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占福 《黄埔》2009,(6):32-33
1937年2月,我进入黄埔军校汉中第一分校学习,成为第十七期学员。1939年11月毕业后,正值日军从北海登陆,南宁失守。我被分配到杜聿明第五军直属军部的补充二团一营机枪连二排。南宁失守后,日军继续推进,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  相似文献   

2.
容杰 《黄埔》2009,(5):56-57
在南宁东北面九塘,是历史上闻名的昆仑关古战场,那里有一个墓园,安葬着抗日战争期间在昆仑关战役中阵亡的3384名中国将士。“文革”时,我曾下放到那附近的“南宁五四青年农场”,当地农民对我讲述过抗战时这里发生的昆仑关攻坚战的故事,使我第一次对这场民族抗战感到荡气回肠,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1)
正2019年12月18日,广西昆仑关战役旧址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南宁举行。国台办交流局副局长董碧幽在授牌仪式上宣读国台办《关于同意在广西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批复》。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代表国台办授予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牌匾,南宁市副市长李建文代表南宁市接牌。近年来,吴伯雄、蒋孝严、郝伯村、郝龙斌等多位台湾知名人士曾到访昆仑关,每年来此参访交流的台湾  相似文献   

4.
韩兢 《黄埔》2006,(2):42-45
桂南战役1939年3月,韩练成到广西,任第十六集团军第一七○师副师长兼五○八旅旅长。11月中,日军集结陆军4个师团及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在钦州湾登陆;12月初攻占高峰隘、昆仑关。12月中,白崇禧指挥反攻,中国军队15万人参战。其布署是,中路,第三十八集团军第五军3个师主攻昆仑关;东路,第二十六集团军第六十四军2个师和第六十六军截击邕钦路;韩练成所在第一七○师在西路,是攻高峰隘、防邕宾路的第十六集团4个师之一。12月底,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毙伤日军4000人,我方伤亡14000人。参战军、师、旅主要军官中黄埔同学有第五军军长杜聿明(黄埔一期)…  相似文献   

5.
重游昆仑关     
黎立义 《当代广西》2014,(21):60-60
正在烈士纪念日和重阳节将临之际的9月25日上午,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们一行五人,驱车到昆仑关旧地重游,缅怀抗日将士丰功伟绩,感悟人生,受到了一次极其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59公里昆仑山东侧,是邕柳(南宁-柳州)、邕梧(南宁-梧州)公路必经的隘口。昆仑山层峦叠嶂、苍峰似海、谷深坡陡、地势险要,是南宁东北面的自然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最大而且十分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战役"。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20,(3):54-56
2019年12月,南国绿城南宁,风和日丽。昆仑关大捷80周年纪念活动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在昆仑关战役旧址举行。昆仑关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获批设立,标志着广西从此有了国家级的对台交流平台,桂台乃至两岸同胞将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相似文献   

7.
黄咏 《当代广西》2010,(5):55-55
昆仑关大捷70周年前夕,我登上了昆仑关。 台阶层层,古柏森森,山峦叠翠,碑塔矗立。在“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前,我焚香敬酒,将自撰并书的两副对联先诵后焚,以祭奠长眠不归的壮士英灵——  相似文献   

8.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8):60-6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2005年6月的南宁,风和日丽,天空蔚蓝,绿树成荫。街上,车水马龙,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安宁和幸福的表情。距离1939年12月爆发于南宁附近的昆仑关战役,已将近66年有余了!  相似文献   

9.
正1月10日,台湾中华绿色产业联盟协会理事长陈良沛一行5人到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参访。陈良沛一行先后参观了南牌坊石景碑林、草帽山战场工事遗迹、昆仑关战役博物馆,每到一处,都用心聆听讲解员介绍,认真观看展示的图片、碑文及实物,还不时向工作人员提问交流,并登上331级花岗岩台阶来到阵亡将士纪念塔前,向纪念塔三鞠躬,深切缅怀抗日先烈。陈良沛对于  相似文献   

