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鹏举 《党政论坛》2009,(22):21-21
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文化是学问,由文凭作证的学问。有人说文化是文明的后续,如果文明是穿衣蔽体的话,文化就是穿好看的衣服。有人说文化是人类或一个民族的共识。有人说文化是一种阅读的技艺,以此读懂历史遗存的无尽的典籍。这些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我觉得除了这些,至少还有个回答,那就是:文化是一种温情。温故而知新,温良恭俭让,让我们面对历史和立身人世。  相似文献   

2.
从本期开始。我们讨论“企业文化”这个话题。为什么选择这个话题?因为在我们的调研采访中,时不叶有企止同志提出: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企业文化究竟包括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庇是什么关系?……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讨论了近10年,但至今仍莫衷一是。我们党的文件中已多次提出了加强企止文化建设的要求。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是必要的、有益的,也是基层同志所希望的。我们本期“热线”邀请的两位嘉宾,王裕桂同志曾专门去日本进行过考察,宋维平同志多年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他们的意见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愿大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企业的文比建设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要学会认识我们企业的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化?这种文化与企业的发展适应不适应?也许有人觉得可笑,我们天天在讲文化、建设文化,难道还不知道我们企业是一种什么文化?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记得有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c正因为你对自己的企业太熟悉,对自己企业中的管理方式,以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东西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所以你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忽略了其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对企业发展真正起作用的原来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4.
能够在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奋斗之时,从这个世纪迈进下一个新世纪,这无疑将是令人自豪的经历。作为以人类进步事业为己任的我国党政干部,应该思考什么,准备什么,努力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神圣的课题。对于世纪之交的课题,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人着手研究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土池田大作的对话——(展望二十一世纪)就对迈入新世纪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人文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饶有兴味的探讨。倘若说,汤、他两位大师那时的对话还属于“未来学”范围的话,那么,我们如今的思…  相似文献   

5.
慈贵彬 《学理论》2009,(12):92-93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实现党的根本任务的保障。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成果,强调以人为本。二者都是润滑剂,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必须将它们结合起来,共同为企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边装。”这是当前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议论。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现象?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筐”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 “筐”在这里是一个贬义词,是说企业文化被搞得太泛了,太滥了,把什么东西都当成了企业文化。那么,这个“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呢?据我们的观察和清点,大概有七大门类的东西:一是企业观念形态的文化,例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等;二是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及  相似文献   

7.
李风霞 《学理论》2009,(14):234-235
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统一性:社会主义文化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对各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创造、开拓及运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说,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8.
所谓企业文化,广义上是指企业在发展中所创造的优秀物质成果和先进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群体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观念意识形态。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相似文献   

9.
幸福放大镜     
朱凌 《党政论坛》2011,(10):64-64
总是听到有人说,多么希望能够幸福长久,可是幸福是什么,或许没有人能够说得很透彻。幸福有时是一件实物,有时则是一种感觉,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要的幸福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王晓宁 《学理论》2008,(6):87-88
记得有人说过,古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之源。我们也可以说,先秦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之源。先秦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书籍,二是诸子言论。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个大变革的时代,还是个言论自由、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我们几乎能从这个巨大的思想宝库中挖掘出所有我们所需要的思想观点。笔者仅就诸子的人才观谈一点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11.
本报讯原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何匡,最近在所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报告中提到“对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文化成果,我们持什么态度”的问题时,他说:我们搞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就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前提条件之一是:对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文化成果(民主、自由、文艺、科技等)加以借鉴。资本主义之所以至今仍有大大的发展趋势,就是因为有三大法宝:发达的商品经济、民主、自由。社会主义要想最终超过资本主义,只有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而我们一直是谈自由色变,谈西方民主一切皆乱,但它们对于社会进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则不敢正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是人民通过斗争得来的,里面有合理的因素。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高度的民主、高度的自由,就不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央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  《纲要》发布之后,有人碰到我说:这个纲要性质的东西早就该发了!我说:早不了。不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没有意识到道德问题的重要性,更不是我们不重视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而是早拿不出来。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我们实际生活的转变还在进行当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道德领域到底有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态如何,解决它的途径是什么,当时我们还不清楚。现在改革开放进…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从这个概念出发,组工文化更多的应该是从狭义上来界定的,是侧重于精神文化层面上的,在组织系统内部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特有的、为全体组工干部所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作风的总称。它是新形势下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思想的升华,也是组织部门特有的传统教育资源,是一种管理文化,是组织工作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4,(6):1-1
30多年的中国改革,“文化热”一直没有降温,伴随中国社会发展的节奏一路走来。文化成了不同学科参与最多、不同社会阶层关注最多的领域。而且我们发现,全社会对文化问题的关注,更多情形下呈现为一种非官方的自发行为。今天,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种新的发展语境无疑也给我们的文化思考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今天的文化研究应该如何贴近时代?到底什么问题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文化探讨应该怎样和老百姓的诉求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郭春霞 《学理论》2010,(18):62-63
在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中该继承什么,要重新审视评价,同时又要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为我们所用的东西。可以说,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同传统文化的合理因子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神财富的有机融合,才符合现代化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什么是文化?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我们每天都跟文化打交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共生的,呈现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的状态。中华文化更是如此。谈论中华文化,应认识到它其实是个大包容的概念。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  相似文献   

17.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思想的闪光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对之予以充分地关注,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还可以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对坚持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管用的。(一)什么是人民的利益?笼统地说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它既包括物质的方面,也包括精神的方面。“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党以此为宗旨,大力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不懈,身体…  相似文献   

18.
1940年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在前方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一天,八路军129师机关准备给所属人员分些罐头。卫生所长赖玉明高声向勤杂人员打招呼说:“伙夫!马夫!卫兵!号兵!大家快来呀,有好吃的哟!”当时,师长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场,听到喊声,都望着赖玉明,过后好像在商量什么大事。第二天,刘邓两位首长把赖玉明等叫到办公室,对大家说:“今天同你们商量一件事,我们的伙夫、马夫应该取个什么名,这是我们的家庭大事。”见大家笑了起来,刘伯承接着说:“你们不要笑,这是革命家庭的大事。我们革命的军队和旧军队不一样。旧军队…  相似文献   

19.
冯骥才 《民主》2006,(11):1-1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经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  相似文献   

20.
王新志 《党政论坛》2010,(24):15-15
“身神同补”是补什么?简言之,补身是指祛除身体上的毛病:补神则是改变因病而生的种种不良清绪。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五脏和我们的情绪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