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以苏为鉴,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苏联霸权主义做了坚决斗争,并且最终促成中苏关系正常化。邓小平退休以后,继续密切关注苏联命运。  相似文献   

3.
苏联模式的根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在历史上,苏联模式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这种模式的日益凝固和僵化,其对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国际共运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在汲取苏联模式惨痛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根本否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阐述了苏联模式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丢弃“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理论创造,他虽曾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生前基本上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樊篱。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质性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真正开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谭妹冬 《前沿》2007,2(1):11-13
“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这是邓小平对苏联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后得出的历史性结论。本文介绍和分析了邓小平对苏联政治、经济和外交模式的反思、突破及其成就,旨在说明,没有邓小平对苏联模式的反思、突破,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其思想理论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他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水平的高低,应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社会主义可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可以两权分离,有多种实现形式。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石,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主要是: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思想障碍;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现实基础;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以其鲜活的理论特色与人格魅力,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和研究他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各种挑战。邓小平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上,通过意识形态的剥离、合理化、回避和创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重构,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再次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了实用的和作为现代化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并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无愧于我国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国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一,在于忽视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扬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考察和研究,忽视了对苏联共产党历史以及苏联历史的研究.而造成上述不足的根源在于我国学者往往习惯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而割裂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苏联历史和苏联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只有加强对苏联历史的研究,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得更加透彻,也才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随着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时期的档案不断解密,苏联共产党历史和苏联历史中的很多疑问将会得到客观的阐释,而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1956年,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路子”上犯了“左”错误。60年代,随着中苏论战的逐步升级,毛泽东又转向全力维护苏联模式,把对这一模式的突破性改革看成搞修正主义。至此,对毛泽东来说,突破苏联模式的时机已经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5.
窦凌 《理论月刊》2002,3(8):85-86
有人认为,原苏联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苏联模式”所致。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本文认为僵化的不是“苏联模式”,而是不顾历史条件变化继续推行这种模式的思想观念。苏东演变启示人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适时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孙卫芳 《桂海论丛》2010,26(1):15-18
邓小平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积极推动理论成果的大众化。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理论,以贴近大众的形式推介理论,以服务人民的目标创新理论,努力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理论财富和精神支持,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从邓小平的探索与实践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对于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纪念邓小平同志,重温他关于多党合作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目的就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张志芳 《前进》2012,(8):48-50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卓越的理论品格和创新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群众性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兰世惠 《人民论坛》2012,(8):140-141
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现在仍处于低谷,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