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新形势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上海自贸试验区方案的正式发布,意味着这一国家战略将步入正式实施阶段。按照中央的设想,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实际上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作为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变成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推进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自去年9月29日揭牌以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局良好、运行有序,摒弃"政策洼地",打造"制度高地","种苗圃"式的制度创新效果逐步显现,区内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国际国内反映积极,树立了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一、新形势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上海自贸试验区方案的正式发布,意味着这一国家战略将步入正式实施阶段。按照中央的设想,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实际上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作为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变成一场新的制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5,(5)
<正>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天津获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上海经验,推广上海模式,在复制试点方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之初,即被赋予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一、上海经验的"良种"与制度创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上海自贸试验区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重托,承担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时代任务。上海牢记战略使命,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高度市场化、日益国际化、全面法治化的自贸试验区,全力推进党建工作,实现自贸试验区党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促进党建与建设融合发展,确保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正确方向。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党建需要找到规则与创新、监管与自由、把握机遇与防范风险之间的结合点,继续加强政治引领、推进工作和服务的创新,突破思想认识的短板、工作机制的短板以及人才队伍的短板,为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文增 《求知》2014,(1):53-54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中与上海自贸区建设相适应的金融改革问题更加引入关注,也引发了笔者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也提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5,(6)
<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区域,把它设在了制度相对完善,行政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先进,而且周边经济又相对发达的这样一个特殊的区域——上海。上海自贸区所取得的成就,对我们接下来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推进中国新的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贸易港区建设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和目标。一是全球贸易竞争的新格局;二是全球贸易规则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三是国际货币体系和交易规则发生了相应的  相似文献   

9.
“成都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成都试验区"的意义重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需要,是国家宏观战略布局的需要。文中阐述了科学确立"成都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努力创造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后,各大银行相继在自贸区开设分行,2013年12月25日,为了更好适应上海自贸区建立后各类业务的怏速发展,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自贸试验区分局。12月27日,上海海关成立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缉私分局”和“上海浦江海关缉私分局”。由此可见,知识产权的执法也可以采取在自贸区设立分局的执法模式。这种模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头执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会聚力开展自贸试验区业态下的工会工作创新,力争营造"全覆盖、一体化、有活力"的自贸试验区工会工作新格局。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为指引,重点围绕当前上海工会工作瓶颈问题,主动融入工作大局,搭建创新集聚平台,合力推进自贸试验区主题竞赛实践活动;坚持依法治会,敢于突破瓶颈.探索推进外资企业民主管理新路子;坚持民主办会,拓展组织功能,完善以职工满意度为基本标志的工会工作考核体系:坚持文化强会,深化企业文化,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当深圳进入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批准实施《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使深圳经济特区又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再次赋予深圳继续担当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光荣历史使命,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厚爱,倾注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是深圳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为深圳探索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金钥匙:《总体方案》出台必将促进深圳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两年,上海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国家和上海服务业各类改革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制度创新,以开放促改革,全面实施金融、航运、文化、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开放措施,深化推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服务业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前滩国际商务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我们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应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来贯彻,践行“四个着力”,即,着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扎实推进中国梦在上海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邢春生 《求知》2009,(2):35-36
国务院20号文件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改革创新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探索区域发展的新途径.实现中央做出的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综改试验区:东中西互动格局初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行先试、由点及面"的渐进改革方式,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推进的重要经验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完善改革推进方式、推进攻坚阶段改革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其目的在于通过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以点促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海洋省份。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赋予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重大使命,这为福建进一步发挥独特的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科学谋篇海洋、布局海洋、竞争海洋,把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作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惠臣 《求知》2007,(11):40-42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对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对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6,(4)
正一、滨海新区推进投资与服务贸易和生活服务便利化意义重大滨海新区作为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前全力推进"两个便利化"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推进"两个便利化"是建设天津自贸区的核心内容。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世界各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实践看,开放自由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实施中央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全国各地发展水平的不同,地域辽阔的广大欠发达地区不可能齐头并进.国家设立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将其放到全国总体战略布局中去考虑,为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发展创造和积累新经验,提供制度机制示范.从居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最快地方的特性出发,成都市走整体推进之路;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特殊市情,重庆市则走渐进之路.成渝改革试验区提供的范式昭示,欠发达地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然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政府运作只能从实际出发,选择整体推进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