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侦查讯问程序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刑事侦查讯问程序公正价值的缺失,提出完善我国侦查讯问程序的具体方案,注入程序公正因素,以契合现代法治国家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当行政程序的判断模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秦伟 《法商研究》2004,21(4):38-43
行政程序具有正当性与非正当性之分。正当行政程序的传统判断模式为 :绝对工具主义模式、相对工具主义模式、经济效益主义模式、程序本位主义模式和利益衡量模式。这五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整合模式应当成为现代正当行政程序的判断模式。其基本内容是 :程序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辩证统一。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辩证统一 ;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的辩证统一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其中实现最低限度的公正是该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理性反思与改革之价值趋向 根据诉讼法有关理论,程序法的价值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又称目的性价值,体现在程序的公正、自由和效益上;外在价值又称工具性价值,是指实现民事诉讼程序外在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相似文献   

4.
行政公正:行政法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正原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过程和结果可以为社会一般理性人认同、接受所要遵循的原则。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实践"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指出此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实现的保障,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所要达到的目标,"实体公正是一种结果价值,而程序公正是一种过程价值,其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行政公正","实践"公正则是行政公正的外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程序公正是刑事诉讼立法的基准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刑事诉讼理论将刑事诉讼法作为刑法的附属法,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一直被视为一元化的工具价值。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的社会,刑事诉讼法已被视为多元价值的结合体。但是,在价值多元的立法需求条件下,刑事诉讼制度设计采取多点定位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价值冲突调整失序,刑事诉讼法内在价值的和谐性和制度设计的逻辑统一性无法完美的实现。因而,确立程序公正为刑事诉讼立法的基准价值,既赋予刑事诉讼法以独立的法治价值地位,有助于推进刑事法治,又为解决刑事诉讼立法技术方面的困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和程序设计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反思及改良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绝对的客观真实与程序利益的矛盾。根据诉讼法有关理论,程序法的价值可分为内在价值(即自身价值)和外在价值(即工具价值)。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亦称目的性价值,体现在程序的公正、自由和效益上。民事诉讼法的外在价值(即程序工具价值),是指实现民事诉讼程序外在目的之手段或工具。在民事再审程序中,它主要体现为实现实体的公正,保障任何一项民事裁判都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适用正确两个标准。纵观诉讼制度的发展史,始终存在着程序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冲突与协调问题。从理论上讲,民事诉讼程…  相似文献   

