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侨园》2017,(8)
正豆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豆腐菜。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辽海地域的豆腐成为地标性食品,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北豆腐。时至今日,豆腐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根据考古发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汉代已经出现了豆腐。至于它的发明人往往归结到淮南王刘安身上。刘安是—个博学多闻、喜好炼丹修仙的人,这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豆腐     
曹翠华 《侨园》2015,(Z1):45
1973年是我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那一年,我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而且如愿获得了一项觊觎以久、梦寐以求的美差——买豆腐。在此之前,我一直是跟在哥哥或姐姐的身后,以无比羡慕及渴望的眼神目睹买豆腐全程的。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美等微量元素及丰富的优质蛋白,也不知道豆腐是"三高"人群的药膳佳肴,并且可防治骨质疏松。我对豆腐的极度热爱完全是为满足口感需要,那时猪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菜肴的装饰美化技术及装饰美化的目的、装饰美化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菜肴装饰美化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装饰美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菜肴的美观大方程度和提高享用者的食欲,从而达到饮食过程的美满.在装饰美化的过程要充分利用主料和配料的搭配关系及其色泽衬托的特征,从而提高菜肴的外观因素.同时还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菜肴装饰美化的时候特别注意菜肴的口味感和营养成分,以便达到提高饮食质量等等.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6,(7)
正回想几十年前妈妈的诸多往事,其中她老人家的绝活做豆腐令我至今难忘。妈妈做豆腐与众不同。首先对泡豆子的水很挑剔,嫌井水苦涩、河水混浊不用,专门选用清澈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磨豆浆也有讲究,专门推石磨磨浆。过滤豆渣选用粗一点的豆腐包布,可以多出豆浆。而熬豆浆则用柴火烧,铁锅小火慢熬。用卤水点豆腐那可是妈妈的拿手活儿。妈妈做的是地道的农村风味的大豆腐,香味特别浓郁。每年腊月二十五,妈妈就成了大忙人,左邻右舍都请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4,(22):60-61
美食 大巴黎地区是全世界米其林星级餐厅第二多的都会区。比较具有特色的食品有:青蛙腿、炖鸡、法国蜗牛。法国许多菜肴往往是用地名或人名来命名的,如“里昂土豆”“马赛鱼汤”。按烹调风格而言,法国菜肴可分为三大主流派系:古典法国菜派系、家常法国菜派系、新派法国菜派系。法国传统菜单共有13道菜可供选择。法国人就餐非常讲究礼仪,一般用长条型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两头,家中其他成员或客人在餐桌两旁,  相似文献   

6.
美食家鲁迅     
二毛 《各界》2014,(8):10-11
鲁迅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几乎处于神坛之上的评价中,人们很难把鲁迅与美食、美酒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在吃喝这件事上,鲁迅是个地道的行家,不但会吃,还会做,对许多菜肴都有堪称“行话”的独特见解。其中,北京是鲁迅从日本归来后长期生活过的城市,从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就能发现他去过的有名气的餐馆就有65家!这65家餐馆,勾勒出了独属于鲁迅的“北京美食地图”。  相似文献   

7.
张程 《各界》2012,(10)
明太祖朱元璋是从底层拼杀出来的皇帝,很担心子孙后代忘记了创业的艰辛,生怕子孙后代变得骄奢淫逸,就琢磨着怎么让儿孙们牢记艰苦,定下来“忆苦思甜”的规矩来。具体作法就是规定御膳每餐都要上粗粮、苦菜,比如豆腐、  相似文献   

8.
海滨城市青岛近年来多了一道东北人增添的“风景”——来自吉林省榆树市光明乡20多位农民做的豆腐得到市民的认可,而且自发地形成了“光明豆腐一条街”。这里的主角是最初来这儿创业的光明乡孟家村农民黄连双,他怎么也没想到,祖祖辈辈的家传手艺在青岛这么吃香;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靠豆腐手艺实现“走出去”后,竟然激发了光  相似文献   

9.
孙永明 《党政论坛》2008,(18):16-16
等级森严的左右手 阿拉伯人吃饭很有特色,通常是席地而坐,将面包掰成小片或是将米饭撮成小团,用右手的几个手指捏住送进口中,即使是带有汤汁的菜肴,他们也都能全部吃下去。  相似文献   

10.
说豆腐     
启真 《民主》1996,(10)
最近,我一再看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宣传,心里很是感动。感动之余,不由想到自己作为豆腐的消费者之一,情况是很可悲的。究竟如何可悲,却要从头说来。笔者从小爱食豆腐,尤其喜爱我们家乡的两种“豆腐花”;其它如咸肉豆腐、黄鱼豆腐、荠菜豆腐羹等,也素所嗜食。 1951年初秋我到北京上学,住在北河沿北大三院,第一天下午我就在东华门大街找到了卖“豆腐花”的,北京称为“豆腐脑”;名称好坏且不去管它,只是它那用料实在难以与敝乡的“豆腐花”相比,因此食后很觉失望。但在初冬一个寒风凛冽  相似文献   

