面退出,小小方寸票证作为一种载体,见证了我国从物质匮乏到物产丰富的全过  相似文献   

8.
薛克 《发展论坛》2000,(6):53-56
社会发展计划体 制是整个宏观管理体 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20年的改革,我 省社会发展计划体制 发生了显著变化,但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 约,改革还很不彻底, 构成社会发展计划体 制的一系列基本制度 如计划决策制度、计 划调节制度和计划组 织制度还很不完善。 认真分析20年来我 省社会发展计划体制 改革进程,对于进一 步深化社会发展领域 的各项改革,加强社 会事业的宏观调控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年来我省 社会发展计划体制改 革进展情况 我省传统的社会 发展计划体制是建立 在单一计划经济基础 之上的,这种与市场 …  相似文献   

9.
一、科学命题的提出以及进行科学论证的必要性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这段讲中,邓小平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这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根本性突破,它彻底动摇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一科学命题,人们往往误认为…  相似文献   

10.
张健 《唯实》2004,1(8):47-4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的兴起和确立,决定了当下"集体"内涵的特殊性,即它既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真实的集体",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被异化了的"集体",而是一种新型集体.这种新型集体要求确立一种相应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新集体主义.其基本要求是功利性原则与奉献性原则相统一、个人正当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告诉我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因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2.
计划与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属于社会运行机制范畴的辩证认识,是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制度的辩证统一,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与计划的辩证统一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前线》1993,(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已经强调多年了。去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又明确指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束缚,又一次大大解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振奋了人们的开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是:(1)生产的社会化;(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生产才能正常进行。生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 1.计划和市场/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市场经济/市场/计划和市场/计划/市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竞聘上岗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此制度的全面推行必将发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一、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的社会效应 竞聘上岗制度是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使用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具体体现。其社会效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对物的配置是采取计划手段实现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对物的配置采取了市场配置方式。对物实行市场配置以后,必然提出对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配置,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黄刚 《理论研究》2013,(2):74-80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这一经验的取得是以科学理解"计划与市场"这对基本范畴为前提的,以此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关注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前沿问题.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的改草开放;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中国道路的主题和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活力.中国道路的拓展正在不断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19.
正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不能沿袭计划经济"身份管理"的管理模式,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矛盾则决定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社会治理必须抓住社会的根本纲领,以社会根本纲领的治理带动其他非根本纲领的治理。从这一结论出发,笔者以为我国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是社会需求与社会需求供给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社会需求与社会需求供给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对象。社会需求是生存需求基础之上的需求。就社会发展而言,当人们的生存需求基本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既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也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政治"造神运动"的产物,而是自然"生成"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中国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雷锋精神的深刻思想渊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构成了雷锋精神的坚实社会基础。在思考雷锋精神的产生问题时,还需要正确看待雷锋与毛泽东、雷锋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