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1931年7月,黄道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闽北根据地进入发展时期。在主力红军长征以后,他领导了闽北地区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树赶了“东南半壁江山”的旗帜。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团后,黄道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公开的职务是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冀鲁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8年夏,杨得志奉命率部东进冀鲁豫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冀鲁豫边区的5年零3个月,他为建设敌后重要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做出了杰出贡献,不仅其军事指挥艺术载入军史上,而且他高超的统战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了根据地的扩大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袁晓磊 《世纪桥》2020,(3):42-45
澎湃是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他在早期形成的农运思想,为他在后来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海陆丰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实践中领导海陆丰地区进行农民运动,创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我党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和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志丹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西北红军和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之一。在他十多年辉煌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利益、深入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不仅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促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而且使群众路线在陕甘边区得以从理论变为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阮英平是闽东革命的杰出领导者之一。他从1931年参加革命至1948年2月3日遇害牺牲。为革命整整奋斗了十八个春秋。其中除了1938年2月北上抗日至1947年7月重返福建的九年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闽东战斗和工作。他为创建和发展闽东革命根据地出  相似文献   

6.
朱理治,是知识分子出身并受过长期革命锻炼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也是精通财经工作的党内专家。在他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与陕甘宁根据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朱理治从1935年至1943年一直战斗和生活在陕甘宁根据地,期间先后担任过中共陕甘晋、陕甘边省委书记,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等重要领导职务,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陕甘宁边区,为边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他在担任中共陕甘晋省委书记期间,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执行了极“左”错误政策,以致逮捕关押了大批陕北根据地干部,包括刘志丹、高岗等人,并杀害了几…  相似文献   

7.
滕代远是我党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从1928年平江起义起,滕代远就和他的亲密战友彭德怀等.率领红五军和红三军团,驰骋、转战湘鄂赣边,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搜集了部分史料。对滕代远奋战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期间3次转战修水的经历作一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8.
黄道从1931年7月到闽北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到1938年闽北红军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北上皖南,在武夷山这块红色土地上战斗了整整7年,为闽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闽北红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市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自1927年7月参加革命后,一直在参谋、参谋长、代军长、司令员、副校长和教育长等军事和管理岗位工作。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保卫和发展晋西南根据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胸怀全局,多谋善断,果敢坚决,善于攻坚,是深得毛泽东器重和信赖的骁将之一。2019年4  相似文献   

10.
杨青 《党史纵横》2000,(1):32-34
1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聂荣臻作为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自1937年11月到1943年秋,从五台山地区开始,率领近三千人的八路军队伍,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经过分兵挺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创建并发展了拥有晋察冀(后改称北岳)、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人口约1500万,主力部队约11万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创立、巩固与发展中,聂荣臻身兼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晋察冀分局书记等。在这期间,他创造…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是他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所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革命根据地进行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的总目标等,都有力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从他率领红七军转战湘桂粤边境到驻足常德,指挥50万大军挺进大西南;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到第二代领导核心,三湘四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个个名垂青史的足迹,就如一幅幅惊天动地的壮丽画卷,在潇湘儿女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不可磨灭的丰碑。转战湘桂粤:邓小平在湖南江华果断作出决策———沿着湘粤边界走,到江西与朱毛红军会师去!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奉命到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根据地发展到13个县、100…  相似文献   

13.
陈云对北满根据地建设倾注了极大心血。他带领北满军民展开了五个方面的工作:放手发动群众,造成创建根据地的“真实基础”;剿灭土匪,消除根据地的心腹大患;减租增资、分配土地,满足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建军、建政、建党,为根据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抓紧财经、金融工作,为巩固根据地创造物质条件。从而圆满完成了北满根据地的初创任务,为实现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继一九四二年二月延安开始整风之后,各抗日根据地也开始了整风运动。淮北抗日根据地在一九四二年七月至一九四四年三月间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是全党整风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根据地的整风运动一起,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邓子恢从一九四一年五月代表华中局巡视淮北抗日根  相似文献   

15.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的发展与革命的实践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发展的各个时期,苏区革命精神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作为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体现,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创和坚持,给我们党提出了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如何保障红军的物资供给,如何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如何使红军在偏僻贫穷的边界地区生存下去,以及如何逐步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等重要任务.从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时候开始,毛泽东在用主要精力抓军事斗争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以后,直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毛泽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政府工作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抓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毛泽东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发展中央根据地的经济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  相似文献   

17.
习仲勋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赞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在领导陕甘革命的过程中,较早地认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路径,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这是一个皖东人民多年来一直怀念着的伟大的名字。1939年11月底至1940年10月下旬,刘少奇肩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领导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重任,从延安来到皖东敌后,主持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工作。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以皖东为发展华中的战略基地,领导江北新四军、八路军,坚决抗击日军,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积极向苏北发展,建立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从1941年5月开始,至抗日战争胜利,邓子恢一直担任淮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重要领导职务,领导与指挥淮北抗日军民,成功击退了日军和伪军发动的各种"扫荡"和"蚕食",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各种进攻和摩擦,并在根据地开展了各项建设。在此过程中,邓子恢十分重视宣传工作。他通过各种途径,阐发其宣传思想,以指导根据地的宣传工作,服务于抗日、反顽和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东哈 《党史纵横》2012,(11):13-14
1930年2月下旬,郭树勋受党中央委派统一鄂豫皖根据地,出任鄂豫皖根据地党的第一任特委书记。期间,他参与领导和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正式形成付出了心血,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巩固做出了贡献。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号召以武装起义来反抗敌人的残酷镇压,鄂、豫、皖三省党组织积极响应,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区,在党和群众力量比较雄厚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高举武装起义大旗,建立起自己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