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运》2004,(1):38-39
在江苏省新沂市北郊,垂柳夹道,谷穗金黄,一排排标准化的猪舍掩映在果树之间,水面如镜的池塘,不时有调皮的鱼儿跃出水面。这就是女大学生刘南芳创办的科技生态示范园,她用青春和汗水构筑的梦中家园。2000年6月,刘南芳从南京金融学校毕业,毕业后的那个夏天,她忙着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没想到,除了汗水和疲惫,一无所获。刘南芳家住新沂市新安镇新北村,地处城郊。家人在村西五、六里处承包了几亩荒地,盖了猪舍,喂养20多头猪。没找到工作,生性闲不住的刘南芳就经常在那里打个下手。养猪场猪虽不多,但由于不懂消毒、防疫,又地处偏僻,请兽医不方…  相似文献   

2.
<正>光伏发电、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杀虫灯、稻虾共育、秸秆制木板、秸秆气化炉、秸秆反应堆、生态环保养猪法、赶羊上架养殖法等……近年,这已成为正阳县各级人大代表带头践行低碳生活、发展现代低碳农业的"节能法宝"。——"一池三改",改出农村新生活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谈起沼气,正阳县人大代表、陡沟镇尚田村党支部书记陈新忠兴致很高:"自从建起了沼气池,做饭、洗澡、照明都方便了,家里干净了,院子里不臭了。"该县从2010年实施"一池三改"(改圈、改厨、改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后,他带领尚田村200多名农民发展生态环保养猪、建沼气池、种大棚蔬菜,采用沼气灶做  相似文献   

3.
蕉王卢义贞     
<正>南国二月的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温暖如春,阳光温暖地洒在定典屯的"卢家大院"里,休闲小广场绿草如茵,观景池塘碧波荡漾,一幢幢壮族楼房被绿色覆盖,宛如一座"乡村公园"。其中,一条腾跃欲飞的"香蕉龙"、一座宏伟参天的香蕉塔,成为"卢家大院"最引人瞩目的风景。除了具备观光功能,游客更爱这里的四季果园,新鲜的草莓、杨桃、青枣等轮番上阵,大片盛开的格桑花迎接游客的到来。每逢周末,"卢家大院"都会出现游人如织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正>5年前,刘定侃带着梦想来到藤县象棋镇龙凤大化自然村的山旮旯里耕耘,让贫瘠的土地变成了丰收的果园。对此他自豪地说:"这几年把心思全放在种果上,黄龙病来袭,不少果园被毁,我能绝处逢生,得益于思考、勤学、用心。"友人一句话引发灵感2009年秋的一天,刘定侃到相邻的苍梧县大坡镇育民村走访好友,在砂糖橘果园采果时,朋友说:"你们尽管多摘,要不3年后来就再别想摘到果了。"刘定侃很纳闷,  相似文献   

5.
凌云县逻楼镇积极推广、发展“六小”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在最早实施“六小”循环经济的逻楼镇歌顶村可以看到,昔日光秃的山坡已经披上了绿装,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果树林立,环境优雅,卫生清洁。逻楼镇有沼气池2550座,每年产生大量沼气渣。2003年初,镇里在歌顶村实施了小养殖场+小沼气+小果园+小桑园+小菜园+小粮食生产基地的“六小”循环经济模式,利用小养殖场的废料(粪便)来进行沼气池发酵产沼气,沼气可以供煮饭和照明;沼气池废水用来种果、种桑、种菜,废渣可用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08,(5):I0001-I0002
海口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田园海口,都市农业”,着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把推广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和推进节能减排的一项民生工程。至2007年底止,全市累计投资5817.5万元,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0.91万多户,大中型沼气池58个,联户型沼气池33个。  相似文献   

7.
刘合心 《前进》2003,(2):33-35
临汾市有10个山区县,多属黄土丘陵沟壑区。难脱贫,易返贫。要在新世纪初消灭贫困,既无温饱线下的贫困人口,又无返贫现象,必须首先解决既定自然条件下的有效扶贫开发方式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在位于我市西部吕梁山南端的汾西县,找到了这样一种模式。“汾西模式”汾西县把他们立足于扶贫到户,开发全县,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稳定脱贫达小康的整套做法,称为建设庭院生态农业“五个一”工程。即每户农民围绕各自居住的院落,修建一眼集雨井、一个沼气池、一座养殖圈、一架日光棚、一处小果园。这“五个一”,规模可…  相似文献   

8.
宁明县明江镇岑岳村力岳屯的黄元义今年过年特别高兴,因为他的新居最终可以面水而建,年前就搬进"近水聚财"的新家了。黄元义新居的所面之水,是屯里的一方小池塘,之前因村民把生活污水和垃圾都往池塘里倒,污臭异常,为此,他犹豫很久都不敢建房,但自从种上一种神奇的水藻后,池塘污水竟变得清澈起来,他才放心地临水建起房子。"池塘里的水藻,名叫狐尾藻,具有  相似文献   

9.
摸秋     
正在我老家如皋,民间有一种风俗叫"摸秋"。摸秋,就是在中秋节的晚上,村里的小孩们三五成群,走家串户,找到农家瓜地里、果园里、菜地里或玉米地里成熟的瓜果蔬菜,悄悄地摘一些回来,聚在一起打打牙祭。摸秋是有规矩的:一是参加的对象只能是小孩,当然,这"小孩"的范围有些广,凡是没结婚的小青年都是小孩;二是不能糟蹋,既不能毁坏庄稼,也不能采摘不成熟的瓜果;三是不能贪婪,不能摸  相似文献   

