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巍 《学理论》2011,(35):260-261
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信仰。对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繁荣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等使大学生日益浸润于多元化的价值观中,一元化主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遭遇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的挑战,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以信仰"四化"现象为出发点包括:信仰真空化、信仰多元化、信仰经济化以及信仰教育教条化。探究解决大学生信仰存在的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重新建构大学生的信仰,帮助大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最坚定、最科学,理解好这一点,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他的伟大人生和由他创立的伟大理论。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信仰,就要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实际上都是信仰主体对某一信仰的具体态度。信仰方式包括理论确认、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信仰心态包括信仰认知、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本文主要探讨了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外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如何确立教育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要担当起教人成人的教育责任,活出自身的生命价值,必须确立起教育信仰.教育信仲是对人生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其重心是人生信仰.要信仰"完美的人",确立"爱"的信仰.要通过刻苦阅读人文经典、及时开展对话与反思、努力培养理性思维等途径去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洪新 《学理论》2013,(22):188-190
在以往的研究中,"道德信仰"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面对今天的道德危机与信仰危机,必须加强"道德信仰"研究。在实际精神生活中,道德和信仰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仰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人们道德行为选择的价值坐标和导引,是个体实现其人生意义、社会价值和幸福追求的重要保证,是人的精神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顾了马列主义及其蕴涵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共产主义信仰对先进知识分子以及工农群众的精神感召和力量凝聚,强调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价值观相辅相成的巨大力量,昭示了在信仰力量激励下的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中所担当的伟大历史使命和建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7.
姜鹏武 《求知》2011,(10):39-39
学习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重温我们党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辉煌历程.深切感受到一种政治信仰的力量。面对新形势下“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的挑战,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高地,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信仰     
周国平 《党政论坛》2011,(18):22-22
信仰是情感的事,理性不利于信仰。在一个宗教内部,虔信者大多是一些情感强烈理性薄弱的人。理性强烈情感薄弱的人无意做信徒。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情感和理性皆强的。阡疑者,他们渴望信仰而不易得,精神上最痛苦,以及情感和理性皆弱的盲从者,他们实际上并无信仰,只是隧大流罢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世界的演变,信仰为宗教独占的情况已经改变,信仰文化正走向开放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人类对精神崇尚的多样性和选择权利。道德信仰是一种属人的非神性信仰,全面性的道德考察思路能够证明道德信仰具备信仰超越性、普遍性、完满性的条件。缺少共识性的道德供给是当今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本问题。道德共识的本质是价值共识,社会价值观是重建当代道德信仰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郭爱芳 《学理论》2012,(3):73-74
法律信仰是源于美国学者伯尔曼的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中国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法律信仰也被很多学者逐渐重视,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法律信仰。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却不被信仰,这与我们内心世界中对法律必须被信仰又不时发生着冲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法律信仰危机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法治社会,法律信仰的培养有它的必然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阳妮伽 《学理论》2010,(27):40-42
纵观人类的历史发展,无论是对于社会个体还是社会群体,信仰都在其精神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信仰本身也构成了人类文化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信仰又隶属于文化,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信仰的建立和危机都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重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以往基于唯心史观基础上的“抽象的人”,第一次发现了处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之下的“现实的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在要求对人进行抽象,使人成为资本增殖的要素,其先后经历了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的历史嬗变。“数据人”是在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下生成的,“现实的人”沦为去情境化、符号化、数字化的人,受到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的操纵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力图超越“数据人”背后的技术合理性逻辑及其深层次的资本逻辑,逐步构建出全面发展的人的逻辑,强调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人的生命向度。  相似文献   

13.
刍论法律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广婷 《理论导刊》2004,(11):18-20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自己生活状态下国家法律的极度认同、信服、敬畏并自觉自愿将其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情感和法律态度。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中,法律的权威和神圣最早是借助于宗教信仰建立起来的。培养信仰化的法律情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政治教育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吕琦 《学理论》2013,(12):379-380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状况,深入探究并分析信仰缺失的原因,试图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信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不仅在于它已成为我国目前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也不仅在于解决信仰问题似乎还缺乏有效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始终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6.
种子的信仰     
朱志群 《党政论坛》2012,(18):36-36
若能让我相信你有一粒种子,我就期待奇迹的展现。林火过后,自然就会长出新苗,这并不足为奇,要是过去植株太小,长势也不好.如果林子继续存在的话,它们实在难以存活下去,但,一旦株火爆发.它的根系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反而长得倒是更好了。此外,林火清理过地面之后,种子,更容易扎根了。  相似文献   

17.
信仰和意识形态都是人类的精神现象,二者有着紧密的关联和相类似的本质功能:信仰是意识形态的主导成分,是意识形态的核心;意识形态更多地是一种政治信仰,是强化政治信仰的重要依据。意识形态和信仰主体存在差异,建构方式和侧重点也不同。意识形态应建立在社会成员共同信仰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们在选择信仰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社会整体的价值倾向,即信仰意识形态化。有人看到了其积极作用,有人强调了其负面影响。信仰意识形态化本身无所谓好坏之分,但如何运用却有善恶之别。  相似文献   

18.
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有廉政知识的传播、廉政规范的制定和廉政信仰的构建三个维度。廉政信仰是公务人员对廉洁从政在内心的认可、在行为上的自觉和在价值上的追求,它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当前,因为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政治信仰的淡化以及廉政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廉政信仰建设仍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在全党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五反"运动。总起来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的开展"五反"运动的决策是正确的。"五反"政策执行是贯彻"五反"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但"五反"政策在上海执行的结果,往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机械执行、野蛮执行和扩大范围执行等偏差。之所以出现上述误区,是因为存在着主观阻碍因素和体制弊端的影响。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总结"五反"政策在上海执行的经验教训,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对于促进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现阶段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如果说建构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则我们必须着眼于个体的信仰确立,注重社会信仰基础的培育。从哲学的视角来看,信仰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