11.
控制了光纤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无异于从“源头”控制了一个国家的通信。我国应迅速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产业。目前某些科技领导部门流行着一种“炒麻婆豆腐”的指导思想,只要你把豆腐和佐料买回来,做成这道菜就行,而不必笔种豆子、磨豆腐开始。意思是说,基础元器件没必要去搞它,国外什么都有,你把它买回来,组装就行了。如果按这种思路搞下去,怎么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民族产业?很多事实证明,这样做最终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原始创新,才能在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随着微电子和计…  相似文献   

12.
听说黑龙江省要成立优选法、统筹法研究会,这“两法”的创导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十分高兴。虽然他正在贵州讲学,却千里迢迢地赶到哈尔滨。 得知华老要来,正在哈尔滨的原市委副书记、现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的王崇伦退了返回北京的火车票,要见见华罗庚,同他谈谈在生产豆腐中运用优选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14.
欧洋 《瞭望》1991,(13)
有人形象地比喻,11亿多的人口犹如一双巨大的筷子,而与之相比,能摆上中国这爿餐桌的“菜肴”却少得可怜。40年来,人口暴长,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包袱。两位青年学者对这个包袱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15.
未羊 《瞭望》1996,(25)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口的压力越来越显得突出了,且不说人与资源的矛盾,也不说人与环境的矛盾,单是就业问题就够难对付的了。国有企业大约1500万富余人员如何安置,至今难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带来一系列问题。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也往往因人设事,有的地方负责人达一正十一副之多。 人多了,若是劳动力素质高,那也没有问题,他们可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出受欢迎的产品来,偏偏我们在这方面相当差,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是很大的。举个小例子,豆腐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如今发达国家后来居上,豆腐已经流水作业大批量生产,而且品种多,易保存,易运输,成为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我们这里呢,还是小作坊生产,卫生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到莫斯科出差,俄罗斯朋友盛情款待,席间,一小碟黑色的东西吸引了我的目光。在一桌五颜六色的菜肴中,它占的空间最小,颜色最朴素,但我的注意力却不由自主地被它牵引。它静若处子,泛着幽幽的光泽,高贵而神秘。这莫不就是大名鼎鼎的黑鱼子?果然,这正是美食界的宠儿,有“黑色黄金”之誉的鲟鱼子。一阵激动过后,学着俄罗斯朋友的样  相似文献   

17.
张鸣 《各界》2008,(1):95
发明豆腐的中国人据说是西汉时的淮南王刘安.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炼丹药的,也有吃美食的,豆腐的发明,当属于后者.西汉提倡简朴,贵族不许用金属器皿,所以大家纷纷在吃上下功夫,从马王堆的发掘可以看出,那些王侯贵妇们时吃是多么的热爱,出土的时候,要是现代人有本事保鲜,那些丰富而且色香俱全的食品准会让世界惊掉眼镜.……  相似文献   

18.
怀念过年     
余芳 《侨园》2020,(1):50-50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小时过年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中:新鲜肥硕的大鱼在大盆子用盐腌上三五天,猪肉买来抹上盐,趁着腊月的阴冷天气,正是做腊货的好时节,各家院子里挂满了腊鱼腊肉,这边正忙着磨黄豆、打豆腐、烫豆皮,那边做糖米糕、包饺子、灌香肠、卤味飘香、鸡鸭鱼肉从炖锅里捞出来,真想吃上几口,油炸圆子香味四溢,豆腐里拌上一些荸荠、鸡蛋做馅,在油锅里打上几个滚就可以起锅。看大人炸圆子,小孩子贪嘴吃几个是不会挨骂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市长不好干."上至海陆空,下到阴沟洞",什么都要管.有一年,北方某市居民反映吃不上豆腐,于是便有了"市长抓豆腐"的美谈;有一阵,某市百姓反映公共厕所太脏、太臭,说找厕所用不着眼睛,用鼻子就行.于是有七八位市长、市领导走街串巷,查看了上百个公共厕所.前不久,上海市长朱镕基到一个菜场查看,一下子就有几百个群众堵在外面,这个要求向市长叹点"苦经":就几句话;那个要向市长反映点情况:只耽误  相似文献   

20.
眼下,一提“豆腐法工程”,人们大多想到那些桥梁坍塌、大堤决口、楼房裂缝、路基下沉之类的建筑工程。事实上,还有一类“豆腐渣工程”却没大引起人们的重视,就是精神产品生产中的粗制滥造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包括文艺作品、新闻出版、影视剧制作、歌舞晚会、文体比赛等等在内的精神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其粗制滥造已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如新闻出版,内容重复的典籍文科竞相出版,反正不需付早已作古的历史名人的稿酬,也就出现了诸如《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四大名著等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版本(盗版书尚不计算在内),并且有些版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