10.
<正>眼下,田东县漫山遍野的芒果树枝繁叶茂,或花开得正浓,或挂果累累,果农怎一个"喜"字了得!更令果农激动的还有银行新推出的无抵押贷款——"香芒贷",让果农生产不差钱。"这果园还要修一段路,铺设滴灌,架设拉电线。"5月2日,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那朗屯的陆秀锻在自家芒果园里指导工人完善基础设施,春风满面。"预计投入几十万,要是没有‘香芒贷',我哪里有这么多钱!"陆秀锻说,不久前,她以3000多株、树龄10年以上的芒果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04,(9)
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片清澈的池塘,这个池塘是村民们唯一的饮用水源,绝对不能被污染。 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让一小截藕掉进去了,  相似文献   

12.
詹丽萍 《当代广西》2007,(18):32-32
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马槽村白牛自然村,村子四周是成片的果园,一座座崭新的小洋楼整齐有序,水泥村道贯穿全村,村内有篮球场、池塘、小桥、凉亭……村里的老人三三两两地在纳凉。说到村里的变化,他们都骄傲地说:“多亏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唐旺旗,他是我们的领航人。”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8,(3):64-64
截至2007年底,松滋市17.6万农户中,已有8.4万户建了沼气池,年产沼气3000多万立方米.折标煤2万余吨。近年来,松滋农村能源建设实现了从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栏的“一建三改”到改厨、改厕、改栏、改水、改路,建沼气池、建经济庭院、建生态家园的“五改三建”的跨越。全市建成高标准农村能源示范村35个,示范户1.3万户。  相似文献   

14.
<正>盛夏时节,笔者从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龙尾山上的观光亭放眼望去,但见芒果树漫山遍野,枝头果实累累,清风吹过,芒香阵阵,令人心旷神怡。这果园叫百冠芒果生态园,有1万多亩,有桂七芒、台农一号、贵妃芒等。去年以来,果园老板黄涛投入巨资,建设观光亭、农家乐等基础旅游设施,将果园打造成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特色文化于一  相似文献   

15.
正从昆明出发,沿着老108国道向富民前进,经过长达1345米的普吉隧道,如画的陡坡社区就会映入眼帘。陡坡——名副其实。从公路进入社区的那条路,的确足够陡的。汽车由蜿蜒的乡村公路爬坡而上,道路洁净、绿树环绕、青瓦白墙,一座座清清爽爽的白族民居,让人不由感慨:太美了!漫步陡坡社区,白族民居从山脚到山腰依山顺势而建,伴着干净的池塘。池塘边上的小亭子里,居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闲话家常,或静坐垂钓,  相似文献   

16.
<正>盛夏七月,走进钟山县同古镇金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芳香四溢、生机勃勃的特色水果种植园。"除了自己种植砂糖橘、贡柑等水果的收入,我们每年还可以从合作社里领取4000元的入股分红。"正在果园劳作的贫困户董信富高兴地说。金鸡村副主任董鑫峰告诉笔者,金鸡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闭塞、人口分散等因素,全村村民几乎都处于贫困状态,被定为国家级贫困村,村民挑着50多公斤的农产品步行10多公里到集市卖,以补贴家用。  相似文献   

17.
在距蓬安县兴旺镇一箭之遥的黄牛垭村,跨过一座小石桥,顺着石阶步行10分钟,一个果树成行、蔬菜丰茂、环境清幽的"世外桃源"豁然呈现眼前。10多亩果园、2000多株果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桔花香味。老人们在宽敞的院坝里悠闲地散着步,满足的惬意,颐养天年的幸福,为这块优美的"世外桃源"增添了无穷情趣。  相似文献   

18.
陈文念  于虎 《人民公安》2006,(20):50-51
又是一年秋季到,漫山葱绿,丹桂飘香。秋天丰收的日子是果农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这几天,蓬莱市紫荆山街道南秦村孙庆云却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他家的果园喜获丰收,果园里的苹果长得个头大,红彤彤的,一车又一车从山沟里拉了出去,卖了个好价钱,腰包鼓了,孙庆云喜上眉梢。奇怪的是,孙庆云却在果园里留下了一棵长势最好、个头最大、最红的苹果树没有采摘,家人感到疑惑不解。他很郑重地告诉家人,这是留给蓬莱市公安局北关路派出所民警温忠业的。为这事近日他焦虑不安,又是托人捎信,又是打电话,让老温赶时间过来尝尝,共享丰收的喜悦。可老温推辞了,…  相似文献   

19.
天若有晴时     
夏天将至而未至,总惹得城里的人或事多出了几分尴尬。 晴热的天气里,池塘里的蛙声便会呱呱叫一阵,又突然停住,仿若发现夏日其实还未到。若是白天,人们一身短打出门却也心生忌惮,唯恐夜里回家迎着凉风无处躲藏。阴冷的雨天也时而会有,耳际总觉着淅淅沥沥,高架路又成巨型停车场,人人都想行走得匆忙,却不得已被迫放慢了脚步。  相似文献   

20.
<正>8月,走进鹿寨县鹿寨镇查比屯,流转后的1500亩土地里,上班的农民在给刚刚收完葡萄的果园追肥,忙着种植第二造油葵……土地上的农事在时间里发生着神奇变化,这些神奇变化离不开林双贵的苦心经营。流转土地后变身上班族的沈师傅说:"屯理事长林双贵板路(桂柳话里有想法脑子活络的意思)多,这几年在屯里搞出很多新名堂。"自动"扛头"修屯路数年前,这个214户800多人的查比屯各种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