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最低级的,了解的程度最少,这一类人,大半是“顺才”或“顺习”.(二)功利境界——较高级的,需要进一层的了解.(三)道德境界——更高级的,需要更高深的理解.(四)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彻底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关东草 《学理论》2008,(11):76-76
一说圆圈,人们也许会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出门化斋,唯恐师父遭遇妖怪伤害,乃用金箍棒于唐僧四周画一圆圈,圆圈就是阻挡妖怪进犯的堡垒。唐僧却不知道其中奥妙,往往走出圆圈,被妖怪捉去,悟空只好千方百计前去救援。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  相似文献   

4.
张嵌 《各界》2010,(3):61-64
当名将很难吗?确实很难。 翻看历代名将的成功履历,会发现,成为一个名将,需要有胆量,有智慧,有天赋。无师自通学会孙子兵法的人,凤毛麟角。纸上谈兵却最终送了性命的,却是一抓一大把。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 《党政论坛》2011,(10):22-22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李晓红 《党政论坛》2010,(12):44-4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8.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党政论坛》2009,(24):26-27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相似文献   

9.
史丽娜 《党政论坛》2012,(22):31-31
猪八戒从《西游记》中穿越到今天,要去花果山水帘洞拜祭一下猴哥孙悟空。可因为当地到处是灯红酒绿,变化太大,猪八戒辨不清东西南北了。  相似文献   

10.
池莉 《党政论坛》2008,(4):25-25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1)
孙悟空虽是一个石猴,却有远大的人生抱负,他求学问道,功夫了得,所受教育却存在重大缺陷,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出现巨大偏差,虽历尽磨难,人生梦想从未改变,得以终成正果。  相似文献   

12.
喜读《西游记》,更喜孙悟空。孙悟空原是个不服天地管辖的猴子,他闯龙宫夺金箍棒、下地狱改生死薄、偷蟠桃御酒、盗老君仙丹、大闹天宫、叫嚣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以什么为标准呢?  相似文献   

14.
刘芳 《理论探讨》2006,1(4):64-66
人生境界的实践性功能是在境界品格与人的精神需要两方面相互作用下发挥功用,主要表现为人生境界社会性功能和人生境界的个体性功能两个方面。人生境界的社会性功能在于: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精神家园构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人生境界的个体性功能在于:为人生修养规划着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完善着人的主体意识,保证着主体意识结构的合理发展;强化着人的自制意识,规范着人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当前的思想理论教育中,重提人生境界以及对人生境界的功能做出科学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的老鼠精在镇海禅林寺连犯两案:一桩是“吃人案”,她以“到后园中交欢配鸾俦”为诱饵,吃掉寺中6名和尚;另一桩是“风月案”,她将唐僧摄入陷空山无底洞,要和唐僧成亲。  相似文献   

16.
单连春 《理论探讨》2006,1(6):60-62
人生境界是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在本质上乃是人的精神境界。它内化于人的品质,外化为人的实践关系。因此,无论主体何种层次境界,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的实践产物,也必然通过主体的实践形态显现出来。因而通过人的实践形态,我们可以对主体人生境界的水平与境域有个一般性的认知与判断。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赋予西方理念人是理性的动物以中国化的表达方式,由此提出了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人生四境界观点.但是,他的逻辑起点仍然是对人的符号化定义,没有包含人的价值规定性的全面性.他的人生四境界带有非历史的缺陷,有道德理想主义的缺陷,也带有人类早期文化的自然崇拜的缺陷.从人的价值规定性及其实现程度出发可以看到人生三境界,即个人自我实现的审美意境、与社会同在的审美意境和与历史同在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 《党政论坛》2011,(14):15-15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相似文献   

19.
苗体君  窦春芳 《各界》2011,(1):29-31
关于瞿秋白有几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他自己在文章《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及《多余的话》里曾多处提到,但都语焉不详,其他一些资料都将瞿秋白弟妹的人数、名字及其排行弄得非常混乱。不少书报资料上,还说瞿秋白有6个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20.
清风慕竹 《各界》2014,(12):53-56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的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在50岁之前,他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乞食度日。后来他毅然投笔从戎,10年间就从舞文弄墨的诗人一跃而成纵马疆场的将军。《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他成为唐代历史上仅有的因军功而至封侯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