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冰心的幽默     
周明 《党政论坛》2012,(18):56-56
“你如再不来,就只有瞻仰遗容了”我常常去西郊看望冰心老人,或向她约稿,或向她讨教,或陪友人造访,或麻烦她给人家题词题字,或送书送什么刊物去……总之经常去,然而有时工作一畦,就好久没去,加之老人住地远在北京西郊,去—趟也真不易。  相似文献   

2.
北风 《侨园》2014,(1):23-23
2013年12月5日,一条突发新闻通过互联网和电波顷刻间传遍全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12月5日20点50分去世,享年95岁。这条新闻震惊了南非,也震惊了全世界。一些国家政要和世界组织领导人纷纷在第一时间对曼德拉的逝世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3.
马勇田 《党政论坛》2014,(12):26-27
美国《时代》周刊编辑理查德·施坦格尔于上世纪90年代,因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而与这位传奇人物结下不解之缘。他总结出八条曼德拉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4.
老诚 《侨园》2011,(8):22-23
社会学家热拉尔·梅尔梅在他新出版的《国民文化与形象》一书中说: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常常被看作是浪漫的,但实际上缺乏魅力,他们常常自命不凡,以自我为中心;瑞典人不太重感情,而重视理智,因此,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排除感情因素;德国人有礼貌,但有点儿‘优柔寡断’;西班牙人活泼可爱,精力充沛,跳舞可以通宵达旦;丹麦男人‘谦虚、健康’,但惧内;希腊人闲适自在,热情豪爽,爱国意识强;而美国人,在所有欧美人中最具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4,(4):10-11
我们在这里谈论战争或和平的挑战、暴力或非暴力的挑战、种族主义或人的尊严的挑战、压迫或反压迫及自由与人权的挑战、贫困或富足的挑战.我们今天不过是作为千百万敢于站起来反抗一种社会的人民的代表站在这里,这种社会的本质就是战争、暴力、种族主义、压迫和整个民族的贫困.  相似文献   

6.
陆士华 《民主》2008,(3):47-47
北京人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从爷爷辈儿那会儿,北京人就爱听相声找乐子。这应该是北京人说话“葛”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幽默的老舍     
年轻的时候我曾聆听过老舍先生的课,是讲文学语言。本来北京话就有风趣的成分,再加上先生的性格,每说一句话,都透着逗乐儿。  相似文献   

8.
论幽默     
刘艾 《党政论坛》2013,(22):60-61
有一种说法由来已久,认为只有洋人才有幽默感,中国人天生没有。这其实是不值一驳的胡说。我们民族固然在很长的时间里活得沉重,充满苦难,不大顾得上幽默和耸肩膀。但是,倘若不把幽默调笑化、轻薄化,  相似文献   

9.
杨海亮 《各界》2013,(3):1-1
傅斯年给人的感觉是雷厉风行,充满霸气。不过,他也有风趣随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幽默问题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7,(11):36-36
现如今大家爱谈幽默,会不会幽默和懂不懂幽默,非同小可。一个人幽默与否,在官场和职场已成识人的标准,甚至要胜过其他能力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飞儿 《党政论坛》2010,(14):17-17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 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他妈也不是好惹的。 点评:当对手知道了你的决定之后,就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黄洪澜 《学理论》2010,(3):91-92
本文从幽默图形的喜剧性色彩在视觉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入手,针对幽默图形的喜剧性色彩在设计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幽默图形的喜剧色彩,以及幽默图形设计的思维与方法,为深入研究图形设计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他的风趣幽默,有时用来直接表达政治观点,有时作为一语双关的政治策略,有时用于严肃场合活跃气氛,有时用于沟通同志和亲友的情感。他的风趣幽默,展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风度。  相似文献   

14.
董莉 《学理论》2009,(4):146-147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四项准则,结合幽默会话实倒,分析与探讨合作原则的违反与会话幽默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12,(16):51-51
幽默是睿智和机敏的表现。钱钟书先生认为“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陛,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英国人用幽默增加风度和开展外交,美国西点军校可以凭幽默录取新生,美国总统靠幽默赢得选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幽默的国度,从《史记·滑稽列传》到《古今谭概》、《笑林广记》,无一不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幽默。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4,(12):48-49
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期间,以幽默睿智著称。他出访时的妙语连珠、绵里藏针,一直为中外媒体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7.
高荣伟 《侨园》2012,(1):49
世人只知胡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而不知他还是一个幽默大师.胡适性情随和,宽容隐忍,温文尔雅,其幽默风趣的谈吐常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爱国人士杨杏佛同样幽默,是胡适的关门弟子,此人鼻高嘴阔,绰号杨大鼻子.一天,胡适去他家,适逢杨不在.等得无聊的他忽然掏出笔写下一首《致杨大鼻子》的诗贴在门上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筒.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写毕,适逢杨杏佛回来,看见后连呼:好诗,好诗!紧接着对恩师就来了一个响亮的喷嚏,蒙蒙雨丝洒满胡适的长袍马褂,二人捧腹大笑不已.  相似文献   

18.
刘继兴 《党政论坛》2010,(20):22-22
“头上刚长了一点草” 1953年底,毛泽东去杭州,负责保卫和饮食起居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陪同毛泽东吃饭。席间,公安部长罗瑞卿对王芳说:“王芳,我建议你把‘芳’字上的草字头去掉。这个名字容易搞混,许多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你是女同志呢。”  相似文献   

19.
沈文田 《党政论坛》2008,(12):49-49
在生活中,我们总难免会遇上一些抱有敌意的人,突然对自己进行讽刺和嘲笑,甚至是恶意的侮辱和毫无道理的谩骂。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反唇相讥,进行幽默回击,化被动为主动,在反击对方的同时又维护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李兴濂 《各界》2014,(2):44-44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的陈寅恪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才高气傲。其实,他也有风趣和幽默的一面。1925年,陈寅恪进入刚刚创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粱启超、赵元任成为四导师之一。当时的清华,人才济济。陈寅恪在院中是最年轻的导师。他讲课,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旁通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并且庄谐杂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