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闫静怡 《法制与社会》2011,(16):133-134
司法资源的浪费是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论著都是从制度层面揭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司法资源浪费,即"显性浪费"。而在实践中,基于当事人对司法部门的不信任,当事人诉讼能力较低以及司法部门内部具体工作方法不当等因素,司法资源正在被以另一种隐性的方式浪费。这种"隐性浪费"具有非制度性、实践性、普遍性和膨胀性等特征,它的负面影响不低于"显性浪费"。要减少"隐性浪费",就要研究和使用一系列科学具体的方法,这些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制度在日臻完善的同时暴露出司法资源的瓶颈,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法治进程。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从根本上着手解决问题。但如何去解决,什么样的措施才是行之有效的,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郑淑旖 《法制与社会》2013,(28):144-145
执行程序中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执行案件当事人之间、涉执行弱势群体与法院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法院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该项制度缺乏程序运行上的有效规范,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结合执行救助工作的现状和实践情况,着重对执行救助程序中存在的不足与误区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使“弱势群体的保护伞”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得不到实现,已成为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而且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人民法院执法声誉和应有的形象。从事执行工作的同志们都在极力探讨“执行难”的原因,究竟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呢?笔者认为以案件必要的证据为基础,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某法院2019年以来办理的24起二次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案件的调研,发现办案过程中普遍存在义务履行不明显、适用不规范等情形,具体体现在对车辆封而未控、对查封的共有房产的处置不彻底、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自然人的处理不科学。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做到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加强对车辆实际扣押的办理、推进对查封的共有房产的处置进程、探索自然人破产制度、加强对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7.
执行程序中证据的运用张保勤,彭欢燕,邹绪明执行程序中证据的运用是指执行开始后,人民法院依法对执行中出现的事实予以证明或否定的取证,用以查明执行案件的真实情况,保证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诉讼活动。在执行中正确运用证据,对于解决“执行难”具有积极意义。执...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13,(10):22-22
现在,“舌尖上的浪浪费”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殊不知,在医疗行业,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样触目惊心。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医疗资源浪费占到医疗总费用的30%以上,严重地区可达40%~50%。更有专家指出,医疗资源浪费已成为危害我国医疗行业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按照法律规定的船舶价款分配程序,探讨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实务问题,如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和执行中的参与分配程序的比较,债权登记的范围、期限与形式,债权分配的顺位等。  相似文献   

10.
执行难是指法院系统制作的法律文书生效后,有相当大的比例得不到执行,从而无法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损害法律权威的现象。实践中执行难主要指“四难”,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执行难是实践中长期困扰法院工作人  相似文献   

11.
着重调解是贯穿民事诉讼各阶段的基本原则。执行程序中是否可以进行调解?对这个问题,存有不同的认识。这是一个关系到准确、合法地实施程序法与实体法的问题,必须加以研究解决。 必须明确,着重调解原则是就判决以前的审理阶  相似文献   

12.
执行程序中第三人异议的处理黄金龙现行案外人异议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对于执行中可能错误执行第三人财产的情况,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专门规定了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处理,但这一条规定得比较含糊。该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  相似文献   

13.
论执行程序中抵销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销最早见于罗马法,作为债的消灭的原因之一被规定,后相继为各国民法所承认。抵销出现在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中只是十几年前的事,1986年12月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第33条规定: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销。此后,1997年2月23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才再次出现涉及抵销的内容,该法第41条规定:合伙企业中某一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但上述法条只是特别法对抵销的特别规定,直至《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对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作了多达110处修改。关于执行程序一编的规定,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旧法)原有条文17个(自第208条——224条),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  相似文献   

15.
仲裁裁决的执行是指依法定程序将仲裁裁决按其内容和要求付诸实现的行为。由于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因此,仲裁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应当在裁决书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  相似文献   

16.
《政法学刊》2018,(6):98-104
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以物抵债作为司法实践中一种灵活的执行方式,有利于提高执结率、化解民事矛盾、节约执行成本。然法院零星的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意见远不足以解决以物抵债法律性质及效力、适用情形以及虚假诉讼风险等争议。应当着眼于民事执行程序中以物抵债适用存在的问题,分析以物抵债的法律定位和法理基础,完善以物抵债的适用规则,防范以物抵债引起的虚假诉讼,使以物抵债制度更好地适应民事执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李政 《特区法坛》2005,(6):31-34
对强制执行权本质属性的解读,历来就有颇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强制执行权具有确定性、主动性、单方性、命令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因而具有行政权的属性;一种观点认为,从我国现行强制执行法律规定的理论基础不难推导出,强制执行权是司法权的一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强制执行权不能独立存在,审判机关的裁判不是司法权行使的全部内容,完整的司法权行使还应当包括后面的强制执行,裁判加执行才构成一个完整司法权的行使过程。同理,行政处罚也不是行政权行使的全部内容,必须加上强制执行才构成一个完整行政权的行使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这说明,着重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当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始终,不但应当贯穿在审理过程中,而且还应当贯穿在执行程序中。一、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七十条规定:“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  相似文献   

19.
法院对某一财产的执行经常会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执行程序中第三人的权利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我国法律对执行程序中第三人的权利保护及救济并没有系统的规定,只是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零星规定,造成了司法实践中,透过执行程序侵犯第三人权利的现象非常多见。本文拟从执行程序第三人的范围及法律的现行规定入手,分析法律规定的缺失,并对执行程序中第三人权利的保护做出完善性构想,以期对未来的执行工作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船舶扣押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探讨,提出执行中扣押船舶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扣押船舶的效力及于船舶整体,包括属具;执行中不宜"活扣"船舶。同时对查封冻结登记手续与实际扣押船舶之间的效力冲突、挂靠船舶的扣押、已转让未过户船舶的扣押作了研究,对扣押船舶过程中登记部门协助执行事项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