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事庭审改革试点中若干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庭审改革试点中若干问题之我见陈国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的审判方式作了重要调整和重新设定。为保证新的庭审方式的顺利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不久前发布了《关于开展实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案...  相似文献   

2.
诉讼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对刑事庭审席位提出了重新设计与定位的必然要求。作为诉讼形态最完备的庭审,其席位改革要充分体现和满足诉讼活动的一般性质与“对簿公堂”的特殊要求,一要为实现审判活动的亲历性、形象性、直观性提供恰当便利的空间条件与视角场地,促进法庭各类信息的完全流转与沟通,二是席位设计必须遵从形式与内容一致的原则,反映各诉讼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格局,达到本质与形式、外观与内部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刑事立案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 ,刑事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开始的标志 ,是刑事诉讼过程中必经的独立程序 ,因此也是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我国的刑事立案 ,一般认为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或犯罪人自首等有关材料进行审查 ,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程序及其相应的诉讼活动。多年来理论界和司法部门围绕有关刑事立案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立案的性质和意义、立案的条件或依据、对立案材料的审查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庭审方式业已运作,在短暂的司法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拟就与公诉人出庭公诉有关的一些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对司法实践及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裤益。一、如何固定证据言词证据对于定案常起决定性作用,但由于言词证据受人的主观意志的支配,又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在法庭上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言司空见惯,尤其是经济犯罪案件更是如此,公诉人如果处理不当,必然在法庭上陷入被动。实践证明,审查起诉时建立牢固的证据组合是制服翻供、翻证的最佳途径,证据组合是出庭制胜的法宝。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主要事实(证明对象)包括:…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立法与死缓立法一样,都是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创造,但附带民事立法却没有收到“死缓”立法的效果,原因在于它没有彻底贯彻公平、公正的司法原则,因此实难收到最佳社会效果。近年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诸多问题,引起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刑事案件的增多,由此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的比例亦随之增大。虽然《刑事诉讼法》用了一章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但仅仅两条,而且施行这么多年,出砚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正确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乃当务之急。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刑事附带民市诉讼,是指我国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被告人的行为是否造成受害人民事方而损失及其依法  相似文献   

7.
刑事司法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刑事诉讼法修正以后 ,刑事司法改革如何继续推进 ?本文就侦查权的统一行使、起诉公开、被告人供述与量刑折扣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设立廉政机关、建立起诉公开制度、对如实交待罪行的被告人给予量刑折扣的构想 ,从而对解决我国侦查体制不顺、反腐败力量分散、律师阅卷难以及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再次进行审理时依法应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步骤,称刑事再审程序。刑事诉讼法中再审程序的有关规定,是法院处理再审案件的重要依据,但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有理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法官庭审指挥权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杰  冯亚景 《法学研究》2006,28(6):113-124
近年来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直强调弱化法官在庭审中的职权,而主张学习英美当事人主义模式下法官的消极克制。但是,弱化法官职权并让法官消极克制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法官在庭审中的能动性。为实现审判之目的,保障庭审公正、高效和有序,必须赋予法官庭审指挥权。庭审指挥权包括诉讼许可和禁止权、程序异议裁决权、庭审引导权和告知权、证据调查指挥权、诉讼进程控制权和庭审秩序维持权。在我国,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庭审指挥权体系以及控辩双方权利救济机制,促进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客观化和检察官地位的当事人化,并通过转变司法观念和提高法官素质保障庭审指挥权的正当行使。  相似文献   

10.
万喆 《法制与社会》2014,(15):253+257
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是庭审过程中最关键、最具对抗性的环节。随着证据裁判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法庭调查阶段的举证、质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刑事庭审质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被忽视到被重视的过程,逐步走向规范、高效的道路。然而,实践中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刑事庭审方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采用规范、法理与实际三者结合的分析方式,首先分析了新庭审方式在庭前程序、庭审程序、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审决机制四个方面的七大特点,并对新制度做了定性和评估。尔后作者着重分析了我国庭审制度的运行条件和背景,指出:在我国借鉴当事人主义的庭审制度改革,将受到本土资源的顽强抵抗、限制和改造,其中包括文化、政策、制度和实际资源的四大限制,造成不彻底的实质化、不充分的对抗性、不完全的平等制以及不够规范的操作方式。而运行中的最大矛盾是控辩式程序与追求实质真实的冲突。第三部分提出了改革完善庭审制度的构想,即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灰色模型,改善的主要路径是磨合、调合与局部和全局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10年载于中国法院网上的292件刑事案件的庭审进行了问卷和数据分析,在论证了该调查取样合理化的基础上,从控辩审三方的角度分析了这292起案件的刑事庭审中暴露出来的辩护率低、刑事辩护效果差、陪审员陪而不审以及侦查人员和证人普遍不出庭作证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实施,确立了一种新型混合制的庭审方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合理因素,对过去的庭审方式作出了重大的改革。新的运行机制,给法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刑事审判法官为此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有益的探索,但庭审形式化的阴影难除,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庭前程序性审查实质化,致使庭审形式化《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这一规定确立了刑事案件庭前审查以程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年刑事审判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完善的少年刑事审判制度有赖于其中各项具体制度在构造上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它应当有别于适用于成人的刑事审判制度,充分反映少年犯罪人的身心特点和对少年犯应重在教育,感化的刑事政策精神。有鉴于此,我国现行少年刑事审判制度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与完善。本文针对少年犯的处罚原则等六个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将及时性原则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也没有提出刑事审判效率的概念,但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刑事诉讼法第三编第二章专节规定简易程序,此外,还为各个诉讼阶段的具体行为设定了期间,可见,我国刑事诉讼法提出了诉讼及时性的要求。“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这一科学论断为刑事审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日益增加的刑事积案,仅靠无限度的加班加点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以清案活动为典型的大运动形式,目前也是弊端尽显…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刑事和解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建构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政治目标。和谐社会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法律手段,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疏通各种社会怨愤,由此而获得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和纠纷的社会,更不是一个没有犯罪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矛盾和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解,犯罪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人等的申请,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由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是两种性质  相似文献   

18.
刑事自诉案件审判程序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诉受理时证明标准的要求、自诉时效、调解、和解、撤诉、反诉、自诉案件的审判监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要求:“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标志,如果司法公正不能实现,社会公正就无从谈起。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成功修改就是一次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1998年五部门发布《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法院公布了《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两个文件解决了实施中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强化刑事立案监督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97刑诉法 )第87条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 ,即立案监督权 ,它是我国继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及执行监督之后 ,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的又一项独立的检察权 ,填补了以往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阶段监督的空白 ,强化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使检察监督能够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整个过程。不断提高对刑事立案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 ,并加强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和探讨 ,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 ,进而为促进司法公正和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