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书籍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主要载体和表征.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数据表明,截至2016年9月,我国累计发布古籍数据388963条、3587347册.实际上,古籍存量还将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不断深入,数据还会不断刷新. 由于古籍载体受材质、生产工艺及保存环境、使用频度等因素影响,目前大部分古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其中约占5%达到严重破损的程度.因此,如何保护好古籍,并使破损的文献得到及时地修复,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古籍修复——绵亘不断继往图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工艺以后,纸这种物质在社会上逐渐多起来,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东晋时皇帝曾下令,以后书写材料一律用纸,不再用  相似文献   

3.
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工艺以后,纸这种物质在社会上逐渐多起来,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东晋时皇帝曾下令,以后书写材料一律用纸,不再用简帛。从那时起,书籍的载体就主要是纸了。纸是植物纤维制成的,成本低,携带方便,但易遭水湿、虫蛀、霉烂,也易于损坏。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的生产完全是抄写,抄写一部书尤其是大部头的书很不容易,复本很少。人们对获得的书籍十分珍惜,当发生损坏时,会想办法进行修复。虽然没有进行文献和实物考证,但有理由推断,起码在东晋时就有了古籍修复事业,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即使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书的复本量仍很少,获得一部书仍属不易,人们对破损的书还是要进行修补,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书籍。历史的发展使人们对历史遗物有了深刻的认识,古籍修复事业因此而绵亘不断,延续至今,并且还将延续下去。社会在不断发展,纸的生产工艺也不断改进,生产纸的原料不断增多,书籍的装帧形式在不断的改变,促使古籍的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族》2014,(2):29-30
<正>云南是少数民族古籍最为丰富的地区。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少数民族古籍的传承和使用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一)少数民族古籍不断流失。据统计,除已征集保管的外,云南仍有7万余册(卷)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散存于民间。这部分古籍,由于保管不善(或无保管意识)和其他诸多原因,正不断流  相似文献   

5.
东巴文古籍在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和文字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数量丰富的东巴文古籍目录汇编、文献译注和研究交流 ,可发掘东巴文古籍中蕴藏的深层内涵 ,为科学研究和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吉政发[2014]12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单位: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吉林省珍贵古籍(851部)名录及第一批吉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1家)名单,现予公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7]35号)精神,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加大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全省古籍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5):27-28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83;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应急预案”从一个生僻词逐渐变成了流行语。在我国。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开始成为严重威胁。全球新发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如何?我们编发这一组稿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年以来,危机管理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公共治安领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又一直处于各种危机的前沿。美国在处理各种危机事件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文章试针对美国对恐怖袭击应急对策、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对策以及对自然灾害应急对策予以论述.以期引起国内有关人士的重视;并借鉴美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提出了我国危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检察工作兼具较强的专业性、政治性,这就要求检察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法律素养和检察工作技能。检察队伍专业化是指各类检察人员具备与其岗位相适应的理论知识、思维方式、检察工作技能等素质,从而保证检察队伍能够承担起法律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0.
正在青海民族大学的藏药教研室和试验室里,师生们常常会见到一位仍然忙碌于藏药博士研究生培养和学校科研的耄耋老者,他就是青海民族大学"终身教授"毛继祖。今年已81岁高龄的毛继祖,1956年以大学第一号证书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藏语专业,作为"天之骄子"分配到北京民族出版社,准备为祖国的民族出版事业发挥自己的特长。但在1958年,当他了解到国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藏书是一门学问。从清代孙从添的《藏书纪要》与叶德辉的《藏书十约》记述的详尽方法中,可窥一斑:藏书于石仓以防火;藏于高楼以防潮;将具有驱虫效果的植物汁液或矿物质染于纸上,例如黄柏、花椒甚至有毒的红丹(四氧化三铅),以防霉防蛀;到了唐宋时期,公家藏书每年例行要根据所在地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除汉文古籍外 ,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和借用其他文字书写少数民族内容的古籍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族古籍是中国古籍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特殊部分。目前 ,有关民族古籍图书的分类和馆藏 ,未形成规范统一。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是 :民族古籍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概念 ;《中图法》没有具有的类目。为此 ,本文就民族古籍馆藏概况和民族古籍的特征进行介绍和讨论 ,意在解决民族古籍馆藏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危机行政管理机制主要解决政府在危机行政活动过程中怎么做的问题,涉及危机行政职能的实现方式及基本规则,涵盖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危机行政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更多的体现操作层面的内容,对于危机行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危机行政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危机行政管理机制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内容做一阐释。危机行政管理机制包括危机行政预警机制、危机行政预防机制、危机行政控制处理机制以及危机行政善后处理机制。这些机制针对不同的危机行政职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在实现功能的运行模式及方式手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着自身特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论述了沟通在管理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着重就掌握沟通管理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吴凡 《浙江人事》2006,(5):26-27
在我国,人员编制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军事编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企业编制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方管理的人员编制主要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因此,人员编制是由国家法定机关根据一定的规章和程序,按照党政群机关、政法机关及各类事业单位的职能、工作量等因素确定可使用的人数限额,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本文以嘉兴市级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形式,对人员编制管理机制问题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要按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新要求,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一些世界著名大学科研成果丰硕,研究实力强,令很多学术机构望其项背,这些成绩都与其相对灵活的科研机制体制密切相关。如斯坦福大学,一个教授的科研团队可拥有高达27位之多的博士后、若干访问学者和若干博士生,甚至助理教授的团队也有8个博士后及若干博士的情况也很常见。这种构成,对该大学能够不断涌现大量高质量成果,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声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模式对于国内实行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大学来  相似文献   

18.
包梅兰 《前沿》2008,(2):171-174
蒙古学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就如何对其开发与利用,提出采取多视角措施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彝文古籍翻译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理彝文古籍的核心任务,是作好古籍文献的翻译。只有把古籍文献的内容确切地翻译出来,才能让学者专家们从中掘取彝族历史、文学、语言文字学、哲学、自然科学诸方面的翔实资料,得以深入研究,发掘彝族文化遗产,以丰富祖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宝库。这一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大事。 对彝文古籍的翻译要作到“三性”俱备,即真实性、鲜明性、艺术性,也就是“信、达、雅”。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条件。翻译品的内容若不真实,不仅不能确切地揭示彝古文原著的涵义,不能向读者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相反地会给人们模糊的印象,甚至得出错误的理解,那就贻害不浅了。所以,对彝文古籍的翻译,真实性是首先必须保证的。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才进一步讲求鲜明性与艺术性,要求译文通顺,语义清晰,形象鲜明,情节  相似文献   

20.
《史记·大宛列传》载:“昆明之属无君长,……然闻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由此可知在两千年前,傣族地区就已普遍使用象作乘骑。这种情况,在傣族古籍中也可看到。傣族古籍中最早记载象的,要数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该书有两节专门写到象。第一节“月朗宛神象”,说创世神英叭造出地球以后,地球飘浮在大水上,晃动不止。英叭又搓下自己身上的汗泥污垢,捏成像房屋一样的一个大架子,投到水面上,像笼子罩住大鱼,把大地紧紧框住,使其不再摇摆。由于英叭有福气和神力,这个大架子变成了一头大神象,“象牙似两棵大树,每根重十万斤”,“粗壮的象腿,一只就重十九万斤”,它用粗大的四脚,紧紧挟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