10.
段毅 《传承》2015,(2):136-137
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广西南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奋勇杀敌,血洒邕江边、昆仑关和镇南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抗日战争胜利70年之际,南宁人民将继续朝着中国梦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11.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7,(15):51-51
在北部湾风生水起的今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这片发展的热土也不乏美丽迷人的旅游去处。北海的银滩早已享誉海内外,南宁的大明山、青秀山、昆仑关,钦州的三娘湾、八寨沟,防城港的金滩、十万大山,玉林有“三名景区”、云天文化城,崇左有德天跨国瀑布、宁明花山……随便拿出一个景点都能让游客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4)
中村正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广西昆仑关战役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本少将。在1939年12月24日昆仑关战役中,中村正雄当场中弹负伤,在军医为其做手术时又遭到炮弹袭击,由于手术拖延较长时间,加上伤口感染,中村正雄于12月25日毙命。中国军队在各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用血肉之躯收复了昆仑关。  相似文献   

13.
联谊交流     
谭中杰 《八桂侨刊》2013,(1):82-F0004
3月5日,中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携夫人专程到广西,先后到南宁青秀山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昆仑关战役旧址和桂林广西大学旧址等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广西侨联主席韦干、副主席林振龙等分别陪同庄炎林一行考察。(左图:韦干(左四)与庄炎林(左五)一行在青秀山广西学生军抗日烈士纪念碑前合影:右图:庄炎林先生向抗日烈士敬献花篮,深切缅怀英烈。)  相似文献   

14.
从杜聿明     
从杜聿明据若干历史资料披露,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曾固执地怀疑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槐是共产党。其根据除两人在战略战术上有时意见相左,并道听途说郭早年曾与共产党有过来往之外,更重要的是郭“对个人要求过于严格,不象我辈中人”。当时国民党高级将领谁...  相似文献   

15.
碧血昆仑关     
七月流火。我们一行驱车南宁市东北。沿邕宾公路,过九曲湾,穿五塘,越九塘,便见两旁群山碧绿,凌云叠翠,山岩耸峙,谷深坡险,青峰夹道,路弯口狭,地势十分险要。这一带群山叫昆仑山。昆仑山属大明山的南支,是横亘在南宁北面的一座天然屏障。来到邕宁与宾阳交界处,见一狭窄隘口,昆仑关就在隘口上。据传,它建关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关是南宁的北门户,南宁通往梧州、柳州的必经之路,因其地势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被称为“邕宾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而成了声名远播的古战场,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关口之一。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16.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前往祖国大陆还是到台湾 探亲倍受关注。一杨振宁有一个名震海峡两岸的岳父杜聿明。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杨振宁还是无名之辈时,周总理就已经指示并安排渠道,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和同学好友,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解除他们的担心忧思。杨振宁与杜致礼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1944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后到联大附中 教书,杜致礼是他执教的高二班上的学生,两人当时并…  相似文献   

17.
黎鹤 《统一论坛》2000,(3):57-63
杜聿明之家是一个饶有趣味而又错综复杂的家庭。父亲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参加了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杜聿明是国民党的军事要员,曾一度与人民为敌,却又有着光荣的后半生。弟弟杜聿德是皖北苏维埃和工农红军的创建人、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曾加入共产党,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跟随丈夫历尽了人生的曲折坎坷。著名开明绅士李鼎铭,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共产党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邮票与间谍     
<正>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教师罗兰·希尔。邮票能在战争中传递情报,这恐怕是它的发明者绝对想不到的。抗日战场上的邮票谍报战1939年底,国民党军队在广西南宁附近集结兵力,准备反击盘踞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等部。为了防范日本特务刺探情报,军统加强了邮件检查、电话监听等一系列保密措施。一个偶然的机会,军统南宁站特工在邻近前线的苏圩邮局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个中年男人几乎每天都要向沦陷区广州投寄信件,而且每封信上面贴的邮票都有所不同,但通过秘密搜查,并没有在信中找到机密内容。苏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20,(3):10-10
吴春祥,南昌县人,1918年生。参加过南京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湘西反攻战等几十场大小不等的对日战役。吴春祥自幼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前,19岁的吴春祥在南昌电报局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到南京加入了黄埔军校教导总队军士营第2连。不巧的是,吴春祥刚刚穿上教导总队的毛呢制服没几天,就遇上日军攻击南京。吴春祥的军士营营长吴曙青率领他们驻守过紫金山、光华门阵地。  相似文献   

20.
李弥逃脱记     
《春秋》2001,(3)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直接指挥下,从徐州向西逃窜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对敌发起了毁灭性的强大攻势,一举围歼了国民党两个兵团,生俘国民党淮海战役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击毙了第三兵团司令邱清泉。历经56天的激烈战斗,敌人全军覆没。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宣告结束。而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却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只身逃脱。那么,李弥究竟是怎样逃脱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