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1948.11.6~1949.1.10)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战斗英雄们的革命精神,1959年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淮海战役纪念馆,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馆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占地79万平方米,由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碑林、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徐州双拥展览馆、徐州国防教育馆、青年湖等组成,是历史内涵深刻、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色优美的革命纪念地和风景游览区。  相似文献   

2.
1979年,笔者曾在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了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的话剧的创作全过程。邓小平指示:创作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满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  相似文献   

3.
正淮海战役期间,刘伯承、陈毅奉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离开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奔赴西柏坡,商讨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渡江作战事宜。途径山东单县时,他们作了短暂停留。期间,县城内发生了一桩来自淮海战役前线的解放军伤员随意开枪扰民的事件。当地干部尽管一再表示谅解,没想到横扫千军如卷席、身肩大事的刘、陈两位首长竟"小题大做"起来,亲自对这件"小事"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以少胜多创奇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刚拉上帷幕,国共南线战场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便开始了。毛泽东绝不会给蒋介石把分割区连成一片的任何机会。这是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是两军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的决战。淮海战役的战略决策是如何提出的淮海战役战略决策同毛泽东的战略奇想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淮海战役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一、关于淮海战役研究的概况1988年,值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之际,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等6家单位于10月23日至28日在徐州联合召开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4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大会论文的作者,多学科、多视角地研究淮海战役,无论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巩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成果,会议领导小组成立了编委会,会同(淮海论坛)编辑部共同编辑出版了(纪念淮海战役胜利四十周年专辑)。这是迄今为止研究淮、海战役内容较为全面、水平较…  相似文献   

6.
正决战淮海,总前委驻扎文昌宫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对于这次战役,国共双方都非常关注。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曾几次强调此战实为国家存亡的最大关键。毛泽东也明确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及全国局面基本可以解决。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正式打响,这也标志着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的正式开始。在淮海战役期间,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先后进驻濉溪县临涣集的文昌宫、韩村镇的小李家村和萧县蔡洼村,在淮北这片热土上,运筹帷幄,度过了50个永载史册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7.
顾育豹 《党史文苑》2007,(12):46-47
1979年,笔者曾在昆明军区围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了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的话剧的创作全过程。 邓小平指示:创作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 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满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长陈斐琴写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并尽快在军内外上演。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淮海战役胜利65周年。笔者因为工作之需,有幸参与电视文献片《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纪实》的摄制,对淮海战役民工支前的感人事迹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在此,谨以以下几段采访散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淮北市所辖之地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淮北市委、市政府本着隆重、热烈、简朴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挺进陇海地区。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歼敌55.5万人,创造了60万(我军)战胜80万(敌军)的奇迹。毛泽东同志说:“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大局已定,而且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 1998年11月6日,在淮北市隆重纪念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上将踏上当年淮海战役的热土,随同王克将军的有国防大学副政委董宜胜中将、中央军委办公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月10日.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华野后勤部长刘瑞龙在萧县蔡凹,收到了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的亲笔信:“瑞龙同志:送来联合支前各件,均已阅悉。我完全同意该会所作各项决定.请即依照执行。”短短数语,反映出淮海战役总前委对刘瑞龙的信任、支持和鼓励,也展示了刘瑞龙为夺取淮海战役胜利付出的辛劳和心血。  相似文献   

11.
正回顾淮海战役,张震将军(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一语中的:"淮海战役既是与敌人斗力,又是与敌人斗智。" "毛主席十分重视了解下情和发扬集体智慧,善于集中下级的正确意见,充分发挥前线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并给他们以临机处置的权力,使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更证明了毛主席的伟大英明。"纵观淮海战役决策全程,就如何彻底歼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刘峙集团,人民解放军统帅毛泽东与华东野战军(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斟酌损益,高度互补,最终打响淮海大战。  相似文献   

12.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13.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79年,我曾在昆明军区国防话剧团从事编剧工作,了解我军首部反映淮海战役题材话剧的创作全过程。邓小平点题,拉开创作帷幕1950年秋,重庆解放还不到一周年,曾任刘邓大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指示西南军区文化部长陈斐琴要写一部反映淮海战役的大型话剧,并尽快在军内外上演。雷厉风行的陈斐琴部长决定立即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5.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纪念塔座落在濉溪县南端的双堆集镇。纪念塔始建于1976年,历经5载,费尽周折。在纪念淮海战役胜利50周年前夕,我们走访了当年双堆纪念塔兴建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办公室的部分同志和一些建设者,粗略地了解了这一宏伟工程的兴建始末,现于介绍,以飨读者,、 双堆集是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5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英勇作战,围歼了国民党精锐部队黄维兵团12万人,生俘兵团司令员黄维、副司令员吴绍周,取得淮海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写下了可歌可泣、震撼山河的诗篇、据不完全统计,在这片  相似文献   

16.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同国民党在淮海地区进行的战略决战。随着战役的发展,投入决战的有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和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60多万人,建立统一的指挥核心,十分重要和迫切。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在电报中指出:“此战  相似文献   

17.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过的小推车.陈毅同志曾经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8年10月31日,上级单位"出20辆车子支援淮海战役"的通知传来,山东省泗水县芦沟、土洞等14个偏僻山村的群众立即响应,纷纷报名要求参与支前行动.  相似文献   

18.
淮海战役不仅以经典战例载入世界史册,而且以博大深厚的精神内涵彪炳千秋。新时代弘扬淮海战役精神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价值引领,激发使命意识和大局观念,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实践。弘扬和传承淮海战役精神,可以在与时俱进传播渠道多样化、以德为基渗入教育终身化、以法为绳推进教育大众化和内涵发展引导红色旅游精品化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1994,(7)
淮海战役期间的中共秘密工作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以60万人击败国民党军80万,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对解放军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解释,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论者对中共地下人员的活动与淮海战役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嫌不足。大...  相似文献   

20.
鞠开 《湘潮》2008,(7):15-17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我作为粟裕的秘书,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粟裕酝酿、参与战役决策指挥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