7.
程序公正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程序法被看作仅仅是实施实体法的手段和工具,导致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广泛盛行,使程序法律制度受到破坏。本文通过对程序公正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探讨和研究,阐述了程序公正在当今建设法治国家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必须树立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重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对法律程序的认识,存在程序价值主义与程序工具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季卫东教授在他的《法律程序的意义》一文中提出“程序没有预设的真理标准”,“应淡化决定过程中的道德论证”。笔者以为,季文在强调程序的技术性时忽略了对程序本身伦理基础的深入探讨。以季文的影响力,易强化国内程序工具主义的倾向。是作此文章,以重申程序自身的价值意义,并试对程序价值偏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程序公正是程序的内在价值,它为人们提供了评价诉讼程序优劣的价值标准。但该原则十分抽象,因而为诉讼程序本身设立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公正标准,便成为当务之急。而平等性是公正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试从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及其现实意义方面,揭示平等性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民事立案程序之立法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贤华 《行政与法》2004,(10):80-82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设置的立案程序存在弊端,难以适应加强诉权保障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时代要求,故应认真审视与重构民事立案程序。笔者认为,民事立案程序在逻辑结构上是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接收程序、审查程序、决定程序及救济程序构成的“子程序”系统,每个“子程序”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功能,均应予以认真探讨和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法理学者揣着法治现代化梦想,引介了大量西方法律知识、价值和方法,进而衍生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法理学”知识体系;通过接纳融合民主、自由、正义、公正、平等、法治等要素,出现了“中国法理学”的价值体系;通过学习和运用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法律论证、法律修辞等方法,搭建了“中国法理学”的方法论体系。中国法理学理论为法治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基础性条件,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缺乏专业精神;对法律价值体系的接受没有实现中西融贯;在方法论体系中缺乏整体思维与体系思维的区隔以及对逻辑的重视。中国需要建构以实现法治为目标的,能够分析、解释、解决中国社会矛盾的法治话语、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法律思维是法律人应有的基本品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律思维作为一种职业性思维,具有以法律语言为思维语言、以“崇尚法律”为思维定势、以“恪守公正”为价值取向、以理性主义为指导的经验思维、群体性思维等特有属性,因而成为法律人的职业特征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联结纽带,作为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核心内容,成为延续法律生命、实现法律价值所必需的具体途径。为培养和维护法律思维这一法律人应有的基本品质,应当特别注意大学法学教育的改革、司法考试的定位、社会法律意识的普遍增强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论证中的逻辑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论证中的逻辑理性,是指追问以及追求法律的逻辑性或法律在逻辑上的合理性。逻辑理性在法律论证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为法律思维提供基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具有建构性功能;也可以为法律论证提供公正的平台。但是,逻辑理性在法律论证中也有一些局限性,这说明在法律论证中,只有逻辑理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补充。它们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关系体现了合理与合法的关系,其有机统一对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Basic law + separate laws and codification are the two modes countries worldwide adopted for enacting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in line with their national circumstances and legal traditions. Following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a moder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mode moderate codification should be China's choice for compiling an environmental code. Moderate codification is a dynamic and open substantive code-compiling mode. Based on idea changes and method innovations, it builds a basic logic system with the goal value as the core and the tool value as the technical method. An environmental code following the moderate codification mode can use the structure of General—Specifics. The General Part extracts common factors and elaborates the legislative purposes, basic principles, management rules and lead measures that dominate the overall situations and ar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Then each Specific Part (they form Specifics) compiles and integrates the relevant prevail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further regulat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refore, the cornerstone concept of eco-environment should be defined and the environmental legal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clarified. Environmental code derives from dual source-of-law and conside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its value goal, takes the eco-environment as its cornerstone concept, and regards the legal relationship as its systematic tool for constructing its framework system.  相似文献   

15.
文化法基本原则的确立需要以其基本宗旨为基础、合乎文化现象之规律、公共管理之原则,并尊重产业发展的市场准则。文化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包括文化自由原则、切实公平享用原则、产业促进原则、文化多样性原则以及精神价值优先原则。同时,这些原则还衍生了非歧视性原则、文化主权原则等。其中,文化自由原则是文化法律实践的逻辑原点,切实公平的文化享用是文化法制与政策追求的最终目标,精神价值优先、文化多样性是对文化本质属性与功能的体现,文化产业促进则是为实现其他原则所必要的工具性原则。多项原则作为一个体系,服务于文化法律实践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金梦 《政法论坛》2021,(1):29-40
人类设计算法、运用算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并优化社会结构.算法黑箱存在的前提预设是人类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断裂,算法黑箱针对自动化决策过程中特定的算法用户.在一系列的数据代码背后是算法主体的行为目标和价值选择,不同价值选择加上算法的涌现性和自主性的复杂特质导致相关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7.
法律论证中的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明是一种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论证是一种非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在法律论证理论领域,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考察逻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笔者对一些混淆两种思维方式的误见进行检讨,指出法律论证领域以论证为主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法律逻辑研究对象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的情境下,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做新的定位: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思维的逻辑学科,是法学与逻辑学的交叉,是面向法律制度、法律实践和法律适用的应用逻辑,是法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单忠献 《行政与法》2005,(3):51-52,55
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客观上要求高校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应成为法律主流文化的承载者。法律文化的社会化是目前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成员所必须承担的基本任务。为此,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文化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文化素养,使法治社会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根植于受教育者心中,最终养成其法律理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满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建立者,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民族文化一直是东亚各国研究的热门问题。从法文化的研究角度,对满族入关以前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八旗制度为切入点,思考满族共同体的模式化思维方式和法律程序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