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适用宪法是宪法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中国宪法的不可适用性却极大地影响了宪法的权威与效力。美国宪法的有效适用使其宪法观念深入人心 ,而这与美国宪法是其民事诉讼法的一个重要渊源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对美国民事诉讼法的宪法渊源及其成因与启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并期望对中国宪法司法化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宪法基本权利是个人作为人的固有主张或资格.它是每一个公民对于国家机构、公共机构、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权利.它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权利.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公民在宪法上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在阐述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概念、分类、救济等基础之上,还例举了英、美、德三国的宪法基本权利做了基本的比较,以期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3.
有关社会事业建设的宪法条款,可称为"社会宪法"或"民生宪法",宪法从而成为公共服务根本法、"惠民根本法"。对各国民生宪法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事业建设并非现代社会才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而是近代国家所固有的一项任务。如今约有70%的国家宪法规定了社会事业建设,其规范类型分为政策性规定和权利规定,基本内容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文化。从宪法结构上看,其主要分布在总则、基本权利一章或设立政策专章。绝大多数宪法对社会事业建设条款的可司法性没有明确规定,这是其效力问题被争论不休的文本根源。在宪法中规定社会事业建设,并在实践中给予其更有力的宪法保护,是各国致力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民生宪法的文本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全面贯彻实施,以宪政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效力方面来明确宪法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因而宪法具有可诉性;宪法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保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总章程,因而宪法明确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宪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相似文献   

5.
杨波 《法制与社会》2011,(14):12-13
对宪法概念的争论一直持续着,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不同观点,其根源就在于对宪法是否自古就有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异。肯定者普遍认为,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宪法;而否定者则认为宪法产生于申世纪的英国,其标志是1215年《自由大宪章》和1295年“模范议会”或者出现于近代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他们认为宪法主要是限制王权或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只有具备这种特征的宪法才是真正的宪法。但是尽管这些学者的观点不一,他们对宪法的定义大多都没有跳出“宪法是根本法”这个范畴。只不过定义切入的角度不同,主张宪法自古就有的学者们主要是从宪法的内容属性方面对之进行定义,而其他学者则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宪法进行定义。笔者认为,宪法内容方面的属性才是宪法的本质属性,而形式方面的属性则是由其派生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试图从内容方面探究宪法的真正定义。  相似文献   

6.
高轩 《政法学刊》2003,20(3):30-32
英美法系国家的宪法监督权,通常由普通法院和专门机关来行使,这些机关均享有宪法解释权和适用权,宪法监督主体享有宪法解释和适用权是行使宪法监督权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 通常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并把英国宪法看成是唯一存在的不成文宪法的范例。应当抛弃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这种分类。更好的区分方法是:那些国家有成文宪法,那些国家没有成文宪法,或者那些国家有宪法,那些国家没有宪法。可以根据宪法修改的方法对宪法分类。有的宪法的修改由立法机关经过与普通法律一样的修改程序即能修改,有的宪法的修改需要特别的修改程序。属于前一种类型的宪法很少,新西兰宪法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8.
权界式公民宪法义务是公民宪法义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宪法权利的限制规定.权界式宪法义务有隐含与显明两种存在方式,有概括限制型和具体限制型两种类型.以时期、地域、法系、阶级性质以及发达程度等多种标准对各国宪法中的权界式宪法义务予以量化比较,可以较全面地把握其立宪状况和基本规律.通过对156个宪法文本进行分类统计,我们发现,在多数国家的宪法中,权界式宪法义务(尤其是具体限制型)以隐含的方式存在,这符合宪法的基于人权保障的平衡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宪法是好的,宪法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但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完善,应该修改而不修改,不利于维护其权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修改宪法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现代的法治国家和社会中具有至上性和权威性,是法律之法律。宪法监督制度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国家民主法制的基础与核心。我国的宪法在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后,虽然其宪法监督的制度有了突破性的进步,但在总体上尚不够完备,还需要进一步的法定化、制度化、程序化,以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笔者试从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进行探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针对有关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