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科举考试,讲的是“学而优则仕”,只要会吟诗、能做文章,便能做官。于是古人常用“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劝勉别人。如今时代不同了,工农当家作了主人,对干部的要求也高了,讲求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一些同志随着职务的升迁,责任的加大,自知学问水平的不足,唯恐难担大任,有负众望,于是拼命苦学,给自己“充电”,这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我这里要讲的“仕而‘优’则‘学’”,与上面所说的情况截然不同。我之所以在“优”和“学”上打了引号,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2.
王元 《各界》2011,(2):32-34
张衡是中国人众所周知的大科学家,《后汉书》中单独为他做了列传。这对于学者而言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东汉二百年,能单独作传的学者不过马融、蔡邕、班固寥寥数人而已。  相似文献   

3.
书书有情     
陈武 《民主》2023,(5):37-38
<正>难得这样有闲,理了几天书,也读了几本关于书的书,有的是重读,有的是新读。看读书人、写书人谈书的书,真是别有趣味,也可以说是书书有情。周作人的《书房一角》经止庵校订后,清新爽朗,洒脱俊秀,加上开本的特殊,让人爱不释手。出版家范用编了一本“怪”书,《爱看书的广告》。范用在“编者的话”里说:“我爱书,爱看书的广告。”  相似文献   

4.
关于《四库存目丝书》,又不限于谈巨型丝书何满子要保存、整理并且适当地传播、利用乃至宏扬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大概是没有人反对的;但在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和做法上,意见就很不一致了。这消息从近期以来关于《四库存目丛书》印行问题的争议上也颇能看出些端倪。印行《四...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08,(22):38-39
一、英戈·尼尔曼的《中国呼唤你》 作者英戈·尼尔曼在书中让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以及久居海外后归国的中国人讲述个人对中国的体会认识,从而构成了一幅中国全景图。恰恰由于书中难免的矛盾之处,从而使它比某些单一的试图解释中国的书显得更能说明问题。书中采访的有:民主德国驻华使馆最后一任武官(现在北京经营一家德式屠宰场及餐馆)、从幼时开始就坚持用筷子吃饭的瑞典演员、一个可疑的美国投机者及其丈夫、  相似文献   

6.
戴先任 《党政论坛》2014,(21):63-63
“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一个普通女子这辈子能上法庭.第一次出庭我腿都是软的。拿到一审判决书我很想哭,明明我是受害者,为什么还判我输?”现年34岁的四川女工黄娟在东莞进行了其人生的首次法律维权,请不起律师的她独自经历十个月的诉讼过程,也使她由茫然变得坚强、她说她很可能输了官司,但希望她这种法律维权方式能多少起些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8.
萧珊 《党政论坛》2009,(6):17-17
刘伯承出生在四川开县张家坝的一户农民家庭,虽自幼家境贫寒,但父母仍克勤克俭,在几个孩子中唯一送他上学读了书。1897年,刚刚五岁的刘伯承,进了本村的私塾读书。由于他聪明、勤奋,读过的《三字经》、《千家文》、《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和诸子等书一般都能背诵下来,并在书上做了许多圈点和批注,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相似文献   

9.
台湾能独立吗?黄嘉树副教授在《台湾能独立吗─—透视台独》一书中,全面分析了台独注定要失败的四个因素的基本观点:一、美国援助不可靠。台独自问世之日起,就一直以美国为后台老板,至今台独能不断兴风作浪,也离不开某些美国政客在背后推波助澜。台独分子在计算其实...  相似文献   

10.
刘明清 《党政论坛》2010,(14):41-41
读“无用”的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大有益处。 天下最好看的书往往是“无用”的书。清新隽永的诗歌和散文;耐人寻味的历史和哲学;情节曲折的故事和小说……足够让人享用一辈子。而且读这些书的时候,可以天马行空,让自己的思想无边无际地畅游,忘记生活中的烦恼,真正享受到读书的最大快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崛起后,中美两国是保持合作还是会走向对抗?美国能否从“中国威胁论”的梦魇中解脱出来,寻求一项既能避免冲突又能寻求双赢的现实的对华政策,就成为其政界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政两栖的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Skirk)的新作《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2.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出版战略,旨在多出好书、多出精品,以促进出版繁荣和出版阶段性转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出版精品战略的实施要靠思想政治工作为其保驾护航:出版精品战略又为出版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多姿多彩。一、出版标品战略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多出精品书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因为一部精品书的影响力是一般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一本好书影响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精品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有着’武装…  相似文献   

13.
《各界》2011,(1):F0003-F0003
晏殊(991-1055)宇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  相似文献   

14.
正《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被全球爱书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书中的那些信件,大都是信手写来,原本并不是为给别人看的,如果不是因弗兰克不幸早亡,它们可能永远不会面世,它们是率情之作,有些有趣的书话,信函来往  相似文献   

15.
《团结》2001,(2):6-6
治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建国伊始,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了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向毛泽东汇报:黄河水源不足,如能从长江引水济黄河就好了。毛泽东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也是可以的。” 1953年春,毛泽东视察南方,起程前带了很多书,每到一地又从地方要一些书。那些书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09,(18):36-37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目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相似文献   

17.
读书罪一例     
祝勇 《瞭望》1999,(31)
说到柏杨,想起*柏杨回忆录*里记录了一个案例,说是在老蒋忙着折腾他的*反共抗俄大业*的那个年代,台北一名青年教师在旧书摊上海到蒋公二十年代的*部旧著,书中不乏盛赞苏俄的言辞,令这位孤陋寡闻的年轻人好不吃惊,不仅自已饱读一番,还推荐给朋友传看。后来案发,此公在劫难逃,被处重刑。著书者无罪,读书者倒霉。于是我们知道,在有些情况下,读书也是有罪的。所谓*有些情况*,主要是指在不正确的时间里读了正确的书,或者在正确的时间里读了不正确的书。比如说,在希特勒的书最流行的时候读托尔斯泰的书,或者在托尔斯泰受青…  相似文献   

18.
吴营洲 《各界》2013,(11):75-7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只是有些人自知、自觉,有些人不知、不觉。曹雪芹的“人生理念”是什么,他本人并没有直接说过,但是,通过他的书,通过他笔下的文字及人物,倒是可以“感悟”到一些的。至于这些“感悟”是否与他的本意相符,是否能得到《红楼梦》读者的认可,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学理论》2008,(5):91-91
这段时间一直没停下读书,但是很少有让我一口气读完的书,《明朝那些事儿》是其中之一。下面就要完成我的读后感了,似乎感觉回到了少年时代,记得那个时候每次看完书或者电影,都要写个读后感或者观后感的作业,不过区别就是那个时候是被迫的,而现在是自愿的。  相似文献   

20.
读书四则     
目的的误区 中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历来是非常功利性的,古时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其实质是为了生存得更好。因为只有做了官才能吃国家的俸禄,不仅可以解决衣食住行,还能有比较体面的社会地位,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事实表明,一些普通中国人刻苦读书的真正力量是来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